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早,張順捧著珍珠,在門前地坪裏看了又看,摸了又摸。隻見珠子裏麵有幾根細小的血絲絲,遊來遊去,非常有趣。正在這時,天上忽然飛來一隻拖著一條花花綠綠長尾巴的大鳥,伸長脖子,“啪”地一下,把那顆珍珠啄跑了。
張順拔腿就追,追過湖灘,追過蘆葦蕩,又在君山上追過了七十一個山峰。最後,那隻大鳥飛到青螺峰的懸崖頂上。張順爬到一棵大樹頂上,清楚地看見它把那顆珍珠吐在石頭上,用腳爪子撥弄著。
張順氣壞了,順手折斷了一截樹杈,要向那隻大鳥擲去。可是,又怕把珍珠打碎,更怕大鳥銜著珍珠再往別處飛。真是打不得,追不到,隻好爬下樹來,從後麵悄悄地爬上懸崖去。
陡峭的懸崖上,有許多裂縫,條條岩縫裏都有不停地流著褐色的鏽水;岩壁上長著一層深綠色的苔蘚,滑溜溜的,要是失足跌下來,就會粉身碎骨。
張順緊了緊褲帶,咬著牙關,使勁地往上爬,爬著爬著,時而一塊岩石“轟隆隆”從頭頂上滾下來,時而岩縫裏躥出一群馬蜂,狠狠地向他蜇來……他的手指被石頭劃破了,流著血;臉被馬蜂蜇了,又腫又痛,但他還是拚命地往上爬,終於爬到崖頂邊邊了。
那隻大鳥的長尾巴正好拖在他的頭頂上。張順把手一伸,抓住了大鳥的尾巴。那大鳥猛地張開翅膀,“啪噠啪噠”地扇了幾下飛起來,差點兒把他也帶到天上去啦。
張順爬上岩頂一看,那顆珍珠沒有被銜走,正在岩石上滾著。他顧不得一切撲過去,隻怪他用力太猛,那顆珍珠一下滾到岩石縫裏去了。張順長長地歎了口氣,呆呆地望著深不見底的石縫,傷心地哭了起來。
從這以後,每隔兩天,張順就要到青螺峰的懸崖去看看。總希望他那顆心愛的珍珠從岩縫裏蹦出來。一天,兩天,一月,兩月,還是沒有看見那顆珍珠的影子。
冬去春來,又是桃紅李白的時候了。在那個掉進珍珠的岩石縫裏,長出一株鮮嫩的茶苗,青枝綠葉,十分可愛。張順看見茶苗越長越好,心裏想:這一定是我那顆心愛的珍珠變的。他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聞了又聞,不覺自言自語起來:“丟失了一顆珍珠,得來一株好茶苗,倒也不錯呀。”
轉眼間,夏天來到,太陽像一團烈火,把湖洲上的蘆葦都烤黃了。張順擔心茶苗旱死,就給茶苗搭了一個涼棚。每天清早從柳毅井裏把水挑到崖頂上去,澆灌茶苗。
奇怪的是,他還沒澆,茶苗蔸上已是水淋淋的了。是誰幫助澆的水呢?他決定弄個明白。
第二天,天還沒亮,他就躲在崖底下的樹林裏。當東方露出魚肚白的時候,他看見那隻長尾巴大鳥又撲棱棱地飛下來。嘴巴對著茶苗噴出一股清亮清亮的水。然後,又撲棱棱地張開翅膀向東方飛去。
張順望著它那漂亮的長尾巴說:
“啊,原來是你呀!我以為你是個壞家夥,看樣子你還是我的好朋友啦。”
張順回到家裏,又把那隻長尾巴的大鳥的樣子給媽媽細說了一遍,然後問道:“媽,你知道那是什麼鳥嗎?”
張順媽靜靜地想了想說:“我小時候聽你外公說過,有隻花羽毛、長尾巴的大鳥,叫做鳳凰,它和洞庭龍王的三太子結拜過兄妹。”
張順聽了很高興,更加精心地培養那株茶苗了。
冬天來了,山上山下一片白皚皚的,連那蒼鬆翠竹都被白雪壓彎了腰。張順生怕把茶苗凍死,他早已把媽媽做給他的蘆花背心給茶苗穿上了。又抱了一些稻草去蓋茶苗蔸,誰知那茶苗蔸下花花斑斑地早已堆了一大層。他走近一摸,原來又是那隻叫鳳凰的大鳥把它身上最漂亮的羽毛啄下來,蓋在茶蔸上了。張順望著鳳凰飛去的方向,自言自語地說:
“你真是我的好朋友呀,比我殷勤多啦!”
冰化雪消了,迎春花綻開了笑臉。張順把茶苗從崖頂上移到了自己的菜園裏。那隻長尾巴的鳳凰,也跟著飛到菜園旁邊的一株大橘樹上了。一場春雨過後,茶苗一夜長高了三尺多,圓滾滾的像個綠茸茸的大繡球。
張順和他媽媽高高興興地摘下第一批茶葉。片片茶葉,葉柄朝下,葉尖朝上,三沉三浮,然後懸立在杯水之間。接著,每片茶葉周圍漸漸泛出一朵朵金紅色魚鱗似的小花,看去儼然像金絲鯉魚的鱗片;又仿佛是鳳翎上的花斑。最後,它們慢慢地彙成一團,好像是一龍一凰在杯中騰躍。張順母子看得目不轉睛。張順媽高興地說:
“兒呀,這真是龍鱗、鳳羽一樣的好茶呀!”
碰巧這時君山周圍有許多人得了重病,麵黃肌瘦,渾身無力,不思飲食。張順抓了一把茶葉說:“媽媽,這些茶葉對病人一定有點好處的,我去送給他們嚐嚐好嗎?”
張順媽聽了滿心歡喜,連忙叫張順把茶葉分送給各家病人。幾天以後,凡是喝過張順的茶葉的病人,都覺得渾身舒坦,精神倍增,就像吃了對症的良藥似的。他們紛紛到張順家裏來酬謝。
張順苦心培育出來的細茶,從此世世代代在君山生長。後來人們給它取過許多漂亮的名字:什麼“龍鱗”、“鳳羽”、“雀舌”、“千裏香”……到宋朝的時候,又取名“銀針”。
13、鳩坑毛峰
傳說,古時候,在淳安鳩坑源的鳩嶺上,住著一對青年夫妻,男的叫金龍,女的叫毛鳳。男的開山種苞羅(玉米),女的挖地種茶,倆人苦吃苦作,日子倒也將就過得去。那時,鳩坑源是睦州通徽州的要道,往來商旅,肩擔腳夫,到了鳩嶺上,都要坐下來歇歇力,喝口茶,抽筒煙。金龍、毛鳳待人熱情,凡是過路客人討茶,總是笑眯眯地衝上一碗熱茶給人喝。有的過路客人給他銅錢,有的商旅送她頭巾、針線啦,他倆都謝絕不收,所以,他家的火塘裏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炭火不滅,銅壺裏開水不斷。
一日三,三日九,過往客人討茶喝的多起來了,毛鳳在屋後崗上種的那點茶葉已不夠用了,於是夫妻商量,由金龍再到老山崖去開一塊茶園。因為他倆待人殷勤,過往客人討茶喝的越來越多,采的茶葉還是不夠,夫妻倆真為此事發愁了。
這年冬天,來了一位過路客人,隻見他須發雪白,彎腰駝背,身穿道袍,拄著拐杖。金龍、毛鳳熱情地衝茶待客,可茶葉越來越少了,夫妻倆暗暗在廚房裏商量這件事。突然,老人走進廚房,問道:“二位主人為何發愁?”
金龍、毛鳳連忙含笑回答:“老大伯,你路過到我們家來討茶喝,是看得起我們。隻是過往客人多,我倆種的茶葉不夠用,正為這事為難哩!”
老人聽了哈哈大笑,拍著金龍、毛鳳二人的肩膀說:“我老漢也懂點種茶手藝,你們帶我到你家茶園裏去看看。”
二人伴著老人到了屋後老山崖茶園,隻見老人在茶園裏一邊走,一邊撫摸著茶樹,口裏念著:“好茶好茶,鳳蕊龍團,施茶待客,名垂金榜。”
說也奇怪,打從老人去後,鳩嶺上一連半月又是閃電又是打雷,金龍、毛鳳心中著急,跑去一看,那些茶樹非但沒有死掉反而更加碧綠粗壯,連地上的“黃皮塌”也變成了鬆軟肥沃的“香灰”土了。
真是奇怪!夫妻二人十分高興。
第二年,采下的茶葉碧綠如翠,清香撲鼻,足足有一千斤。過往的客人喝了,都連聲說:“好茶,好茶!”讚不絕口。
金龍、毛鳳將多餘的茶葉挑到市上去賣,買主一看,真如雀舌雲片,鳳蕊龍團,忙問:“這是什麼茶?”
金龍隨手指著從老山崖采來的茶說:“這是金龍茶。”
又指著從屋後崗采來的茶說:“這是毛鳳茶。”
買主連連點頭,誇說:“好!高山產名茶,果然名不虛傳。”
結果,一擔茶葉賣了幾擔的價。就這樣,金龍、毛鳳家的生活也一年一年好起來了。
金龍、毛鳳種茶待客變富的事,很快被大家知道了,整個鳩坑源的人都學他倆的樣,種茶待客,不幾年,家家戶戶都種茶樹了,大家都富起來了。
後來,鳩坑的金龍、毛鳳茶還被皇帝選為貢茶,在京城裏便很有名,真是個“名垂金榜”。不過,皇帝老爺忌諱龍呀鳳的,便下令將“金龍”、“毛鳳”茶改名為“鳩坑毛峰”茶。
14、廬山雲霧茶
廬山雲霧茶,香爽而持久,味醇厚而含甘,曆來被飲者視為珍品。係我國十大名茶之一,始產於漢代,已有一千多年的栽種曆史,宋代列為“貢茶”。
提起雲霧茶,那真是“色香幽細比蘭花”。關於雲霧茶,有著其動人的傳說。
傳說孫悟空在花果山當猴王的時候,一天,端坐在水簾洞內高台上,大聲嚷嚷:“孩兒們,你們有何物孝敬我老孫啊?”
一個主事的老猴上前說:“稟告大王,我們有美酒、天桃、野果、香瓜,還有……”
“好了,好了!”孫悟空打斷老猴的話說,“可惜就是沒有茶葉!”
“茶葉?”老猴眨巴眨巴眼睛問,“大王,茶葉是什麼樣兒的?怎麼我們見也沒見過?”
孫悟空得意起來,說:“哈哈哈,茶葉就是香茗,用來泡水,清香無比,能夠提神明目,連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喜歡喝它呢!”
眾猴一聽,無不羨慕,可老猴卻說:“啟稟大王,茶葉再好,我們喝不上也是枉然哪!”
孫悟空說:“孩兒們不要著急,待我去弄點兒來給你們嚐嚐。”
孫悟空一個跟鬥上了天,駕著祥雲向下一望,見九州島南國一片碧綠,仔細看時,果真是茶樹。此時正值金秋,茶樹已經結籽兒,孫悟空撓撓耳朵有點發愁:茶樹倒是有,可我老孫不會采種呀!他在雲端裏跳來舞去,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候,“呱呱呱”天空中飛來一群多情鳥,它們見猴王駕著祥雲,忽而東,忽而西,不知何故,便飛上前去問道:“猴太哥,你這是幹什麼呀?”
孫悟空見是一群多情鳥,便說:“眾姐妹有所不知,我那花果山沒有茶樹,想從南國采一些去,可又不知如何采種,因而心裏著急。”
眾鳥一聽,嘻嘻笑著說:“這等小事,用不著焦心,我們來給你采種吧!”
孫悟空連忙拱手道謝說:“有勞眾姐妹幫助,老孫我感激不盡!”
隻見多情鳥告別大聖,展開雙翅,向南國飛去。飛呀,飛呀,飛了幾天幾夜,才飛到南國。這時,茶籽兒已經成熟。眾鳥一齊飛了下去,一個個銜了茶籽兒,又從南國往花果山飛去。
多情鳥嘴裏銜著茶籽兒,穿雲層,飛藍天,越高山,過大河,一直往前飛,誰知飛過廬山上空時,巍巍廬山勝景把她們深深吸引住了,領頭鳥竟情不自禁地唱起歌來。領頭鳥一唱,其他鳥一和。茶籽兒便從它們嘴裏掉了下來,直掉進嬉峰岩隙之中。從此雲霧繚繞的廬山便長出了棵棵茶樹,出產清香襲人的雲霧茶。
15、十八片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