第一章 人生在妥協的過程中積累智慧 妥協是一種美麗
人們總是說生命的短暫,卻遠遠不及一些固執得近乎愚蠢的植物,它們為著自己的目標可以忍耐十年,百年,甚至幾千萬年。而人類卻因為一時的衝動而悔恨終生。昔日,勾踐臥薪嚐膽,最終打敗夫差,東山再起,重振雄威;韓信寧受胯下辱,最終得以證實自己,名垂千古。這都是因為他們懂得適時妥協。
羅丹說:“人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美。”妥協,也是一種美麗。
非洲戈壁灘上,有一種依米小花。戈壁由於氣候幹旱和土壤貧瘠,隻有根係發達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長,而這種小花隻有一條根,這條根蜿蜒盤曲著插入地底,通常要用五年時間,第六年才能開花。在這六年之中,炎炎烈日燒灼著它,漫天風沙肆虐著它,小蟲子噬咬著它,幹旱折磨著它,然而依米小花沒有氣餒,沒有放棄,它默默地忍耐著,默默地等待著,默默地生長著。它知道,總有一天,根須深入到一定的程度,自己就會綻放絢麗的花朵。
在困境中盼啊,等啊,一年,兩年,三年……到第六年春天,它終於吐出新綠,繼而開出小小的花朵,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紅白黃藍。在茫茫無邊的荒漠,它是多麼珍貴,多麼神奇。隻是這種依米小花,花期隻有兩天,兩天過後,連花帶莖一起枯萎,香消玉殞。雖然是那麼短暫,但它畢竟收獲了美麗,為了兩天的美麗,依米小花忍耐了六年的漫長歲月。依米小花用生命的軌跡向我們昭示:隻有忍耐,才能美麗;否則,必然和美麗無緣。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接受陰影,才會有陽光明媚與燦爛;拒絕陰影,隻會是陰天,不會有陽光。”朋友,美好的氣質不是信手拈來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一帆風順的,它必須在痛苦的淚水中孕育,在忍耐的土壤裏生根,在等待的歲月中發芽,在堅守的季節裏開花,它必須忍受無數次量變的痛苦,才能升華到質變的美麗。
用妥協去贏得更大的成功
妥協不是投降。投降是慘敗的結果,投降隻發生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妥協換來的是平等的朋友或同誌之間為了共同的目標或利益時協同作戰。妥協是以讓步換取更大的進步,投降是從不平等換取暫時的苟安。
妥協也不是放棄。在困難和挫折麵前,妥協不是直線前進,往往迂回,繞道,盤旋地前進。雖然慢,但總在前進。放棄則不然,它半途而廢,遇難而止,停下來或者退了回去。
學會妥協,便是學會成功。
每當我心情浮躁、意誌消沉、困苦無奈的時候,常常會想起在中學時期,恩師給我講的寓言二則。
20世紀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瓦特·米伽爾給一些四歲小孩子每人一顆非常好吃的軟糖,對這些孩子分兩級進行學術能力傾向測試。同時,他告訴孩子們可以吃糖,如果馬上吃,隻能吃一顆;如果等二十分鍾,則能吃兩顆。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馬上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孩子卻能等待對他們來說無比漫長的二十分鍾,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他們閉上眼睛不看糖,或頭枕雙臂、自言自語、唱歌,有的甚至睡著了,他們終於吃到了兩顆糖。這個實驗對這些孩子的父母及教師進行了一次調查,並在十幾年以後再考察當年那些孩子現在的表現,研究發現,那些在四歲時能以堅忍換得第二顆軟糖的孩子常成為適應性較強,冒險精神較強,比較受人喜歡、比較自信、比較獨立的少年,在事業上的表現也較為出色且更容易獲得成功;而那些在早年已經不起軟糖誘惑的孩子則更可能成為孤僻、易受挫、固執的少年,在事業上的表現也較為一般,他們往往屈從於壓力並逃避挑戰。
另一則故事:在古希臘神話中,特洛伊戰爭的英雄奧德修斯曾路過長著鷹的翅膀的塞壬女妖居住的海島。英雄奧德修斯為了防止被女妖那勾人魂魄的歌聲所誘惑,免受誘惑的煎熬,囑咐同伴們用蠟塞住耳朵,讓同伴們把自己束縛手腳,戰勝了海上女妖魔法的誘惑,並曆經種種風險,終於回到朝思暮想的家園。
的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時常需要麵對金錢、權力與美色等各種各樣或大或小的誘惑,保持人生本色實屬不易。同時,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壓力、挑戰和不公平的事,這些事情就更需要妥協,因為隻有妥協,才意味著還有希望。妥協者,把挫折當做經驗,臥薪嚐膽,韜光養晦,積蓄能量,用時間和實力證明今天短暫的妥協是為了明天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