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的竹畫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他筆下的竹子千姿百態,多而不亂,少而不疏,筆力勁峭,體貌疏朗,是他堅忍倔強的人格的寫照。鄭板橋善於通過簡潔生動的線條,勾勒展現出竹枝的堅韌和勃勃生機。他的畫純用水墨,沒有采用彩暈色染的畫法,在酣暢淋漓的墨色中傳達出竹子的青翠或飽經風霜,韻味雋永,意境美妙,令人回味無窮。

鄭板橋與妻子徐氏二人相濡以沫,共同過了十幾年艱難辛酸又真摯情深的生活。徐夫人去世後,鄭板橋又續娶了饒氏,兩人互敬互慕,情投意合,生活非常幸福。

鄭板橋49歲時被選為七品縣令。

聲名大振,世人爭先向他索要字畫。但他非常自重,非重金不與。有一次江西張真人來了,商人們爭著想巴結他,就想得到鄭板橋的書聯獻給他。張真人定做了一張大紙,一丈多長,六尺多寬,派人求他的字,並請他撰寫詞句。派來的人問鄭板橋要多少錢,鄭板橋說“一千金”,派來的人嫌貴,隻出五百。鄭板橋欣然同意,奮筆直書,很快就寫成了上聯“龍虎山中真宰相”。派來的人要求寫下聯,鄭板橋笑著說:“說好是一千金,你隻出五百,我也隻給你一半。”派來的人隻好回去告訴商人們,商人不得已,隻得如數給他,他即刻書寫了下聯“麒麟閣上活神仙”。人人都讚歎工妙絕倫。

據《濰縣誌稿》載,鄭板橋調職濰縣的第二年,濰縣發生了百年難遇的大旱,赤地千裏,寸草不生,加上前兩年的瘟疫、蝗災等災難,百姓無以為食,甚至出現了“人相食”的殘酷情況。麵對如此慘狀,鄭板橋憂心如焚,趕忙向上司報告,請求賑濟災民。但事關緊急,他又決定立刻開倉放糧,賑濟災民。但按照大清律例,開倉賑災必須得到上級的批準,方可實施。於是有人勸他不要急於開倉,免得得罪上司。但一心想救災民的鄭板橋如何肯聽,他激動地說:“現在什麼時候了,等到上級的批準,老百姓已經餓死了,若有處分,我承擔。”他開倉撥出一批穀子,叫百姓寫借條來領。此舉救活了成千上萬的人。

晚年的鄭板橋,以在揚州居住為主,與汪士慎等人遊曆聚會,吟詩作畫,形成了著名的揚州畫派。他們的畫風和當時所謂“正統”畫風有所不同,被當時的人視為畫壇的“怪物”,於是有“揚州八怪”之稱。傳世作品有《竹石圖》、《九畹蘭花圖》、《修竹新篁圖》等,後人輯有《鄭板橋全集》、《鄭板橋先生印集》。

1765年,鄭板橋去世,享年7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