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某些天才式的人物而言,成大事有許多常人無法企及的方法,他們是時代的驕子,是上帝的寵兒,正如亞曆山大大帝在東征途中砍斷那個著名的繩結一樣,驚世駭俗而又從容自然。
對於絕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說,勤奮是成大事的第一秘訣,偉大如愛迪生者,亦發出了 “成功是99%的汗水加上1%的天才” 的感慨。 請您相信,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勤奮永遠是成大事的第一捷徑。
1.天道酬勤,勤能補拙是良訓
天道酬勤,勤奮的人更容易達到成功的彼岸。 中國古代有句名言:“業精於勤,荒於嬉”,正是這個道理。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欲成大事,勤字當先。
有一位知名教授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還在平房居住的時候,我曾一度同一位年歲不很大,但沉默寡言的中年教師住對門,他就是被稱作 “中國文科的陳景潤” 的裘錫圭教授。 別的我似乎忘了,但依稀記得他那10.5平方米的房間,麵朝北,漏水,最靠角落,且房內四周從地板到天棚堆的都是書。 他是教古典文獻專業的,我沒有聽過他的課,平時也很少說話,隻是見麵點頭而已。
有一回我上廁所,發現他蹲在那裏,還在一頁頁地背字典、 看辭書。 人家告訴我,這不是第一次。
在圖書館閱覽室裏,他總是用最快節奏的步子走到書架旁,抽出一本書,又一溜小跑地趕回座位,那動作,倘若錄下來,活像電視動畫片裏匆匆趕路的人物。
當我們的孩子已追逐戲鬧在樓道裏的時候,他仍是孑然一人,整天鑽在書堆裏,“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他仿佛生活在距今幾千年前的另一個世界裏。 在這間神秘的小屋裏,他寫出了郭沫若讚為 “至確” 的考據文章,辨識了大量的戰國出土竹簡; 在這間神奇的小屋裏,他爭分奪秒,努力拚搏,登上了中國古文字研究的一座又一座巔峰。
他也有娛樂的時候,那是在水房。 他洗著洗著衣服,會突然發出幾句京劇唱詞的狂吼:“穿林海———,跨雪原———,……” 聲音震顫了窗玻璃,在他身邊沒有準備的人會嚇一跳。 一個蘊含著巨大能量的軀體,這會兒才找到感情的噴口。 他急急忙忙洗完衣服,端著臉盆,又大步流星地鑽回了那間小屋。”
“文科界的陳景潤”,並不是靠在悠閑的茶座中品茶得來的,而是在日積月累,爭分奪秒的拚搏中得來的。 人生若想有所成就,艱辛的努力必不可少,裘錫圭教授的成功,便是一個最好的例子。2.水滴石穿,專注可以戰勝一切
現代社會,成為百科全書式的全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隻能在某一個方麵苦心鑽研,方能有所建樹。 專注於某一方麵,並有水滴石穿的精神,是欲成大事者的又一秘訣。
在近年來如火如荼的學英語熱潮中,李陽的 “瘋狂英語” 獨樹一幟。 但李陽並非生來就是成功者,他的經曆印證了專注可以戰勝一切的真理。
李陽的過去是令他 “不堪回首” 的:他少年時代是一個很內向的人,形象一點說就是 “怕生”。 他已經十幾歲了,親戚朋友還不知道李家有這樣一個孩子,用 “醜小鴨”來形容他是最恰當的。 比如:隻要一聽到電話響,他就會躲起來;他看電影之後,父親總是要他複述電影的內容,為了不幹這種他不願意做的事情,他寧願多年不看自己喜歡看的電影。
有這樣一個最典型的事例:有一次他患了鼻炎,父母送他到醫院去治療,在進行電療的時候,醫生不小心漏電燒傷了他的臉,由於害羞,他忍住痛苦,一直沒有告訴別人,至今臉上還有一塊小傷疤。
他說,小的時候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自己完成不了作業,因此,經常被老師罰站,每次都隻好低聲認錯,可是第二天又依然如故……
李陽曾多次向父母提出退學,可是父母在他心目中是有權威的,所以一次都沒有退成,勉強熬到了高中畢業,居然還考上了蘭州大學力學係———看來他並不蠢。 可是就是在大學裏,李陽還是渾渾噩噩的,沒有改變自己的形象。 按照學校規定,曠課70節就要被勒令退學,可是他很快就超過了100節,他因此差點被蘭州大學請出校門。
那麼,李陽的英語是不是特別好呢?
不是,誰能相信今天的英語 “狂人” 當年曾經是連 “60分萬歲”都辦不到、 常常都要補考才能過關的人……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必須參加全國英語四級考試,否則學位證書就危險了。 在他看來,讀大學為什麼? 不就是弄一張文憑嗎?可是過不了四級,他就什麼都得不到。
這次他被逼上了梁山,不得不打起精神,每天早上都去學習英語。 他本來是一個懶散慣了的人,如今要集中精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為了集中精力,他幹脆跑到蘭州大學校園裏的烈士亭上大聲背誦起來。 這一聲大喊不要緊,喊出靈感來了:這樣不僅不容易思想開小差,效果還不錯!他就這樣 “吼” 了幾個星期,居然還 “吼” 出了信心! 膽子大了,他就去了學校的英語角,說出來的英語還居然像模像樣的。 知道他底細的同學都感到驚奇,急忙向他 “請教” 絕招! 李陽此時已經隱隱約約地感到這可能是一種奇妙的辦法,雖然說不出什麼,但是他決心這樣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