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書畫家、金石家,擅長畫蝦。被公推為“世界文化名人”。
1863年,齊白石誕生於湖南湘潭白石鋪杏子塢星鬥塘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親是一個老實本分、膽小怕事、性格懦弱的人,母親卻正好相反,是一個剛強能幹、通情達理、勤儉持家、人緣頗佳的女性。
齊白石自幼就因先天性的營養不足而體弱多病,而對於僅有一畝水田來維持生存的全家五口人來說,其艱難可以想見。齊白石七歲時,已能將祖父教的三百來個字背得滾瓜爛熟,牢記於心。祖父認為再也無力教授孫子時,開始長籲短歎:為家庭的貧困不能供養孫子讀書,為孫子過人的天分被耽誤。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齊白石的外祖父在楓林亭附近的王爺殿設了一所蒙館。這樣,齊白石雖無力交學費,因為是親外孫,也得以在外祖父的蒙館寄學。聰明的齊白石勤奮好學之餘,開始在描紅紙上塗鴉起來,沒想到他畫的東西竟與實物十分相像。不久,他的畫在同學中已經小有名氣而流傳開了。正在齊白石沉浸在讀書、繪畫的樂趣中的時候。學校放秋忙假了,不巧的是齊白石又生了場病,加上天公不作美,田裏歉收,對於已經添了人口的齊家,無異於雪上加霜。青黃不接的時候,連飯也沒得吃了。齊白石的母親別無他法,哽咽地對他說:“年頭兒這麼緊,糊住嘴巴再說吧!”懂事的齊白石隻好無奈地中斷了讀了不到一年的蒙學。
生活的重擔過早地壓在了齊白石稚嫩的肩膀上。輟學後的齊白石,在家裏幫著大人挑水、種地、幹雜活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幹一天活,常常累得他連晚飯都不想吃,盡管這樣,他仍然抓緊閑暇時間讀書、寫字、學畫。祖父為他買回些黃裱紙和一本木版刻印的大楷字帖,教他先蒙著影寫,再脫手臨摹,天天堅持練習。為了節省紙張,每張紙他都堅持練三四遍才扔掉。
後來,能用的紙他都畫過了,就偷偷地把外祖父記過賬的一本舊賬簿拆開,把賬頁翻過來用來作畫。因為舊賬簿的頁碼很多,齊白石用的又非常節儉,所以畫了很長時間才用完。
少年時代的齊白石身單力薄,幹起農活來非常吃力。家裏人考慮再三,決定讓他去學木匠,會一門手藝,將來可以養家糊口。可誰知學徒的第一天,師傅便讓他去扛一根又粗又長的檁子,他試了幾次都沒有扛起來,師傅非常生氣,很快就把他辭退了。父親隻好托了人情,將他領到另一位木匠那裏拜師學藝。他天資聰穎,心靈手巧,木工雕花做得十分漂亮,頗受三鄉五裏百姓的稱讚,名氣也漸漸大起來。
齊白石20歲那年外出雕花時,在一個主顧家裏見到一本《芥子園畫譜》,是乾隆年間翻刻的本子。齊白石如獲至寶,征得主顧同意,帶回家去精心臨摹。因為書是別人的,不能久借不還,可他又想好好鑽研一下這本書,怎麼辦呢?後來他終於想出一個辦法——像早年勾影雷公像那樣,先勾影下來,再慢慢臨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