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香古韻:茶典故21(2 / 3)

《六羨歌》(歌)

陸羽

不羨黃金窯,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台。

惟美西江水,曾向竟陵來。

陸羽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書的作者,他在國內外都享有崇高威望,人們稱之為“茶神”。他也很會寫詩,這首《歌》表明了陸羽的恬淡誌趣和高風高節,他不羨慕榮華富貴,他所羨慕的是故鄉的西江水。

《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白居易

故情周匝向交親,新茗分張及病身。

紅紙一封書後信,綠芽十片火前春,

湯添勺水煎魚眼,未下刀圭攪曲塵。

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

李六郎中寄給作者一包“火前春”,一是由於他們之間交情很深,二是由於白居易是一個品茶行家:“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白居易由於常常得到親友們饋贈的茶葉,他本人還江西廬山親自種過茶樹,不斷的實踐,使他成為一個茶葉行家。

《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歡宴》

白居易

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鍾俱繞身。

盤下中分兩州界,燈前各作一家春。

青娥遞舞應爭妙,紫筍齊嚐各鬥新。

自歎花時北窗下,蒲黃酒對病眠人。

這是一首常為人們所傳誦的詠“紫筍茶”名篇,描寫兩郡太守在境會亭歡宴的情景。

《蕭員外寄蜀新茶》

白居易

蜀茶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

滿甌似乳堪持玩,況是春深酒渴人。

作者用渭水煎四川茶,認為這是好茶配好水,這樣才覺珍貴。以“渭水”作為“名泉”入詩,此為僅見。煎好了茶,作者一邊欣嚐,一邊飲嚐,顯得閑適自在。

《山泉煎茶有懷》

白居易

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皿,寄與愛茶人。

《煮茶》

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

時有蟹目濺,乍見魚鱗起。

聲疑鬆帶雨,餑恐煙生翠。

儻把瀝中山,必無千日醉。

這首詩形象地描寫煮茶的過程,兼述茶的功用。煮茶,觀其狀,則為“蓮珠”、“蟹目”、“魚鱗”。聽其聲,則為“鬆帶雨”。茶湯的餑沫又呈現“翠”色。飲了這種茶,即使“千日醉”那樣的酒,它也可以解。

《五言月夜啜茶聯句》

顏真卿等6人

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華席,留僧想獨園。(薦)

不須攀月桂,何假樹庭萱。(萼)

禦史秋風勁,尚書北鬥尊。(崔萬)

流華淨肌骨,疏瀹滌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辭綠菽繁。(晝)

素瓷傳靜夜,芳氣滿閑軒。(士修)

聯句是舊時作詩的一種方式,幾個人共作一首詩,但需意思聯貫,相連成章。這首啜茶聯句,由六人共作,他們是:顏真卿,著名書畫家,京兆萬年(陝西西安)人,官居吏部尚書,封為魯國公,人稱“顏魯公”;陸士修,嘉興(今屬浙江省)縣尉;張薦,深州陸澤(今河北深縣)人,工文辭,任吏官修撰;李萼,趙人,官居廬州刺史;崔萬,生平不詳;晝,即僧皎然。

其中陸士修作首尾兩句,這樣總共七句。作者為了別出心裁,用了許多與啜茶有關的代名詞。如陸士修用“代飲”比喻以飲茶代飲酒;張薦用的“華宴”借指茶宴;顏真卿用“流華”借指飲茶。因為詩中說的是月夜啜茶,所以還用了“月桂”這個詞。用聯句來詠茶,這在茶詩中也是少見的。

3.宋代茶詩

宋代,尤其是北宋時期茶文化相當繁榮,不僅士人茶文化和宮廷茶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而且市民茶文化也逐漸興起。他們對茶的使用價值以及審美意識的差異,形成了五彩絢麗的茶文化,而其中文人階層的茶詩和飲茶最能體現宋代的茶文化精神。

北宋由於在“靖康之變”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過一個經濟繁榮時期,加之當時鬥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詩、茶詞大多表現以茶會友,相互唱和,以及觸景生情、抒懷寄興的內容。最有代表性的是歐陽修的《雙井茶》詩: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

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斛茶養一兩芽。

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尤須三日誇。

蘇軾的《次韻曹輔壑源試焙新茶》詩中“從來佳茗似佳人”和他另一首詩《飲湖上初晴後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兩句構成了一副極妙的對聯。範仲淹的《鬥茶歌》、蔡襄的《北苑茶》,更為後世文人學士稱道。

南宋由於苟安江南,所以茶詩、茶詞中出現了不少憂國憂民、傷事感懷的內容,最有代表性的是陸遊和楊萬裏的詠茶詩。陸遊在他的《晚秋雜興十二首》詩中談到:

置酒何由辦咄嗟,清言深愧談生涯。

聊將橫浦紅絲碨,自作蒙山紫筍茶。

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清貧,無錢置酒,隻得以茶代酒,自己親自碾茶的情景。

而在楊萬裏的《以六一泉煮雙井茶》中,則吟到:“日鑄建溪當近舍,落霞秋水夢還鄉。何時歸上滕王閣,自看風爐自煮嚐。”抒發了詩人思念家鄉,希望有一天能在滕王閣親自煎飲雙井茶的心情。

宋代茶詩選讀

《武夷茶歌》

範仲淹

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和蔣夔寄茶》

蘇軾

我生百事常隨緣,四方水陸無不便。

扁舟渡江適吳越,三年飲食窮芳鮮。

金齏玉膾飯炊雪,海螯江柱初脫泉。

臨風飽食甘寢罷,一甌花乳浮輕圓。

自従舍舟入東武,沃野便到桑麻川。

剪毛胡羊大如馬,誰記鹿角腥盤筵。

廚中蒸粟埋飯甕,大杓更取酸生涎。

柘羅銅碾棄不用,脂麻白土須盆研。

故人猶作舊眼看,謂我好尚如當年。

沙溪北苑強分別,水腳一線爭誰先。

清詩兩幅寄千裏,紫金百餅費萬錢。

吟哦烹噍兩奇絕,隻恐偷乞煩封纏。

老妻稚子不知愛,一半已入薑鹽煎。

人生所遇無不可,南北嗜好知誰賢。

死生禍福久不擇,更論甘苦爭媸妍。

知君窮旅不自釋,因詩寄謝聊相鐫。

《問大冶長老乞桃花茶栽東坡》

蘇軾

周詩記苦荼,茗飲出近世。

初緣厭粱肉,假此雪昏滯。

嗟我五畝園,桑麥苦蒙翳。

不令寸地閑,更乞茶子蓺。

饑寒未知免,已作太飽計。

庶將通有無,農末不相戾。

春來凍地裂,紫筍森已銳。

牛羊煩訶叱,筐筥未敢睨。

江南老道人,齒發日夜逝。

他年雪堂品,空記桃花裔。

《種茶》

蘇軾

鬆間旅生茶,已與鬆俱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