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剛柔相濟見奇效——孫休明軟暗謀滅孫綝(2 / 2)

張布趕忙向孫休彙報了情況,沒想到孫休聽完之後反而對孫綝進行封賞,使其掉以輕心。不僅如此,他還提升孫恩的職位,分散孫綝的權力。當有人告發說孫綝謀反,孫休卻故意不治孫綝的罪,反而把舉報者交給孫綝處理。

孫綝感覺孫休不好對付,表示要出兵武昌,把精兵和武器全都帶往武昌。朝中大臣見狀都非常擔心,但他們不知道,事實上,孫休已經和張布、丁奉等人製定了除掉孫綝的計策。

公元259年,東吳舉辦臘會,孫綝似乎預感到了什麼,就稱病不來赴會。但是耐不住孫休的堅持,孫綝隻得前往。但老奸巨猾的孫綝提前吩咐手下,等到他入宮之後,就在府中放火,這樣他就可以借故盡快離開皇宮。

孫綝入宮不久,他的府中就傳來起火的消息,孫綝馬上請求回府。

孫休卻說:“外麵這麼多士兵呢,不用勞煩丞相。”聽了這話,孫綝還是要強行離去。這時,張布、丁奉等人就衝上前去,把他綁了起來。孫綝馬上跪地求饒說:“我願意流放交州。”

孫綝說:“現在你來求我了,當初你怎麼不把呂據、滕胤流放到交州呢?”

孫綝無法辯解,最後隻能接受慘死的結局,並被滅了三族。

孫休的成功,在於他一直懂得為人處世要“剛柔相濟”的道理。反觀孫綝卻是光芒四射,恨不得要讓全天下都知道他要造反了。最後,柔能克剛,孫綝不懂內斂,被自己所害;孫休一直隱忍,甚至連身邊的很多大臣都不知道他要誅殺孫綝。一人在明,一人在暗,以至於孫休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這就像古代的銅錢一樣,“邊緣”圓活,能隨機而變,這是做人的柔;但“內心”守得住,有自己的目的和原則,這是做人的剛。

中國古代關於做人的一句話頗有見地,是說“做人要剛柔並濟”。這剛和柔看似矛盾,實則統一。堅持自己要辦的事不動搖,是為方剛;同時在方式方法上圓柔推進。如此,既有利於自己,又有利於他人;既達到了目的,又使別人說不出什麼不滿。像孫綝那種太過剛硬的人,如果與其硬碰硬的話,以孫休當時的實力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孫休選擇了以柔克剛的方法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這才是懂得柔之大智的人。有句俗語說:“黑臉開戲,必定會紅臉收場。”所以,要想成就一方霸業,必須要能剛能柔,兩者並用,這樣才能達到懷柔戰術的目的。

曾國藩一生不斷教育子女,做人應該剛柔互用,不可獨取其一。太柔就會容易軟弱,太剛就會容易折斷。懂得進退,才是成功的道理。剛柔相濟才是最好的處事方法,二者相輔相成,才能使自己邁向成功。

柔中帶剛,剛中帶柔,這是“柔道”的最高境界。迂回作戰,懂得隱忍,讓對手掉以輕心,才能讓自己突施冷劍,讓對手慘敗。為人處世就要這樣內剛外柔,剛柔相濟之理才是智慧與通達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