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香古韻:茶典故30(1 / 3)

這一天,誌剛拿出那把祖傳的鴛鴦寶劍,對弟妹們說:“為救苦難的鄉親們,我無論如何要找到洞宮仙草。你們在家守著這把劍,每天拔出鞘來看兩次,如果發現它生了鏽,就是我不在人世了,你們就接替我去找仙草。”說完,他就操起一把斧頭,直奔洞宮山去了。

誌剛走呀走,走了六六三十六天,終於走到了洞宮山下。他緊了緊草鞋帶,正要往山上爬,忽見路旁一位白發銀須的老爺爺喊住了他:

“勇敢的小夥子,你可是要上山采仙草?”

“是的,老爺爺,再采不到仙草,鄉親們就活不下去了。”誌剛回答說。

老爺爺指點著雲霧彌漫的山頂說:“小夥子,你看,仙草就長在那上麵,可你上山千萬記住,隻能向前,切不可回頭看,一回頭,你就采不到仙草了。”

誌剛聽了點點頭,正要感謝老爺爺的指點,一轉身老人不見了。

誌剛一口氣爬上了半山腰,隻見眼前滿山是一人多高的亂石,陰森恐怖,每走一步,身後就傳來奇怪的聲音。起初,他記住上山時老爺爺的話,隻是向前走。可是,當他快走出亂石崗的時候,忽聽身後傳來一聲炸雷般的喊聲:

“大膽的誌剛,還敢往上闖!”

誌剛一愣,以為有人攔擋,頓時忘了老爺爺的話。回轉身來向後一看,便立刻變成了這亂石崗上一塊新的大石頭。

這一天,誌誠兄妹忽見鴛鴦劍失了光,生了鏽,大驚失色,知道大哥是不在人世了,便決定去接替大哥尋找仙草。

第二天,誌誠拿出一支鐵鏃箭交代妹妹誌玉說:“我去洞宮山尋仙草,你如果發現這箭鏃生了鏽,尋找仙草的事就得由你接替著去做了。”說完,誌誠挎起弓箭走了。

誌誠走呀走,足足走了七七四十九天,終於走到了洞宮山下。他喘喘氣,連草鞋帶也沒緊一緊就往山上爬。這時,一位白發銀須的老爺爺拉住了他。

“勇敢的小夥子,你可是要去山上采仙草?”老人問。

“是的,我大哥為救苦難的鄉親們,上山去采仙草,可再也沒有回來。這回我無論如何也要把仙草采回來。”誌誠恭敬地回答說。

老爺爺又指著雲霧彌漫的山頂說:“小夥子,你看,仙草就長在那上麵,可你得記住,隻能向前,切不可回頭,一回頭,你就采不到仙草了。”老爺爺說完就不見了。

誌誠爬呀爬,爬到了半山腰,但見滿山亂石,寒氣襲人,越往上走就覺得陰森可怕。他壯了壯膽,還是繼續往上爬。這時候,他忽然聽到背後四處傳來各種怒罵聲,但他記著白發老爺爺的吩咐,任憑身後罵聲四起,就是不回頭。眼看就要爬過亂石崗了。突然,他聽到大哥誌剛那撞鍾般的聲音從背後傳來:“誌誠弟,誌誠弟,快來救我!快來救我!”

誌誠這時再也耐不住了,急忙回頭一看,就這一回頭,他立刻變成了一塊大石頭,牢牢地屹立在那亂石崗上。

正在家裏盼望哥哥回來的三妹誌玉,忽見二哥的箭鏃上出現了斑斑鏽跡,知道二哥也遇了難,流下了悲愴的眼淚。但她是個意誌堅強的姑娘,想到兩個哥哥的囑咐,如今采仙草、救鄉親們的重擔落在自己肩上了。就是千難萬險也要把仙草采回來!

第二天,誌玉持劍挎弓,拜別眾鄉親,直奔洞宮山而去。

誌玉走呀走,因她畢竟是個姑娘,足足走了九九八十一天才走到了洞宮山下。她心裏隻想快些采回仙草去救鄉親們,所以她氣也沒歇一口就要朝山上爬。這時,忽見一位白發銀須的老爺爺,正坐在路旁生火烤糍粑,於是,她便走過去恭

恭敬敬地問道:

“老爺爺,請問這條路可到得山頂?”

老人像沒聽見一樣,連看也不看她一眼,依舊烤他的糍粑。

誌玉見老人不理她,並不見怪,便坐下來一邊幫老人生火,一邊又恭敬地問道:

“請問老爺爺,這山頂上可有一口龍井?”

老人這才抬起頭來看她一眼:

“小姑娘,你可是想上山去采仙草?”

“是的,為救七山八凹的鄉親們,我就是拚著一死,也要把仙草采回來!”姑娘回答說。

“好姑娘!”老人聽了很高興,指著山頂對誌玉說:“你看,那雲霧遮擋的地方就是龍井,三株仙草就長在龍井邊。但是你得記住,上山時無論聽到什麼喊聲,千萬不能回頭。”

“謝謝老爺爺,我記住了。”

“還有,”老人拉住就要上山的姑娘,又囑咐道:“那龍井中有一條小黑龍日夜守著仙草,你到山頂後,先要用箭射瞎黑龍的兩隻眼睛,再去采下仙草的葉芽,然後用龍井的水澆仙草,仙草馬上就會開花結籽兒。你把種子帶回家去,撒在山坡上,它就長出來了。用它那尖尖的葉芽來熬湯,喝了就能治百病;把它的汁滴在田裏田水滿,滴到河裏河水流,就再也不怕老天不下雨了。”

姑娘謝過老人正要上山,老人又囑咐說:

“記住:下山時別忘了用仙草汁在亂石崗的每塊大石頭上滴上一滴。”老人說著,隨手拿起一塊烤糍粑塞給姑娘,說:“把這個帶上,它會對你有用的。”

姑娘接過糍粑,向老人深深一揖。當她抬起頭來時,白發老人不見了。

姑娘爬上了亂石崗,隻聽見身後不斷傳來各種怒罵聲,但她沒有理會,繼續向上爬去。這時,身後又傳來一陣陣淒楚的啼哭聲,姑娘有點毛骨悚然,但她還是沒有回頭,依舊大著膽子向上爬。快爬過亂石崗了,這時,她突然聽到大哥誌剛在背後拚命叫她。姑娘的心動了,腳步慢了,但她定了定神,還是往上爬去。

就在這時,姑娘又聽到二哥誌誠在背後連聲喊她。這一下姑娘的心更亂了,腳步停下來了。但她牢牢記著上山時白發爺爺的囑咐,想著七山八凹正盼她采回仙草去的苦難鄉親,所以她堅決不回頭。姑娘連忙用手捂住怦怦亂跳的心。這時,她的手觸到懷中一團軟綿綿的東西。

“糍粑!”姑娘忽然有了主意,趕忙從懷中掏出白發爺爺送她的那團糍粑,撕下一小塊來,搓成兩個團團,然後塞進兩隻耳朵裏。這一下真靈呀,什麼聲音也聽不到了。於是姑娘振作了一下精神,爬過了亂石崗,直向山頂那雲霧彌漫的地方衝去。

姑娘一爬上山頂,立即挽弓搭箭向龍井走去。這時果見一條小黑龍張牙舞爪地向她撲來。她急忙左右開弓,連發兩箭,隻見破射瞎雙眼的黑龍,頓時化作一團黑氣向西天飄去。

姑娘奔到井邊,照白發爺爺的囑咐迅速采下仙草的葉芽,然後掏起龍井水澆到仙草上,那仙草果然在頃刻間開花、結籽兒。姑娘采下種子裝好,便下山了。在亂石崗上,她又按白發爺爺的交代,抓出一把仙草來揉出草汁,並在每塊大石頭上滴上一滴。也真隆,草汁一滴到石頭上,石頭馬上變成了人,其中有兩個就是她的大哥和二哥,原來他們都是上山采仙草遇難的勇敢小夥子。

誌玉兄妹和夥伴們回到村裏,便連夜分頭把采回的仙草種子撒在山坡上。第二天早晨大家起來一看,但見滿山遍野都長起了半人多高的仙草。於是大家立刻摘下草芽,拿去熬湯給病人喝,果然一喝病除;拿去草汁往田裏滴,果然一滴田水滿。這一來,七山八凹的人得救了,荒廢的農田種上了莊稼。那仙草年複一年,也就越發越多了。

山裏人心好,他們想,七山八凹之外的窮苦人也難免會遇上個三災四難,於是每年都把那仙草芽采來晾幹,分送給四鄉八鄰的窮兄弟。這一來,仙草芽的名聲就到處傳開了。又因為這晾幹的草芽,滿身帶著白茸茸的毫毛,一根根像銀針一樣,因此人們都稱它為“銀針”。據說這就是今天“白毫銀針”名茶的來曆。

18、茶 姑

在福建福清縣的東張鎮,雲霧深處有個山村,叫南湖頂。從前這裏沒有一株茶樹,也沒有別的樹木。自從出了個茶姑,這裏才成為著名的茶鄉。還有一段優美的故事流傳至今。

很久以前,南湖頂山高水冷,一片荒蕪。山下的東張村住著百來戶窮農家,無衣無食,許多人流落他鄉找生路。

茶姑是個聰明、俊美、善良、能幹的姑娘。這時她才十來歲,母親病故,靠父親打獵為生。常言道: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還沒成年的茶姑,不管是犁、耙、擔、割,田園事樣樣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