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問題小說”的代表人物冰心(2 / 2)

1938年吳文藻、冰心夫婦攜子女於抗戰烽火中離開北平,經上海、香港輾轉至大後方雲南昆明。冰心曾到呈貢簡易師範學校義務授課,與全民族共同經曆了戰爭帶來的困苦和艱難,1940年移居重慶,出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不久參加中華文藝界抗敵協會,熱心從事文化救亡活動,還寫了《關於女人》《再寄小讀者》等有影響的散文篇章。抗戰勝利後,1946年11月她隨丈夫、社會學家吳文藻赴日本,曾在日本東方學會和東京大學文學部講演,後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在日本期間,冰心和吳文藻在複雜的條件下團結和影響海外的知識分子,積極從事愛國和平進步活動。冰心作為一位忠誠的愛國知識分子,繼承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優良傳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追求光明,永不止息。在抗日戰爭時期,她與周恩來就有過接觸,應約在進步刊物上發表文章,周恩來曾邀請她訪問延安,雖然未能成行,但他們的心是相通的。解放戰爭時期,冰心拒絕參加“國大”代表競選,支持親屬投奔解放區。新中國成立之初,她身居日本,心向祖國,堅決支持吳文藻毅然擺脫國民黨集團的正義之舉。

建國後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等職。她是現代“問題小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以《超人》、《煩悶》、《悟》為代表的“愛的三部曲”,宣揚了一種“愛的哲學”,充滿了淡淡的憂愁,溫柔的抒情和委婉有致的語氣,與同時期的其他問題小說家風格迥異。她的散文語言典雅秀逸,清麗淡遠,把率真的自我和童真的個性自然地深入到流利凝練的文字中,呈現出含蓄不露的閨秀風範,被後人稱為“冰心體”。代表作品有《寄小讀者》、《春水》、《繁星》等。

冰心是世紀同齡人,一生都伴隨著世紀風雲變幻,一直跟上時代的腳步,堅持寫作了七十五年。她是新文學運動的元老。她的寫作曆程,顯示了從“五四”文學革命到新時期文學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的偉大軌跡。她開創了多種“冰心體”的文學樣式,進行了文學現代化的紮紮實實的實踐。她是我國第一代兒童文學作家,是著名的中國現代小說家、散文家、詩人、翻譯家。她的譯作如黎巴嫩凱羅·紀伯倫的《先知》《沙與沫》,印度泰戈爾的《吉檀迦利》《園丁集》及戲劇集多種,都是公認的文學翻譯精品,1995年曾因此經黎巴嫩共和國總統簽署授予國家級雪鬆勳章。她的文學影響超越國界,作品被翻譯成各國文字,得到海內外讀者的讚賞。

冰心同時是位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建國以來,她曆任中國作家協會第二、三屆理事會理事和書記處書記、顧問,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二至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和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至五屆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至七屆全國委員會常委和第八、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少年兒童福利基金會副會長,中國婦女聯合會常委等職。她總是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孩子的博大愛心,關注和投入各項活動。她為我國的文學事業、婦女兒童事業的發展、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1999年2月28日21時冰心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在她報病危之後,親自到醫院看望冰心的人,其中就有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同時代表江澤民)、李嵐清和中央各部門的領導、有中國作家協會的領導和作家代表。

冰心去世之後,唁電如雪片一般飛來,表示哀悼的,既有文學界的老前輩、也有充滿童心的小讀者,有中國的也有外國的朋友,此時,靈堂外排著長長的隊伍前來向冰心作最後送別的,他們中有的是專程從外地趕來送別冰心的,前來送別的多達數千人。正在參加中國作協第五屆第四次全國委員會議和中國文聯第六屆第四次全國委員會議的作家藝術家們也來向冰心老人告別。福建省副省長潘心城等,代表家鄉人民向冰心送別。向冰心送別的每一個人手裏拿著一枝紅玫瑰,向冰心老人三鞠躬,然後輕輕地將紅玫瑰擱在冰心老人的身邊,漸漸地冰心在一片紅玫瑰的海洋中升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