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陳璘與李舜臣的水師果然如期抵達順天倭城外的海域,將其徹底封鎖,斷絕了海上外援的可能性。
而麵對氣勢洶洶、滿布四周海麵之上的兩萬餘聯軍水師,順天城內倭軍的士氣卻似乎並未受到什麼嚴重影響。大概,小西行長等人早已備好了足夠的糧草、彈藥,從一開始就沒打算依靠外援的幫助。較之以前,唯一的區別,也僅僅是稍稍加強了環海三麵的警戒而已,做好了抵禦明、朝水軍從海上強行攻城的準備。
在明軍一側,雖然水師抵達後逐漸恢複了因為首戰失利而挫傷的士氣,但是陸上進攻所亟需的攻城器械一時之間還未製造完成,因此順天城外的水陸兩軍也隻能暫時圍而不攻。
這段時間裏,戰場上出現了久違的十餘日平靜。
而就在這些等待的日子裏,順天城外的明軍大營又傳來了一個令眾將士頗為振奮的捷報!那便是,老將董一元所率的中路軍,剛剛於不久之前首戰告捷,攻破了泗川倭城的重要外圍據點——泗川古城。旗開得勝的中路軍,不日即將向泗川倭城發起正式的總攻!
在前不久攻破泗川古城的前哨戰中,明軍殲敵百餘人的同時,還順手繳獲了泗川倭軍尚未及時運走轉移的一萬多石軍糧,使得困守的島津義弘所部,如今更是被逼入了雪上加霜的窘境。
得知此捷報的西路軍將士,不禁大受鼓舞,眼看友軍正一路所向披靡、建功在即,對於不日後自身西路軍對於順天倭城將要展開的總攻,也頓時充滿了信心。
而得知此消息的劉綎,雖然臉上也是泛著喜悅,但是心中卻似乎有些五味雜陳的複雜糾葛。此後,更是一日之中連發三道命令,催促手下不分晝夜地緊急趕造各式攻城器械,務必於數日內全部完工。與此同時,也命令陳璘和李舜臣盡快謀劃好海上進攻的計劃方案,隻要攻城器械一旦製造完畢,便立即對順天倭城發起水陸全線攻勢!
望著西路軍軍營中再度人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熱烈氛圍,錦衣衛們不禁也受到了感染,隨時準備奉命出擊、奪城建功。
唯一還保持著謹慎態度,臉上仍舊看不到一絲興奮之情的,大概也就隻有錦衣衛千戶唐衛軒一人而已。。。
而程本舉也很快得到了來自唐衛軒的一個奇怪命令,要其速派幾名手下騎快馬速往泗川前線,去找在那邊督戰的錦衣衛劉千戶,同時一並送去唐衛軒交予的一封信函。
雖然不太明白唐衛軒為何忽然要這樣做,但程本舉還是立即將此事安排妥當,迅速派出了快馬。
很快,隔日,派出的錦衣衛信使便一路飛奔著趕回了順天城外明軍大營,並帶回了劉千戶的一封親筆回信。
於帳中閱罷了這封來自錦衣衛內部的詳細戰報信函後,唐衛軒隨即掩卷陷入了沉默。稍後又微微歎了口氣,將這封劉千戶的回信順手遞給了麵前的程本舉。
“這。。。”
看到信中關於泗川之前詳細戰報的程本舉,此時也不由得稍稍皺了下眉頭。原來,細看這份劉千戶提供的戰報,泗川方麵戰局的發展,似乎與之前朝廷統一送發的戰報描述並非完全一致。尤其是,多了很多看似被無意掩蓋的細節。。。
根據手中這份錦衣衛劉千戶提供的詳細戰報,戰事的經過得到了更為詳盡的描述。董一元大軍逼近泗川方向時,本就兵力上處於絕對劣勢的泗川守軍,似乎是立刻改變了原本分兵布防的策略,打算盡快集結至新築的泗川倭城,依靠類似於順天倭城這般的堅固城防,集中抵禦董一元的五萬大軍。但是,由於時間太過倉促,大量原本囤積在泗川古城的糧草物資還沒有來得及進行轉移,就遭遇到了兵貴神速、一路輕裝急襲的遼東遊擊將軍李寧的迅猛進攻,如同當初蔚山城之戰開始時一樣,倉皇之間被殺了措手不及。守將川上忠實隻好以數百人暫時固守防禦。
隻是,不知為何,也許是倭軍的鐵炮犀利,或者這支島津家的軍隊戰力的確不俗,固守之中不僅頂住了李寧所部的進攻,逐漸依靠城防扳回了上風後甚至主動發起了反擊,而李寧所部卻因後續人馬援救不及、身陷敵軍的重圍,最終遊擊將軍李寧本人連同另一位遊擊將軍盧得功雙雙不幸力戰而死。
不過,也因為這次突然進攻,成功拖住了泗川古城守軍的及時撤退,為後續的大軍圍城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付出一百餘人的傷亡代價後,明軍主力隨即攻克泗川古城的城防。守將川上忠實在突圍之中所部倭軍幾乎死傷殆盡,其本人也身中三十餘箭,僅以身免、僥幸逃回了泗川倭城。。。
看完了這份戰報,程本舉對於戰局的考慮,也不再像之前那樣的興奮樂觀了。從這封戰報的字裏行間之中,不僅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了慘烈的戰況,甚至也能看出些,足以令人擔憂的端倪來。
就說這支泗川古城僅有數百人的倭軍吧。倉促之間倚靠鐵炮和城防抵擋住了李寧所部遼東騎兵的突襲進攻,這還不算太過稀奇。但是竟然還能主動發起反擊,進而導致李寧和盧得功兩位遊擊將軍雙雙戰歿。上回蔚山城之戰,明軍大潰敗中,也不過陣亡一名遊擊將軍而已,其餘皆是些千總、把總之類。而這次一連陣亡明軍兩員將領,盡管最終獲勝了,但是卻跑掉了敵軍守將,實則最多隻可謂之慘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