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茶詩、茶詞與茶畫
茶與文藝有著密切的關係。茶性恬淡,提神益思,古往今來文人雅士無不嗜茶,並將茶作為表達對象,予以熱情的歌頌。於是,茶幾乎涉入了詩、詞、歌、舞等一切文學藝術領域。在我國古代和現代文學作品中與茶有關的茶詩、茶詞、茶畫比比皆是,這些作品大都已成為我國文學寶庫中的奇葩。
一、茶詩
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為後代留下的茶詩、茶詞,不下數千首。中國曆代詠茶詩詞具有數量豐富題材廣泛和體裁多樣的特征,是中國文學寶庫中的一支奇葩。在我國數以千計的茶詩、茶詞中,各種詩詞體裁一應俱全,有五古、七古;有五律、七律、排律;有五絕、六絕、七絕,還有不少在詩海中所見甚少的體裁,在茶詩中同樣可以找到。
1.最早的詠茶詩
我國是源遠流長的詩之國,又是茶葉的故鄉,在這樣的國度裏,茶與詩的結緣是再也自然不過了,古往今來,有多少騷人墨客、誌士仁人把茶作為自己吟詠的題材,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歌賦,這是我國詩歌藝術瀚海中一宗彪炳千古的寶貴文學遺產。
我國利用茶葉的曆史久遠,詠茶詩出現也很早。最先在詩歌中表現茶的,可以追溯到2700年前的《詩經》。不過在《詩經》產生的時代還沒有“茶”字。“茶之始,其字為荼。”“茶”字是到了唐代才有的。《詩經》中,寫到“荼”的有7處。
由於“荼”一字多義,有人說這7處的“荼”都不是茶;有人則認為雖不全都是茶,但也不是全然非茶,蘇軾於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在黃州,作過一首《問大冶長老乞桃花茶栽東坡》詩,開頭有兩句:“周詩記荼苦,茗飲出近世。”蘇軾認為飲茶雖盛行在唐宋,但《詩經》中早已有茶的記述了。
也有人認為西晉左思的《嬌女》詩是中國最早的茶詩。詩中寫有左思的兩位嬌女,因急著要品香茗,就用嘴對著燒水的“鼎”吹氣。與左思此詩差不多年代的還有兩首詠茶詩:一首是張載的《登成都白菟樓》,用“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區”的詩句,讚成都的茶;一首是孫楚的《孫楚歌》,用“薑、桂、荼出巴蜀,椒、橘、木蘭出高山”的詩句,點明了茶的原產地。到唐宋以後,茶的詩詞驟然增多,這些茶詩茶詞既反映了詩人們對茶的寶愛,也反映出茶葉在人們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詩經》及張載、左思的詩,其實都隻是在詠唱中吟到了茶,還不是專題的詠茶詩。
2.唐代茶詩
唐代,隨著茶葉生產與貿易的發展,湧現了大批以茶為題材的詩篇。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過何氏五首之三》:“落日平台上,春風啜茗時”;白居易的《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歡宴》:“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鍾俱繞身”;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等等,有的讚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托詩人的感遇,而廣為後人傳誦。
詩人袁高的《茶山詩》:“黎甿輟農桑,采摘實苦辛。一夫旦當役,盡室皆同臻。捫葛上欹壁,蓬頭入荒榛。終朝不盈掬,手足皆鱗皴……選納無晝夜,搗聲昏繼晨”,則表現了作者對顧渚山人民蒙受貢茶之苦的同情。
李郢的《茶山貢焙歌》,描寫官府催迫貢茶的情景,也表現了詩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內心的苦悶。此外,還有杜牧的《題茶山》、《題禪院》等,齊己的《謝湖茶》、《詠茶十二韻》等,以及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詩·茶》、顏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聯句》等等,都顯示了唐代茶詩的興盛與繁榮。
唐代茶詩選讀:
詠茶詩出現在唐代。李白那首《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按詩作年代排列該是最早的詠茶詩。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山仙人掌茶詩》
李白
嚐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連接;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朝坐有餘興,長吟播諸天。
這首詩寫名茶“仙人掌茶”,也是“名茶入詩”最早的詩篇。作者用雄奇豪放的詩句,把“仙人掌茶”的出處,品質、功效等作了詳細的描述。因此這首詩成為重要的茶葉資料和詠茶名篇。
《寶塔詩》或曰《一言至七言詩》
元稹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詩人元稹與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詩唱和,所以人稱“元白”。元稹的寶塔詩體裁,不但在茶詩中頗為少見,就是在其他詩中也是不可多得的。
在古人的詠茶詩中,影響最大的要數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或日《飲茶歌》。在這首詩中,作者極道飲茶之樂,淋漓盡致地抒發了連續喝七碗茶的不同感受和七碗茶入腹後飄飄欲仙的絕妙境界。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盧仝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雲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麵,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裏,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嚐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枰述,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麵。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惟覺兩腋清風生習習。
《送陸鴻漸棲霞寺采茶》
皇甫冉
采茶非采芽,遠遠上層崖。
布葉春風暖,盈筐白日斜。
舊知山寺路,時宿野人家。
借問玉孫草,何時泛宛花。
《重過何氏五首》(選一)
杜甫
落日平台上,春風啜茗時。
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
翡翠鳴衣桁,靖蜓立釣絲。
自逢今日興,來往亦無期。
這首詩是寫一個春日的傍晚,作者在何氏家的平台上飲茶。興致來時,便倚著石闌在桐葉上題起詩來。旁邊還有翡翠鳥,蜻蜓與之作伴。此情此景,簡直可以繪成一幅雅致的“飲茶題詩圖”。
《會稽東小山》
陸羽
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斷綠林西。
昔人已逐東流去,空見年年江草齊。
陸羽曾到過紹興監製過茶葉,他當然會到以“剡溪茗”出名的嵊縣去做一番調查考查工作。從詩中得知,他是在一個夜裏到嵊縣去的。月光如水,青猿哀鳴,加上懷念古人,這樣便自然地引起陸羽一些傷感緒,從而有“空見年年江草齊”之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