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或呈現12(3 / 3)

我們的心靈常常像風箏,四處漂泊,總是無所適從,總是無所依傍。那根線卻被命運緊緊地攥住,讓你無法遠離、無法逃脫。我們隻能在心裏構造一處風景,也許你連下車看一眼的勇氣也沒有,隻能坐在悶熱窒息的車廂內,靜靜觀賞窗外的風景,在心裏留下一些遺憾、留下一些淡淡的感傷、留下一份企盼和向往。

不一定要真的走近,不一定要真的擁有,不一定要把自己逼得死去活來,保持一段距離,保存一份神秘,保留一份美好,也許就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境界。

生命就像一次旅行,我們都是這個世界上的匆匆過客,按照社會的約定俗成,把每一個人都畫一個圈,那就是我們的家,如果有幸圈子裏麵的人正是自己所喜歡的,而那圈子裏又有溫暖,又風和日麗,那麼我們一生也許永不再看窗外的風景。而如果那圈子裏隻有腐濁之氣,我們肯定會向往窗外秀麗的風光。就好比在婚姻以外,偶爾會遇上一個令我們牽掛和想念的人,就是窗外的那片風景。

但我們也沒權力盡情地享受,我們沒有權力沉醉於那片綠蔭中,因為我們不能對身邊的人造成任何傷害。還是把那片風景留在想象的遠方吧,讓我們相忘於江湖!

是的,窗外的風景永遠在窗外,愛情的最終結局就是相濡以沫或者相忘於江湖。

煙雨佛國

妹妹孔陽曾寫過一篇散文,就是用的這個題目。把煙雨中的九華山寫得旖旎而迷離。故而,那遠離塵世喧囂的仙山,那迷霧中繚繞著濃鬱的檀香味,那綿綿細雨,梵唱聲聲,香煙嫋嫋,縹緲神秘似仙境的佛國,就一直是我內心所向往的景致。

不知是我們姐妹與佛國的煙雨有緣,還是應驗了我一直在冥冥之中所構造的意象。而仙山更需要這樣的若隱若現,乃至在迷霧之中才能更加呈現出它的神秘和美妙。總之,我恰逢一個煙雨蒙蒙的日子,登上仰望已久的仙山佛國——九華山。

縣政協組織了為期四天的業務培訓,最後一天安排我們委員到九華山參觀考察。這在我曆時三屆的委員生涯中,尚屬首次。

我們一行160餘人,浩浩蕩蕩,在雨霧中到達九華山。因會議的日程是在半月前就已擬定好,故逢陰雨天氣純屬偶然巧合,絕非人力所操縱。一到山下才發現,即使春雨淅瀝,春寒料峭,仍然有很多遊客自遠方來。科學發展到今天,人們從客觀上已經認識了宗教。但千千萬萬的人,仍然在風雨交加中,如此風塵仆仆究竟為了什麼?這個世界還有多少東西值得我們頂禮膜拜?物質的豐厚不能填補精神的空虛,人總得相信些什麼吧!

根據九華山風景管理處的規定,我們的大客車隻能停在山下,全部由旅遊區的小中巴送我們上山,在轉了三次車後我們終於到達大山中間的停車場。

要想到達九華山最高最雄偉的寺廟——天台寺,還要走上一大段山路,再爬上800多級台階。幸虧這時雨停了,隻有嵐霧在山間彌漫。大夥兒都興致勃勃,要徒步走上山去,我們走在九華老街上,道路就從那些山民的家宅中穿過,一色的青石板鋪成的街道,雨水從黑瓦溝裏流出,仿佛從遠古的歲月中滴下來,落在青石板上,發出蒼老的回音。兩旁是簡陋的小商店,居家過日子的樣子,平靜而從容。前麵的廳堂裏放著幾節櫃台,幾個人在櫃台裏麵打麻將。門廊上吊著些小玩意兒,像小手鐲、小竹筒、小珠鏈什麼的,擺著許多木竹製成的工藝品及山菇、野菜、佛香、佛珠。

玻璃櫃台上擺著一個小竹筐,裏麵的蘋果鮮紅欲滴,圓潤光滑。我走得正渴,一問所有物品價格都跟山下差不多,沒有想宰人的意思。我買來幾個蘋果在溪水中洗淨,一口咬開,裏麵卻是爛的。看來一些表麵上圓滿光滑的東西,內裏未必就沒被蟲子咬齧。

我走了大概一公裏,就感覺腿腳發軟,氣喘籲籲。正在猶豫之時,碰上幾個下山來的路人,告之曰:離天台寺尚遙遙遠矣,我們走了還不足八分之一。我和一同伴立時“頓悟”,趕緊往回跑,改乘索道上山,由此又一次證明我是一個沒有毅力的人。

坐在索道之內,正好把煙霧中的山中美景盡情欣賞。這是春天,百草發芽,桃花正豔,萬物呈現出勃勃生機。遠山沐浴著黛青色的迷霧,山中數不勝數的寺廟掩映在迷蒙煙霧中,肅穆而寧靜。隨著索道的上升,那些寺廟仿佛也在移動、在飄忽。

這是多少年的寺廟?曾經是怎樣的荒山野嶺,多少僧尼夜伴孤燈,在這裏消耗著卑微的生命。它們在曆史中沉睡許多年,隨著我的到來而蘇醒,我是第一次看見它們,因而在我之前它們隻存在於曆史或別人的生命中,與我無關,對於我而言,它們隻存在於傳說。

山道上石階旁的鐵鏈上,鏈著許多同心鎖,令鐵鏈都不堪重載。人是多麼脆弱和缺乏自信,有時需要借助一些外界的力量來抑製內心的欲望。兩顆鮮活的心何曾是一把鐵鎖能鎖得住?何況還要鎖住一輩子。那漫長的幾十年,要是真有那樣的神鎖,使兩顆相愛的心能永遠相愛,那該是怎樣的一種幸福啊。那些當初在這兒山盟海誓鎖上同心鎖的人們,在平凡的風雨中,可也像這同心鎖一樣,心已被鏽蝕?

我在九華山最高的寺廟裏為兒子求簽,求得一支上上簽,姑且認為是佛的神諭吧,我當然很高興。九華山的風景是神奇而優美的,相傳有100座寺廟,可是任你怎麼數也隻能數出99座,那第100座呢?是在香客的心裏吧。地藏王菩薩的月身寶殿就在其中的一座寺廟裏,無以數計的海內外香客,俯身長拜,其中不乏高級官員和高級知識分子。

這座山已經超出了它本身的價值,它所承載著的是萬千生靈寂寞而痛苦的靈魂,無所謂是否真能普度眾生,是否來世真能到達無煩無憂、鮮花盛開的彼岸,隻要能麻痹一下苦難的今生也就足夠了。我羨慕那些虔誠的教徒,全心全意地相信一些什麼的人是幸福的。人需要有所敬畏和有所仰慕,萬事看透的眼睛是空洞而迷惘的。

我站在九華山天台寺後麵的山巔上登高望遠,遠眺的結果是更加感覺自身的渺小和卑微,迷茫和無助,甚至塵世的一切存在都是虛幻的。煙霧從多少個世紀升上來?它遮蔽著一些事物本來的麵目,使遠山和幽穀撲朔迷離。雖然是春天,仍然有少許的木葉從樹上落下來,飄忽之中匆匆撲向自己的影子。

下山的時候雨下得很大,深春的寒意侵襲著我的渾濁之軀,煙雨佛國在我身後漸次隱退。如果有機會選擇的話,我肯定還會選擇一個晴朗的秋日,在藍天白雲下約三五好友一起來欣賞山中美景。然而世間萬物又有多少是遵從自己的意願來進行選擇的呢?包括那些寺廟,如果它有靈性,它是願意棲居在這荒山野嶺之中,還是願意坐落在繁華的都市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