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說服的技巧26(3 / 3)

此外,對方如果進行詭辯,我們還可以將錯就錯,恣意發揮,反襯對方荒謬的立論,先指明矛盾所在,然後再點出問題的實質。這樣讓對方不得不敗下陣來。

一個鄉黨委書記和這個鄉的派出所所長爭辯了起來。

原來,事情的起因是這個鄉的幾個地痞經常偷雞摸狗,氣焰日益囂張,群眾向鄉黨委書記反映了情況,書記於是找來派出所所長責問。當時,所長說知道情況。於是,書記又問為什麼至今未對他們采取行動。

所長說:“采取行動隻是個時間問題,這就像喂豬一樣,如果還沒等到豬肥就殺了,那怪可惜的,不合算。這些地痞就像豬一樣,現在還是瘦瘦的,沒有喂肥,處罰起來沒分量。所以這是個策略問題,群眾不理解,我們可以理解。”

書記說:“你的‘肥豬論’太玄虛了,群眾怎麼會理解?豬是人們心甘情願喂養的,而這些地痞,群眾會甘願喂養嗎?還是聽聽我的‘肥鼠論’吧。如果有個人養了一隻貓,指望它捉老鼠,可這隻貓卻放任老鼠在家裏吃穀子,結果主人家老鼠成災。主人找貓來問罪,可貓卻振振有詞地對主人辯解‘家裏老鼠太瘦了,等到喂肥了再抓不遲。’你猜主人對貓會有什麼看法?”〖JP〗

所長似乎沒有了主意,卻又似乎有了主意。他喃喃地說:“這……書記的‘肥鼠論’更有哲理,我是一時糊塗,我馬上就把那幾隻‘老鼠’抓起來。”

將錯就錯,出其不意,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也能使辯論最終取得勝利。

〖ML〗〖BT3〗29.借他的石頭砸他的腳

所謂“借他的石頭砸他的腳”,就是麵對論敵的攻擊,巧妙地從論敵方麵取得反駁的證據,借用對方親口說的話或承認了的話來反擊對方,反守為攻、化被動為主動,使論敵欲辯無辭,隻得認輸。這頗似中國古代寓言“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故事。

有一個例子,也能很好地用來證明“借他的石頭砸他的腳”的魅力。

在一次外貿談判中,中方外貿代表團拒絕了一位紅頭發的西方外商的無理要求,外商惱羞成怒,竟然出口傷人說:“代表先生,我看你的皮膚發黃,大概是營養不良造成思維紊亂吧?”

麵對攻擊性的發難,中方代表沒有暴跳如雷,而是用平靜的聲音回敬道:“經理先生,我既不會因為你的皮膚是白色的而說你嚴重失血,造成你思維的紊亂,也不會因你頭發是紅色的而說你是吸了他人的血,造成你頭腦發昏。”

在不加肯定中肯定,實在是高妙!既然你滿嘴歪理,那我隻能用歪理來反擊!

借他的石頭砸他的腳重點是要抓住對方話語中的破綻,當對方隻顧進攻的時候,我們便“因利稱便,借力製勝”。因為是從對方親口說的話中取得的證據,所以能讓對方無可辯駁。

〖ML〗〖BT3〗30.借題發揮有效

借題發揮是人們常用的一種表達的切入方式,它借對方在論辯中所提出的問題、理論或觀點,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和主張,以實現論辯的目標,達到論辯的目的。其好處是說理性強,易於使人接受,常常起到絕妙的說服作用。

有一個大學者從來就不講究衣著。有一天,一個不學無術的家夥看見這個大學者的衣袖上有一個破洞,便自作聰明地指著破洞挖苦說:“從這裏可以看見你的博學嗎?”大學者回答說:“不,從這裏可以看到愚蠢。”不學無術的家夥還算不笨——他知道大學者是在借用衣袖上麵的破洞的話題,指出“用破洞來衡量一個人的學問,正好暴露自己的無知”。

題大力量大!借題發揮關鍵是看借什麼題,題大影響才大。在外交場合,借題發揮方法的運用,常常能夠收到神奇的效果。

借題發揮能夠使我們牢牢掌握辯論中的主動權,把話題巧妙地引入預先構想的範圍之中,再得出有利於自己的結論。但是這種借題發揮必須具有合,理性,而非牽強附會,那樣會造成不利於自己的後果。

〖ML〗〖BT3〗31.請君入甕,逼其敗陣

在論辯中。“請君入甕”是指言在此而意在彼,先提出一個或幾個問題,誘使對方說出或同意與你尚未說出的、準備堅持的觀點相類似的觀點,然後伺機運用類比、推理等方法,指出對方行為與觀點、前言與後語相悖謬之處,使對方陷入圈套之中而無法爭辯的雄辯方法。

作為一種論辯技巧,“請君人甕”的關鍵在於工5設圈套和伺機點破,使對方“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無言以對,俯首認輸。

英國文學家蕭伯納在一個晚會上,獨自坐在一旁想心事。一位美國富翁非常好奇,便走過來說:

“蕭伯納先生,我想出一塊錢來打聽你在想什麼?”

顯然,這位富翁不但幹擾了蕭伯納先生的思緒,而且還渾身散發著一股銅臭味。他的話不僅俗不可耐,而且完全是對蕭伯納人格的侮辱。

對富翁庸俗的做派,蕭伯納決定給予反擊。他抬頭看了一眼富翁,說:“我想的東西不值一塊錢。”

這下更引起了富翁的好奇,他急不可待地問道:“那麼你究竟在想什麼東西呢?”

蕭伯納笑了笑,歎了口氣說:“我想的東西就是你呀!”

蕭伯納的回答可謂典型的“請君入甕”。富翁問他在想什麼,如果他直接回答的話,必然興味索然,達不到反擊的目的。而他所說的“我想的東西不值一塊錢”,自然就勾起了富翁的好奇心,使他不知不覺地上鉤,非要對“不值一塊錢”的“東西”問個水落石出不可。蕭伯納見“蛇”已“出洞”,便抓住玄機揭“謎底”。於是道出了“我想的東西就是你”。語言雖然簡短,但卻巧妙地給了富翁當頭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