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這個窮漢,買了蘭花的茶,進了茶館,買了滾開的水泡了一杯。誰知這茶非同一般,當壺中沸水倒進茶杯後,杯口陡然衝出一股霧氣,飄飄然成螺旋狀上升,聚而不散;飄出一陣陣撲鼻的清香,喝了一口,味純甘美,沁人肺腑。頓時,茶客們爭先恐後來品嚐。

這消息不脛而走迅速傳遍了山前山後,甚至人們還添枝加葉地說:“那賣茶的姑娘是齊雲山的蝙蝠仙姑,好心人喝

了她采的仙茶,就能長命百歲。”

這個消息也傳到了李占山的耳朵裏。他想:我種茶園千畝,遠近茶客無一不曉,還未聽說過這種好茶呢。於是,就吩咐家丁,四處探查,尋找賣茶的姑娘。

過了幾天,蘭花又炒了一兜茶來到街上叫賣,冷不防被李占山的管家抓住,拖回莊院。李占山得知賣仙茶的仙姑就是他家使喚的丫頭蘭花,頓時喜上心頭。他親自詢問蘭花道:“聽說你在山上采到了好茶,是真的嗎?”

“是真的。”

“好茶長在高山上,不容易采到呀!”

“說難也不難,東山摘一片,西山采一片,高山千萬座,野茶到處生。”李占山熟知蘭花的脾氣,知道強迫她說出來是不可能的。就心生一計,將蘭花關到牲口房,囑咐家丁們,故意疏忽,留一小門不鎖,讓她逃走,然後暗暗跟蹤。

小蘭花到底還是個孩子,沒有心計,那棵茶樹的秘密很快就被跟蹤的家丁們發現了。當即,蘭花就被家丁們推下了懸崖,一張早已寫好的布告貼到了茶樹上。李占山宣布:這棵茶樹是他家的丫頭首先發現,理應歸李家所有,不準任何人采摘一片葉尖。

李占山占了這棵茶樹後,派人采摘了很多芽尖,經過精製,親自送給縣官。縣官品了一杯,果是好茶,就責令李占山速速精製二斤,派驛官火速送到知府家裏。

知府也是個茶客,品嚐了這茶後,嘖嘖稱讚不已。於是,連夜修書一封,派心腹家丁星夜兼程,送往京城。

皇帝在金鑾寶殿與文武大臣們一起品嚐,皇上使用的是金杯玉盞,再用甘泉玉露一泡,那茶葉在杯中噝噝作響,一股雲霧直衝鑾霄,香氣嫋嫋,飄溢金殿。

皇上見狀,龍顏大悅,要來文房四寶,禦筆親書“齊山雲霧”四個大字,李占山獻茶有功,被封為齊雲山七品製茶監官。

可是,第二年,那棵茶樹枯死了,李占山因為無齊山雲霧茶進貢,以假亂真,犯了欺君之罪,被殺了頭。而在蘭花墜岩的石縫中,卻長出了一片小茶樹,當地百姓為了紀念蘭花,將茶葉采摘下來進行精製,取名為“小蘭花”,後來,人們又慕名采製,小蘭花茶便遍及大別山區。而皇帝禦筆親書的“齊山雲霧”卻早已被人們遺忘。

11、碧螺春

碧螺春是我國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豔、香濃、味醇“四絕”聞名中外,產於江蘇省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和西洞庭山。因其形狀卷曲如螺,初采地在碧螺峰,采製時間又在春天而得名。洞庭山不但是碧螺春產茶之地,也是盛產水果之鄉,茶樹與果林相間;茶樹吸收果樹散發的花果香氣,碧螺春天然芬芳亦由此而生,形成一種獨特的品質。茶樹種植在兩山,遙對洞庭湖又有另一番雅致,全年氣候溫和,冬暖夏涼,雲霧彌漫,環境十分適合茶樹生長。

太湖一帶,流傳有許多關於碧螺春的美麗傳說,其中以碧螺春由來的故事最為人傳頌。

清康熙年間,當地人在洞庭湖東碧螺峰石壁上發現了一種野茶,便采下帶回作飲料。有一年,因產量特多,竹筐裝不下,大家把多餘的放在懷裏,不料茶葉沾了熱氣,透出陣陣異香,采茶姑娘嘟囔著:“嚇煞人香!”這“嚇煞人香”是蘇州方言,意思是香氣異常濃鬱。於是眾人爭傳,“嚇煞人香”便成了茶名。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皇帝南巡到太湖,康熙認為“嚇煞人香”這個名字不雅,便賜名為“碧螺春”,從此沿用至今。

太湖洞庭東山的“碧螺春”,嫩綠葉卷曲得像小小的螺螄一樣,綠油油、毛茸茸,聞聞清香,喝喝清涼,是一種名貴的茶葉。它最早出在莫厘峰上。

傳說,有一年東山莫厘峰上妖精作怪,接連有幾個樵夫上了莫厘峰砍柴,都不見回來。老百姓弄不清這妖精到底怎麼來的,但誰也不敢再上去,於是把莫厘峰當作了禁地。當時有個沒爹沒娘的漁家姑娘,名叫碧螺。這姑娘性格倔強,膽子又大,想看一看這妖精究竟生的啥模樣,有什麼妖術。所以人家不敢去,她倒偏要行。

這一天,她就上莫厘峰砍柴去了。走到半山腰,聞到一股香味。這香味香得出奇,熏得她暈乎乎的。她就坐下來歇一歇,對著山頂細看。看來看去,也沒有看到有啥妖精,卻見山峰懸崖的石縫裏,長著一棵油綠閃亮、生氣勃勃的野樹苗。那股股奇異的香味也就是從那撲鼻而至的。她奇怪起來,是啥東西,香得真有點嚇人?於是冒著危險,爬上懸崖。

這懸崖在山峰頂上,爬上那裏,隻見藍天變低,腳下白雲飛繞。越接近這棵樹,香味也越濃。把碧螺姑娘熏得昏沉沉,渾身像中了邪一樣,她急忙用手捂住鼻子。碧螺是打魚人,整天同魚打交道,手上的魚腥味洗也洗不掉。她用有魚腥味的手捂住鼻子後反倒覺得蠻舒服,腦子頓時也清醒了不少。她這才想到原來毛病就出在聞那個香味上,魚腥味可以克那個醉人的香味,後悔沒帶個魚簍來。

碧螺姑娘這時候覺得肚子有點餓了,身邊又沒有幹糧,正好發現一叢野大蒜,拔起來就往嘴裏塞。不料一把大蒜下肚,饑也解了,頭腦也清了。就一口氣爬到小樹旁。不過到了它旁邊,人卻再也受不了了,一陣陣異香又使她昏沉沉的,她好不容易轉到了上風頭,才避開了那股濃重的香味,頭腦稍稍清醒一點。她想:不是什麼妖精作怪,原來是這棵樹發出的香味!便采了些嫩葉塞在懷裏,哪知這嫩葉得了人身上的熱氣,香得格外厲害了。碧螺姑娘連聲嚷道:“嚇煞人哉。嚇煞人哉!”就用勁拿起柴刀,想把它砍斷,省得它再害人;再一想又有些舍不得,就把這棵樹連根拔起,帶下山來了。

碧螺姑娘把它帶回船上,種在一隻破缸裏,每天給它澆點水,看它究竟怎麼樣。這棵樹的葉子固然香得醉人,但是漁船上腥氣重,再加碧螺姑娘天天挖野大蒜吃,所以倒也沒啥。有一天,猛然一陣風把葉子吹落到她那沒蓋蓋兒的水壺裏。碧螺姑娘正好累得渾身是汗。嘴裏幹得像火燒,拿起水壺,“咕嚕嚕”喝了個底朝天,頓覺喉頭清涼,滿口芳香,消除了疲勞。

奇事!今朝的水為啥特別好吃?她仔細一看,壺裏有許多香樹葉。看來這小樹移植以後,水土變了,毒性也解了,不但清香可口,還能提精神。這樹葉原來是個寶貝!碧螺從心裏感到歡喜,於是動起腦筋來,決心栽培起來。種到哪裏去呢?

後來,她想起太湖當中,洞庭西山的徐石山腳下,有一個沒人住的破庵。就帶著那棵小樹來到庵堂,把它種在天井裏。她捉魚度日,每天留一點小魚堊防備樹香傷人。這樣經過幾年的栽培,天井裏長滿了小香樹,香味吸引來了鄉鄰。碧螺姑娘就把葉子采下來送給大家泡開水喝。鄉鄰們喝了這泡葉的水,個個稱讚,問碧螺姑娘,這小樹叫啥名字,碧螺姑娘隨口說:“嚇煞人香!”從此,小樹就有了名字,成為茶葉中一個名貴的品種。

後來采葉泡茶,也就風行起來。碧螺姑娘采茶,也十分講究,不僅隻采最嫩的,而且采茶前,先要到河裏洗了澡,穿一身幹淨衣服;采茶不用籃裝,而是塞在懷裏。她眼明手巧,兩手跳動采摘嫩葉,好像鳳凰點頭一樣。她每一次采茶回來,就分送給大家。

有一次,采茶回來,正好陰雨連綿,眼看大堆葉子要黴爛了,她便把葉子放在鍋子裏炒幹了再送人。出乎意料,炒幹的葉子竟比不炒的還要清香,還要好吃,又可以長期保存,啥時候想吃就啥時候泡。非常方便。從此以後,炒茶就風行起來,一直傳到現在。

“嚇煞人香”茶,不久就被大家栽種起來了,沒有幾年工夫,就種遍了整個洞庭的西山和東山。不過,經過幾次移植,它的香味再也不會熏煞人了。

後人為了紀念碧螺姑娘,就把這種茶葉叫做“碧螺春”;還把她生前住過的無名破庵,整修一新,叫做“碧螺庵”。把最初采到“嚇煞人香”的那座山峰,叫做“碧螺峰”。

傳說在很早以前,在洞庭山上住著一個美麗、勤勞、善良的姑娘,名叫碧螺。姑娘有一副清亮圓潤的嗓子,十分喜愛唱歌。她的歌聲像甘泉,給大家帶來歡樂。大家十分喜愛她。

與西洞庭山隔水相望的東洞庭山住著一個小夥子,名叫阿祥。小夥子以打魚為生,水性好,辦事公正,武藝高強,又樂於幫助人,因而深得遠近人們的愛戴。阿祥在打魚路過西洞庭山時,常常聽見碧螺姑娘那優美動人的歌聲,也常常看見她在湖邊結網的倩影,心裏深深地愛上了她。

但是,還沒等阿祥向碧螺表示自己的感情時,一場災難突然降到了太湖人民的頭上。太湖中出現了一條惡龍,它要太湖人民為它燒香擺供,每年送一對童男童女供它奴役,還要碧螺姑娘做它的妻子。如果不答應,它就要刮惡風,下暴雨,掀巨浪,拔樹摧房,打翻漁船,讓太湖人民不得安寧。

這個消息傳到阿祥耳裏,他氣得咬牙切齒,下決心要殺死惡龍,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保護他那心愛的姑娘。

一天夜裏,阿祥手持魚叉,潛到湖底,趁惡龍不備,用魚叉猛刺惡龍。惡龍張開血盆大口,直撲阿祥。這場驚心動魄的惡戰,從晚上殺到天明,又從天明殺到晚上。殺得天昏地暗地動山搖。山上、海裏都留下了奮戰的血跡。最後,阿祥的魚叉終於刺進了惡龍的咽喉,殺死了惡龍,但勇敢的阿祥也因流血過多昏過去了。

鄉親們懷著無限感激和崇敬的心情,把為民除害的小夥子抬回了家,碧螺姑娘更是因為小夥子殺死惡龍,免除了她的災難而十分敬重他。她把阿祥抬到自己家中,由她親自照料。姑娘給阿祥做了飯菜,唱著最動聽的歌,一心希望阿祥早日恢複健康。可是,由於傷勢過重,阿祥的病情一天天惡化,盡管有心愛的姑娘在身邊,但虛弱的身體卻使他講不出一句話。

碧螺十分傷心。為了救活阿祥,她踏遍洞庭山,到處尋找草藥。有一天,姑娘來到阿祥與惡龍搏鬥過的山頂發現有一棵小茶樹長得特別好。盡管還是早春,天氣很冷,小樹卻長出了許多芽,茶樹周圍有許多暗紅色的血跡。姑娘知道這是由手阿祥鮮血淋淋的結果。她十分愛惜這棵小茶樹,每天給小樹澆水。早上怕茶樹凍壞,便用自己的嘴把芽苞一個個含一遍。

清明過後不幾天,小樹長出了第一片嫩葉。這時阿祥已水米不進,危在旦夕。姑娘淚珠直流,她來到茶樹旁邊,看到嫩綠的茶葉,心裏想:這些茶葉是用阿祥的鮮血,是我的口含著長成的,我采幾片葉子給阿祥泡水喝,也表一表我的心意吧。於是姑娘采下幾片嫩芽,泡在開水裏送到阿祥嘴邊。醇正而清爽的香氣,一直沁入阿祥的心脾,本來水米不進的阿祥頓覺精神一振,一口氣把茶喝光,緊接著就伸伸腿伸伸手,逐漸地清醒了過來。

姑娘一見阿祥這樣了,高興異常,她把小茶樹上的葉子全采了下來,用一張薄紙裹著放在自己胸前,讓體內的熱氣將嫩茶葉暖幹。然後拿出來在手中輕輕搓揉,泡茶給阿祥喝。阿祥喝了這茶水後,居然完全恢複了健康。他激動地向姑娘訴說了自己對她的愛慕之情,姑娘也羞答答地接受了阿祥的真情。

可是,正當兩人陶醉在愛情的幸福之中時,碧螺姑娘卻一天天憔悴下去了。原來,姑娘的元氣全凝聚在嫩葉上了。嫩葉被阿祥泡茶喝後,姑娘的元氣卻再也不能恢複了。

姑娘帶著甜蜜幸福的微笑,倒在了阿祥的懷裏,再也沒有睜開眼睛。阿祥悲痛欲絕,他把姑娘埋在洞庭山頂上。

從此,這兒的茶樹總是比別的地方的茶樹長得好。為了紀念這位美麗善良的姑娘,鄉親們便把這種名貴的茶葉,取名為“碧螺春”。

12、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是有一千多年曆史的傳統名茶,產於煙波浩渺的洞庭湖中的青螺島。君山茶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產、出名。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時就曾選帶了君山茶。從五代的時候起,銀針就被作為“貢茶”,年年向皇帝進貢,以後曆代相襲。

關於君山銀針,有很多美好的傳說。據說它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子裏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了一隻白鶴。這隻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裏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群破土出來的竹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