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香古韻:茶典故30(2 / 3)

一天,她父親打獵歸來,兩手空空,長歎一聲:“我老了,眼花了,打不到野獸了。你又是女孩子,能頂什麼用?我們父女也該離開這兒了!”

茶姑聽罷,就說:“爹,稻草紮個人,在田裏也能趕麻雀。我是個活蹦亂跳的人,有什麼事不能做!”

第二天,她就背起父親的弓箭和鐵叉,直奔南湖頂去,沒多久,居然挑著不少野味回來。不到幾個月,茶姑就成了遠近聞名的好獵手了。

有一天,她在半山腰見到一隻色彩斑斕的雉雞被一隻狐狸踩在腳下,她立刻拉開弓箭,“嗖”地一聲,狐狸應聲倒斃。雉雞脫身飛走了。那雉雞是武夷山玉女變成的。這天她偷空飛到南湖頂遊玩,不料碰上了冤家對頭狐狸精,幸虧茶姑救了她。

過了幾天,茶姑夢見一群雉雞銜著一塊塊翡翠寶玉,鋪在光禿禿的南湖頂上,一霎時綠樹蔥蘢,美麗極了。彩色的雉雞化做一群仙女,在綠樹叢中翩翩起舞,她們還頻頻向茶姑微笑招手哩。

第二天一早,她把昨夜夢中所見的奇跡告訴阿爸。阿爸說:“那碧玉般的綠林就是茶樹啊,它是大寶貝喲,有了它,要金有金,要銀有銀,山村人也不必餓著肚子去逃荒了。”茶姑一聽,高興得跳了起來,趕緊跑到南湖頂去她要尋找夢中的奇跡。可是,這裏依舊是荒草滿山。哪有什麼茶樹。她真掃興,有氣無力地走回家裏,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成,每天都跑到南湖頂去愣呆呆地想著茶樹。

有一天,她坐在南湖頂的石頭上想得入神的時候,忽然一隻非常美麗的彩色雉雞落在她的麵前,雉雞開口說話了:“姑娘,跟我來!”

說著,這雉雞低低地飛著,茶姑緊緊地跟著。她趟過了九十九條溪,爬過九十九座山,到了閩北武夷玉女峰前麵。

這時雉雞不見了,眼前出現了一位文雅端莊的女人,笑著對茶姑說:“我就是玉女峰的女神玉女,我也該報答報答你的救命恩情啦。姑娘,你需要什麼,盡管開口,我送你一鬥金子好嗎?”

茶姑搖搖頭。“我送你一擔銀子好嗎?”

茶姑還是搖搖頭。“那你想要什麼?”

玉女不解地問她。“我想要一株茶樹,帶回去作為鄉親們的搖錢樹!”茶姑終於說出了自己的要求。

玉女說:“這好辦。”她信手拔了一株武夷名茶的苗子遞給茶姑,說:“好好培植它,它會給你的鄉親帶來好處的。”玉女還給茶姑傳授了許多種茶的好經驗。

茶姑拜謝了玉女,喜滋滋地帶著茶苗跑回故鄉,鄉親們聽說是仙女送寶,不知有多高興。大家跟著茶姑一起上了南湖頂小心地栽下武夷茶苗,全村人日夜輪流守護它。這茶苗真不尋常,一年成樹,三年成林。從此,南湖頂成了出名的茶鄉,不久逃荒窮人全都回來了。

19、禦茶園

在武夷山的九曲溪四曲南岸,有一塊依山傍水,雜草叢生的地方,那就是過去專門為封建皇朝種茶的禦茶園遺址。

說起禦茶園,還有一個血淚斑斑的傳說呢!

元朝初年,江西茶販賴文治起義,抗擊元軍失敗後,和他一塊起義的賴思安東藏西躲,帶著妻子和獨生女兒賴小蘭,跑到福建崇安武夷山中。那時武夷山人煙稀少,山深林茂,容易躲避官軍的搜捕。他隱姓埋名,在附近打點兒短工,做點兒零活,臨時混碗飯吃。

賴思安正當壯年,生得膀粗腰圓,做活肯出力氣;加上為人正直,喜歡幫助人,當地人都喜歡和他親近。他原來是一個茶販,早已知道武夷茶遠近知名,銷路很廣,逐漸愛上了這個地方。他開始零星地開了一點茶園,也搭起了一間茅屋,看著小女兒一天天長大起來,逗人喜愛,生活雖然苦一點,缺吃少穿,但總算有個安身之地。

賴思安想靠自己一雙手,圖過一個平平安安的日子,可是在那個“苛政猛如虎”的年代裏,哪能做得到啊!

元朝至元十六年,大概是公元1279年,浙江省平章有個名叫高興的,趁奉調上京之際,繞道至武夷山遊玩,看到武夷山千山競秀,萬壑爭流,讚不絕口。飲過武夷岩茶,清香撲鼻,舌有餘甘,好不喜歡。

這個高興最會投皇帝之所好,在朝陷害忠良,貪贓枉法,和他同朝做官的也怕他三分;他在地方魚肉百姓,搜刮民財,民眾敢怒而不敢言。這次,他認為又是一個好機會,找到崇安知縣要了幾斤茶葉,這種茶葉衝出來略帶乳白色,開水泡開,清香撲鼻,就給它起了個很動聽的名字--“石乳”,並做了一個精製的盒子裝好。

回到朝廷,他畢恭畢敬地奉獻給世祖皇帝忽必烈。忽必烈習慣吃肉食,飲過“石乳”茶,不僅異香撲鼻,而且能幫助消化,感到神智清爽,食欲大增,龍心大悅,傳令嘉獎。高興笑在眉梢,甜在心裏,從此官越做越大,連他的兒子高久住,也到福建邵武府做了官,而且是帶兵的武官。

第二年,皇帝詔書下來,命令崇安知縣每年奉獻武夷山“白乳”茶二十斤,作為貢品。

知縣借此機會,一共勒索了八十斤,除二十斤進貢皇上外,其餘六十斤都奉送給各級官吏,好作為他升官發財的進見禮物。

知縣帶衙役到武夷山索取貢茶,橫行霸道,引起民眾紛紛不平,賴思安主張說:

“這些狗官,貪得無厭,皇帝老爺要二十斤,他們就要八十斤,明年不知要增加多少?給他粗茶,好的茶一點不給,讓他知道老百姓不是好惹的!”

這一來,崇安縣知縣奉獻給忽必烈的茶,茶名還是“石乳”,可是色、香、味都不如高興奉獻的,皇帝大為不悅。好在有的大臣收到了崇安縣知縣的茶葉,替他在皇帝麵前說了不少好話,沒有治以欺君之罪,不然,這個知縣的狗頭,也怕保不住了。

高興不愧是討好巴結皇上的老手,連忙啟奏皇上,為防止以假亂真,由他兒子高久住就近在武夷山監督製茶。

不久,高久住捧著皇帝的詔書,威風凜凜地由邵武到了崇安武夷山,弄得茶農從此就更苦了。高久住在四曲劃出了一塊平地為禦茶園,把房屋也拆了,把零星茶園也毀了,修起了“焙局”;建起了仁風門、拜發亭、清神堂、思考亭、培芳亭、燕嘉亭、宜寂亭、浮光亭、碧雲橋;又有通仙井,上麵建龍亭覆蓋著,所有亭台樓閣,雕龍畫鳳,盛極一時,並委派了兩名官員管理禦茶園。

為了要茶農聽他們的擺布,在通仙井旁邊還築了一座高五尺、方一丈六尺的高台,名曰喊山強。他規定每年驚蟄這一天,崇安縣所有官吏及附近茶農都要齊集台前,殺豬宰牛、鳴鑼擊鼓,禱告上天;還要齊聲高喊:“茶發芽!茶發芽!”以為這樣,茶葉就會發芽,製的茶就會好,以愚弄老百姓。

禦茶園一帶地方,原來產茶就不多,值錢的好茶,每年就是那麼一千多斤。

建園的第二年,高久住勒索貢茶三百六十斤,製“龍團”五千餅,第三年就猛增到九百九十斤!茶農一聽,群情沸騰。

有的說:“我一天到晚,由早幹到黑,所產的茶葉,還不夠繳納貢茶呢!”

有的說:“這是什麼世道啊!隻有死路一條啦!”

賴思安和大家說:“看來我們這個地方,不是長久安身之地,大家要早拿定主意!”

那一年春季雨水太多,陰雨綿綿,加之茶農沒有心思去管理,茶葉長勢不盛,過了穀雨,還沒有開始采摘,茶園冷冷清清的。高久住聽到這個消息,從邵武帶著兵丁來到武夷山督促製茶。

官兵與土匪,在民眾眼裏,並沒有什麼區別。官兵所到之處奸淫燒殺,無惡不作,稍有不滿,除拳打腳踢外,還要送崇安縣衙內關押拷打,比土匪更厲害,民眾叫天不應,喊地不靈,提心吊膽地過著惶惶不可終日的生活。

高久住帶著兵丁進了武夷山,賴思安就帶著一批青壯年躲進了深山。官兵一到,有的婦女被糟踏了,有的茶農無辜被抓去關押拷打,大家聽了,個個咬牙切齒,恨不得與官兵拚了。最後又傳來說是賴思安參加抗元起義,把粗茶進貢皇上的事被人告發了,崇安知縣已派人到武夷山懸賞捉拿;他的女兒小蘭又被官兵奸汙,懸梁自盡身亡。賴思安聽到以後兩眼鼓得圓圓的,把桌子一拍,吼道:“這個世道反正活不下去,跟他們拚了!”

那時候,民眾百姓,哪個沒仇,誰個無恨?大家見賴思安拿起扁擔、柴刀往外奔,有人帶了頭,個個爭先恐後,也不管天黑,就緊跟著他摸下了山。這天晚上,正巧崇安知縣在迎嘉亭設宴款待高久住,一個個在尋歡作樂,正喝得酩酊大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