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以後,隻要有時間,李陽就像瘋子那樣在烈士亭等地方“瘋狂” 地將英語大喊大叫,不管是刮風還是下雨,不管是晴天,還是沙塵天。 有時候,為了增加自己的膽量,他居然穿著46號的特大美國勞工鞋、 肥大的褲子、 戴著耳環,在全國重點大學蘭州大學的校園裏聲嘶力竭地喊叫。
不管別人怎麼看他,他就是我行我素:他就這樣複述了10本左右的英文原著,在四級考試中得了個第二。 最令他恐懼的英語給他帶來了成功的喜悅,他的瘋狂故事就這樣走出蘭州大學,走出甘肅,走向全國。
李陽有一句 “格言”:“I enjoy losing face!” (我喜歡丟臉!),李陽的經曆就是一個放下麵子的經曆。
李陽本來是天生內向的,是一種封閉的性格。 為了挑戰自我,他以英語為媒,專注於英語使他走出了傑出人生的第一步。 他把自己學習英語的心得體會寫成了很多頁演講稿,準備拿到演講場裏去。那天晚上,李陽簡直 “緊張得要吐” (李陽語),可是他還是上台了。 他雖然是氣喘籲籲的,但是終於堅持下來了:演講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李陽就這樣講出去了,一講就是幾十場,他因此成了校園名人。
從此李陽一發不可收拾,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裏,李陽的瘋狂英語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他本人也因此而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和名譽。勤奮和專注讓李陽走上了成功之路,但李陽的目標卻更為遠大:讓3億中國人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專注可以戰勝一切,勤奮可以讓普通人也獲得成功,李陽的經曆便是我們的榜樣,是欲成大事者前行的一盞明燈。
3.與時間賽跑,勤奮成就事業
商場如戰場,時間就是商機和金錢,欲成大事,勤奮是必須的,這樣才能領先潮流半步,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5、 4、 3、 2、 1”,像太空時代倒數計時一樣準確無誤,蜂鳴器發出響聲,輸送帶迅速運轉,大量包裹從飛機的貨艙全部卸了下來……在萬籟俱寂的午夜裏,美國聯邦快遞公司又開始了一天的緊張工作。 午夜的孟菲斯國際機場,站上已空無一人,客運飛機都停下來過夜。 而作為聯邦快遞公司的中心站孟菲斯機場,此時卻有幾十架空運飛機穿越夜空陸續飛來,等候空檔降落。 飛機著陸後,每架飛機卸下成千上萬件包裹、 公文信件以及其他重要商業物品。聯邦快遞公司已成為美國人的寵兒,它擁有40億美元的資產,1984年的營運額已打破10億美元的大關,其收入自1977年以來已增長了13倍。 方興未艾的快遞服務業,正在引起越來越多的人的研究興趣。
像早年的汽車和電話一樣,包裹的隔夜寄達並不見得有迫在眉睫的需要。 在航空快遞服務開業之前,美國的多數包裹都是交由郵局傳遞的,用卡車運輸,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送到,即使用航空郵票也難以保證時間。
聯邦快遞公司的創立者弗瑞·史密斯在多年前曾作過一項預測,他認為美國工業革命的第三次浪潮將全靠電腦、 微處理機及電子裝備來維係,這些裝備的經常維護則要靠質輕價昂的組件和零件的及時供應來保證,而有關信件、 包裹、 存貨清單均須在第二天、 次日清晨,甚至於在幾小時內迅速獲得。 弗瑞·史密斯的這種預感,最初是在大學期間的論文裏提出的,隻得到C等的評分。 但史密斯對自己的設想抱有充分的信心,大學畢業即著手籌辦聯邦快遞服務公司。創業初期,舉步維艱,這種新型郵件傳遞法尚難被眾人很快接受,業務進展是緩慢的。1973年春天,聯邦快遞公司開張的第一個夜晚僅有13個機場開來飛機,寄遞的包裹總共隻有18件。 頭兩三年,幾度麵臨破產的威脅,飛機駕駛員常用他們自己的信用卡來購買汽油,並親自參加分類工作,而且那時完全用兩隻手作業,但後來事實的發展證明史密斯的想法完全正確。 現在,聯邦快遞公司已蓬勃發展,不但擁有廣闊的市場,並有多家公司加入競爭。 穿著公司製服的送貨員、 招搖過市的小送貨車、 大隊的貨運飛機,在街道上、 在空中日夜競爭,顯示著該公司業務的繁榮。
聯邦快遞公司始終做到以 “快” 取勝,70磅重以下的包裹保證隔日送到。 雖然價格較貴,但在 “時間就是金錢” 的社會裏,用戶是樂意解囊的。 在這一行業裏,後來居上的是私營的聯合包裹服務公司。 但在 “快” 這方麵,聯邦快遞公司仍保持了自己的特色。聯邦快遞公司在營運方麵獨占鼇頭,在很大程度上得力於其動人的廣告。 它向顧客們宣傳:“聯邦的服務是使顧客成功或失敗、升級或降格,擊敗對手或被人擊敗的關鍵所在。” 公司還努力使其手續簡便、 服務周到及信用可靠。 快遞營業部主任伯克斯德爾說:“人們不常看到非常良好的服務,一旦看到了就不免趨之若鶩。” 更由於幽默廣告的宣傳、 價格的競爭、 服務方式的精益求精、 無孔不入,使企業界深信速度就是金錢,快遞業也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市場。在聯邦快遞公司的中心站孟菲斯國際機場,公司每個工作人員就像消防演習一般迅速地埋頭苦幹。 運轉中心先集中各地空運來的物品,然後按照各件投遞地址分區彙集,盛入容器再分別裝上飛機———所有整檢及分裝工作都在兩小時內完成,45分鍾後可將幾十萬件物品分送到全國79個機場,然後再用飛機或卡車轉送到收件人手中。 轉運中心內,高速輸送帶上所運送的物品五花八門,無奇不有。 該公司的存在,就是為了人們願意花錢把所寄的東西立刻送到收件人手中。 在運轉中心的棚廠內外,裝卸、 分運工作忙碌異常,各種裝貨車輛來回奔馳,迅速將每一包裹搬運到標定的位置。 包裹信件在一係列互相連接的輸送帶網、 平台和階梯間推進,按部就班地處理分運。 一行共有61架噴氣運轉機,在卸下貨物後立即加油,待重新裝載後分頭起飛。 在這複雜而迅速的輸送網中,有2000名大學生勤工助學,他們負責卸貨、 搬運、 分類、 推送、 打印標簽、 登記存檔、 包裹過磅、 檢查核對等,複查後再裝上另一架飛機。 他們每天工作12小時,而每小時都需要忙碌和流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