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順天所需的攻城器械,幾日內便很快在劉綎的再三催促下全部完成,對於順天倭城的總攻也已是箭在弦上。
就在正式攻擊開始前的軍議之上,西路軍明、朝水陸各方將領齊聚在劉綎的大帳之中,進行作戰計劃的最後一次商討確認。
大體的進攻方略,在參會的唐衛軒等人看來也沒有什麼新意,基本和之前程子頤的預料一模一樣。陸上由劉綎和權栗率領的大軍配合剛剛造好的雲梯、攻城箭塔、衝車、盾牌等攻城器械進行正麵進攻。而在順天倭城的背麵,則由陳璘和李舜臣的水師從海麵上繞過外城的道道阻隔、直取順天內城。
而攻城的時機,也選在了當日的後半夜,打算趁著倭軍尚在熟睡之中,水陸兩側同時貼近順天城,實施出其不意的大舉進攻。同時,也可以讓夜幕為冒著倭軍犀利鐵炮進攻的陸上軍隊提供掩護。待到天明之時,倭軍的鐵炮即便可以正常瞄準、看準城下的目標,明軍興許也已順利突破了外圍,進入了鐵炮已無多少用處的短兵相接之中。
隻是,這個在劉綎等一幹陸上將領看似近乎完美無缺的計劃,以及今夜水陸齊進、一舉便可破城的自信心,卻在李舜臣的一番話下,打了不少的折扣。
“諸位將軍,有一言,李某不得不提前告知。。。”
李舜臣似乎還是原來那副耿直的脾氣,見眾人隻顧連連點頭、卻不知水戰之底細,不由得徑直站出身來,拱手而立,進言道:
“眾位或許有所不知,水軍作戰不同於陸戰,首先要考慮的,便是海麵之上潮汐的變化。經過這幾日來的觀察,在下發現,順天倭城外的海域,多分布有暗礁險灘,若非漲潮之時根本不能順利靠近。而方才各位所說的以今夜時分作為進攻時機,那時卻恰好是海麵退潮之時,恐怕我軍的戰船屆時還未待發起進攻,便會因觸礁而導致進攻失敗,根本無法靠近登陸、乃至配合陸上的攻勢發起進攻。除此以外,還要考慮到戰船船底的結構,如我朝鮮水師的板屋船多為平底,但陳提督所率天朝水師的主力艦船卻多以尖底的大型寶船為主,若非大潮之時,恐怕是更無法輕易直接靠近至城下了。。。”
不緊不慢的這一席話,說得不太熟悉水戰的眾將不由得連連點頭稱是。雖然之前不懂水戰的眾將忽略了這些事情,但是聽李舜臣這麼一番深入淺出的分析,倒也意識到了攻擊時機的選擇對於水師的苛刻,並非像陸上的進攻一樣,隨時可以發起。
聽李舜臣說得頭頭是道、有理有據,劉綎也意識到了原本計劃的疏漏之處,轉而答道:
“不愧是久聞大名、百戰百勝的李舜臣將軍,若非將軍提及這點,險誤了大事。既如此,依照李將軍之見,何時發起進攻,最為妥當呢?”
李舜臣倒也不客氣,似乎胸中早已準備好了答案,鄭重言道:
“唯有明早辰時開始漲潮之後,水師方可進攻!但首先出擊的,也隻能是我部朝鮮水師麾下的平底板屋船,若是一切順利,待打開突破口、奪占登陸灘頭之後,也正好到了漲潮的最高峰。此時再由陳提督麾下天朝水師的巨型尖底寶船靠岸登陸、及時接應我等,方可成功。因此,末將鬥膽建議劉總兵,選擇明日辰時再行進攻,唯有此時,才能收到水陸齊進的最大效果。。。”
話說到這個份上,李舜臣又是一副不容置疑的堅定語氣,似乎進攻的時間已經非辰時不可。隻是,對於這個時間,顯然負責陸上進攻的劉綎和權栗二人都顯得有些為難。
朝鮮軍主將權栗似乎也是個直腸子,徑直言道:
“若是辰時出擊,太陽早已出來。失去了夜幕的掩護,我們的將士不就等同於直接暴露在了敵軍鐵炮的射擊之下了嗎?!不但承受的死傷必然慘重,甚至於我們陸上的攻城器械是否能順利抵達城下、發揮作用,也很難說了。。。”
聽到權栗這中肯的意見,眾將也犯起難來。對於不久前倭軍鐵炮之犀利、以及配合順天倭城的梯次設計後更顯駭人的威力,陸上的眾將此刻依然記憶猶新。如今雖說有了攻城器械,誰也不好說就一定能頂得住那倭軍鐵炮彈如雨下的死亡齊射。。。
而劉綎似乎想得更深了一層,沉吟了半晌後,悠悠地問道:
“若是配合最佳漲潮時機進攻,這個時間點,順天城中的小西行長,是否也能推算得出來。。。?”
李舜臣想了想,無奈地點點頭回答道:“啟稟劉總兵,倭軍小西行長所部已在此駐紮半年有餘,末將與陳提督封鎖順天城外海域前,也時常有倭軍船隻經海路來此運送補給,想必其必然早已是熟知此地潮汐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