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課 飲食衛生安全常識(3 / 3)

(5)不進入歌舞廳等娛樂場所,並且堅決不吸食搖頭丸、K粉等興奮劑。

(6)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引誘、欺騙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

案例鏈接

吸毒青年的黑色人生

劉彬15歲初中畢業即走上社會,在歌舞廳中結識了一些不務正業的青年。18歲時,劉在毒販子的引誘下試吸白粉,結果成癮,不僅花掉了做生意的幾萬元,還欠下大筆債款。在毒販子的威逼下,他越陷越深,先後將女友和母親騙至廈門,交給毒販賣掉。劉的行為觸犯了法律,也受到了良心的譴責,最後他自殺身亡。

靠近毒品,就是靠近死亡!年輕的朋友們,生命是屬於我們自己的,請珍惜屬於我們的生命,遠離毒品!

四、食物中毒的預防

人每天都要吃東西,以汲取我們所需要的營養。但是,如果我們食用了被細菌汙染或含有毒素的食物,就會發生食物中毒。食物中毒一般分為細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細菌性食物中毒兩大類。在日常生活中,細菌性食物中毒(即進食被細菌及其毒素所汙染的食物後引起的食物中毒)較為多見。中毒者多數會發生胃腸症狀,如劇烈的嘔吐、腹瀉或下痢現象;嚴重者出現脫水,並導致休克;再重者四肢麻木、麻痹或呼吸困難,出現生命危險,若搶救不及時會導致死亡。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同學們應該提高警惕,防止“病從口入”。

1.導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

(1)食物被某些病原微生物汙染,並在適宜條件下急劇繁殖或產生毒素。

(2)進食被毒物汙染的食品,包括混雜在食物中的有毒植物和有毒動物。

(3)因食物本身含有天然有毒成分,如毒蘑菇、木薯、河豚等自身含有毒素的動植物,但在加工、烹調過程中未被除去。

(4)因攝入外形與普通食物相似,而實際含有有毒成分的某些動植物,如食用有毒蜜源植物采釀的蜂蜜。

(5)因食物發生變化而產生或增加了有毒物質,如酸敗的油脂、發芽的馬鈴薯。

2.食物中毒的預防方法

原則上,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的最佳方法就是確保食水及食物合乎衛生。具體之做法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不要購買那些沒有受到適當保護的食物(例如掛在店鋪外邊的燒味鹵味和沒有蓋好的熟食等)。

(2)不要光顧無牌食肆和熟食小販或從他們那裏購買熟食或生冷食物(因為他們烹調食物的環境和方法大多不衛生)。購買或采摘蘑菇、野菜等植物時,須十分小心,一定請有經驗的人鑒別後才能食用。

(3)不要購買外觀異常的食物(例如罐身生鏽、膨脹或凹陷之罐頭食物)。

(4)生吃的食物如刺身和生蠔,應向合乎衛生和信譽良好的店鋪購買,以確保品質優良。

(5)將食物徹底煮熟才可進食(肉類和海產品都同樣需要煮熟)。烹調肉食時,肉塊要小,應燉熟煮透,留放隔頓吃的熟製品,吃前一定要回鍋加熱,即使感官性狀沒有明顯改變,也必須徹底加熱或改製,不能麻痹大意。

(6)將熟食物與生食物分開處理和貯存(以免相互汙染)。有些蔬果受農藥、化肥汙染嚴重,所以在加工食物前,應用消毒水(食用型)浸泡一段時間後衝洗幹淨,食用水果最好去皮。

(7)如廁後及處理食物前要先用清水及肥皂洗手,以免雙手沾上腸道細菌及汙染食物。

(8)不要讓患有腹瀉、嘔吐或有發炎傷口(除非已用防水膠布包紮好)的人處理及觸摸任何食物,以免食物沾上食物中毒細菌。

(9)準備好的食物應即時進食。細菌繁殖和產生毒素的主要因素是溫度和時間,在適宜的溫度和足夠時間條件下,細菌才能大量繁殖或產生毒素。因此,降低溫度是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的一項重要措施。此外,還應盡可能縮短貯存時間。一般地說,烹調加工後的熟食品,貯存時間應縮短在6小時以內。

(10)剩餘的食物最好棄置,如要保留,應在攝氏4度或以下儲藏。

(11)冰凍的肉類和禽類在烹調前應徹底化凍,再充分均勻加熱煮透並必須再將其煮透方可食用。已化凍的肉禽及魚類不宜再次保存,魚、肉等罐頭食品保存期不得超過一年。不要吃從冰箱內取出來放置2小時以上的熟肉和禽類醃製品。

(12)發生食物中毒以後,如果已經脫水,就要充分地補充水分,並到醫院進行治療。食用蘑菇、水產品、含毒素的肉及肉類加工品發生食物中毒,一般都比較危險,應迅速送往醫院求治。各類食物中毒,在發現後都應當及時進行催吐。

緊急應變

幾類食物中毒的急救

1.扁豆中毒怎麼辦?

扁豆中含有皂素等有害物,如果吃了加熱不透的扁豆半小時到幾小時之內就可發生中毒,表現為惡心嘔吐,血細胞增高。食用急火炒或涼拌的扁豆發生中毒者多。中毒輕者經過休息可自行恢複,用甘草、綠豆適量煎湯當茶飲,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2.蘑菇中毒怎麼辦?

一旦誤食中毒,要立即催吐、洗胃、導瀉。對中毒不久而無明顯嘔吐者,可先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其舌根部催吐,然後用1∶(2000~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濃茶水、0.5%活性炭混懸液等反複洗胃。讓中毒者大量飲用溫開水或稀鹽水,以減少毒素的吸收。

3.細菌性中毒怎麼辦?

食物在製作、儲運、出售過程中處理不當會被細菌汙染。吃用這樣的食物會導致細菌性食物中毒,中毒催吐後如胃內容物已嘔完仍惡心嘔吐不止,可用生薑汁1匙加糖衝服,以止嘔吐。生大蒜4~5瓣,每天生吃2~3次。幾天內盡量少吃油膩食物。

五、吸煙、飲酒對健康的危害

據2007年最新統計,全世界吸煙者人數約有13億。全球每年死於與吸煙有關疾病的人數達350萬,如不采取行動,到2030年,每年死於與吸煙有關疾病的人數將增到1000萬。我國衛生部發布的《2007年中國控製吸煙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吸煙人數為3.5億,居世界各國之首,且有年齡呈下降的趨勢。根據研究推算,我國遭受被動吸煙危害的人數高達5.4億,每年死於被動吸煙的人數超過10萬。

吸煙的危害

(1)煙草和煙霧中含有30~40種有毒物質,其中的尼古丁毒害很大。它不僅使吸食者成癮,影響人的記憶力、分辨能力、反應能力,而且可導致失眠、多夢。加大其濃度時還具有較大的殺傷力,如一支香煙中的尼古丁可以殺死一隻小白鼠,一滴尼古丁可以殺死一隻小狗。

(2)長期吸煙可引起尼古丁慢性中毒,造成支氣管炎、消化不良、心慌、氣短。煙草中的焦油是一種致癌物,能引起肺癌等嚴重疾病。煙草中的一氧化碳能使身體缺氧。

(3)終生吸煙者平均有50%可能會死於與煙草有關的各類疾病,如肺部及其他器官癌症、心髒病、腦血管病、肺氣腫以及其他慢性肺部疾病等,而且這些人的平均壽命也將比預期的正常壽命減少22歲。

(4)吸煙還能影響人的生育能力,引起視力衰退和阻礙智力發育。吸煙的年齡越小,發生各種疾病的機會就越大,死亡率也越高。若每天吸煙1~9支,平均減壽4.9歲。

(5)吸煙不但害自己,而且也害別人。因環境汙染而被動“吸煙”的人,各地都有很多。吸煙還浪費金錢或是造成經濟損失,由吸煙造成的火災數不勝數,1987年5月有名的大興安嶺火災,就是由一個未熄滅的煙蒂引起的。

現在全世界都認識到吸煙給人類健康和人類環境所帶來的危害,禁煙反煙運動蓬勃興起。《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中明確要求在校學生不得吸煙,同學們應自覺遵守。吸煙是一種不良嗜好,作為祖國的新一代,為了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崛起,同學們應當從我做起,拒絕煙草,樹立吸煙有害健康的意識,做到自己堅決不吸煙,使我國煙民隊伍不繼續擴大。同時要積極參加反煙運動,在校內對吸煙的外來人員或同學堅決勸阻或製止;在家裏,勸說父母及其他長輩不吸煙;在公共場所,要敢於批評那些吸煙者。

在我國,有許多成人飲酒,一些中學生在某些場合也不拒絕以酒助興。有些家長,在餐桌上為了營造氣氛,或是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與模仿心理,常常讓青少年甚至兒童同飲含酒精的飲料,甚至慫恿他們品嚐大人喝的烈性酒,這種做法對未成年人的危害是很大的。

各種酒類飲料中,乙醇是主要成分。乙醇又稱酒精,臨床上主要用作消毒劑,其濃度為75%時,殺菌力最強。人們飲用酒類飲料時,80%的乙醇為十二指腸及空腸吸收,其餘由胃吸收。乙醇吸收後,大部分在體內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少部分成為乙醛,隻有10%左右經腎、肺、唾液及汗腺排出體外。其氧化速度很慢,每小時約10~15毫升,肝髒功能不全時則氧化速度更慢。故而大量飲酒時,由於超出肌體的氧化速度,即發生蓄積而造成中毒。成人的乙醇中毒量,個體差異很大,一般為75~80毫升,其致死量約為250~500毫升。青少年正處在身體生長發育期,如若飲酒,不僅乙醇在體內氧化的速度較慢,更易損傷肝髒和造成中毒,也容易妨礙身體其他器官的發育生長。喝酒會降低人的免疫力,酒後毛細血管擴張,散熱增加,抵抗力下降,容易患感冒、肺炎等疾病。飲酒過量會傷腦,使同學們記憶力下降,影響學習,嚴重的還會使智商下降。據實驗,中、小學生飲酒還會對身體的發育帶來不良後果。美國學者艾德生通過用小鼠做實驗發現,酒精能夠破壞部分器官的發育,使身體機能發生障礙。這項研究雖然是在動物上進行的,但它所揭示的嚴峻事實給人們敲響了警鍾:未成年人喝酒,將會給人類自身的發育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世界上許多國家,包括中國,都製訂有禁止未成年人飲用酒類飲料的法律和規定。青少年要嚴格自律,商家要嚴戒見利忘義,不向青少年售賣含酒精的飲料。

小貼士

一旦發現有酒精中毒的跡象,要迅速實施救治。輕度醉酒者,可使其靜臥、保溫,並給予濃茶或咖啡,促使醒酒。醉酒較深者,則要迅速催吐。可用1%碳酸氫鈉溶液或0.5%活性炭混懸液反複洗胃,無這些材料,則用清水。如果近旁沒有成人在場,則應在催吐後或是未催吐時迅速送往醫院救治。

六、吃“放心肉”,防絛蟲病

絛蟲病係因人誤食含有絛蟲幼蟲的肉類食品而致。絛蟲的幼蟲叫囊蟲,主要寄生在豬、牛等動物的肌肉,結締組織之中,大小和黃豆相似,有頭、頸和囊狀的尾部。人吃了帶有囊蟲的動物的肌肉或內髒以後,囊蟲便吸附在人體的小腸粘膜上,依靠腸內的營養物質,迅速發育,大約經60~70天,就長成2~3米長的絛蟲。絛蟲身體柔軟,像一根扁形帶子,由許多節片構成。每個節片都有雌雄兩性生殖器,發育成熟後,便充滿了蟲卵,脫離開蟲體,隨糞便排出,有時節片脫落後自動從肛門排出。排出的蟲卵和成熟絛蟲節片被豬吞食後,重新在豬體內長成幼蟲,形成重複感染。

絛蟲病對人的身體健康構成極大危害。人患病後,除了損失大量的營養物質,還由於絛蟲的頭緊緊地吸附在腸粘膜上,經常的刺激使腸壁損傷,引起腹痛、腹瀉、惡心、嘔吐、消化不良、食欲下降等症狀。絛蟲的新陳代謝產物被吸收後還會引起過敏反應或神經係統症狀,如蕁麻疹、頭痛、頭暈、失眠等。少年兒童患了絛蟲病,會影響身體的生長發育。絛蟲的幼蟲如果進入人的腦、眼睛或心髒肌肉裏,就會引起抽風或失明等症狀。

我國大多數居民的肉食以豬肉為主,因此選購“放心肉”成為預防絛蟲病的主要措施。城市居民購買豬肉時,應到大商場選購大廠家屠宰的產品,這些廠家具有檢測病豬肉的設備和能力。在小城鎮和農村,屠宰人員在宰殺生豬時,應仔細察看豬是否患病。患有囊蟲病的生豬,其肌肉和內髒上長有許多米粒大小、黃白色的豆樣物,俗稱“豆肉”。人們在選購肉類產品時,憑肉眼也可以檢查出一些帶有囊蟲的病畜肉。

要防止人畜患上囊蟲、絛蟲病,還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洗手,以免將排出的蟲卵又吃進體內;二是注意飲食衛生,準備食品時生熟分開,以免病豬肉汙染其他食品,尤其是熟食品或生食食品;三是注意飼養衛生,堅決杜絕人畜共居或廁所、豬舍一體的現象。人患絛蟲病,要及時到醫院做徹底治療。發現病豬或病牛要堅決處理掉。

小常識

不要隨便用塑料製品裝食品

在現代社會中,塑料製品越來越多,似乎已經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了。昔日買食品時用紙包或用紙袋裝的情況已屬鮮見。然而這種看似方便的塑料薄膜或塑料袋,如果使用不當,卻能給我們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危害。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塑料袋是由不同的原材料製成的。工業、農業應用的塑料製品,大都由聚氯乙烯等有毒塑料製成,如用來包裝食物,就有中毒的危險。隻有無毒的聚乙烯、聚丙烯和密胺等塑料製成的食品袋,才可以用來包裝食品。有些人用下麵的辦法來辨別塑料袋是否有毒:把塑料袋浸入水中,用手按壓後如沉於水中的,就有毒;如浮於水麵的,就無毒。實際上,要辨別塑料袋是否有毒是相當困難的。所以,除了在大商場購買食品時商家所用的塑料食品袋外,一般家庭還是盡量少用塑料袋裝食品為好。

塑料製品還給我們的環境造成了汙染。由於這些塑料薄膜或塑料袋在土壤中極難降解,過量生產和使用它們,便使得越來越多的土地成為垃圾場。從愛護我們的身體和愛護我們的環境出發,請少使用這些塑料製成的產品。

補充資料

農藥中毒的預防和急救

在農業生產中,經常使用農藥來消滅病蟲害。農藥的種類很多,毒性的強弱也各不相同。其中有一些品種,如敵敵畏、馬拉硫磷、敵百蟲等毒性很大,人若是大量接觸或是誤服以後,就會造成農藥中毒。

(1)預防農藥中毒,首先是防止大量接觸農藥。青少年禁止參加噴灑農藥的勞動。不能到剛噴灑完農藥的田地做其他勞動或玩耍。不去觸摸擺弄噴藥工具,不在剛噴完農藥的田地附近的水塘洗涮遊泳。

發生農藥中毒以後,要趕緊采取措施救治。因皮膚接觸引起的中毒,要用肥皂和清水徹底衝洗身體,尤其是手、足和麵部等暴露部位多洗幾遍,之後換上幹淨衣服好好休息。如果中毒程度較為嚴重,就應送到醫院救治。

(2)預防農藥中毒,還要防止誤服農藥或是受到農藥汙染的食物和水。在農村中,一般家庭常常備有一些農藥,如果存放不妥或未加標識,也有可能被孩子誤食而造成中毒。前不久在某地農村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一個10歲左右的女孩趁母親下地幹活的機會,將家長藏在床下的用雪碧瓶子裝著的液體當作飲料喝掉了,沒想到這是農藥。幸虧母親發現得早,趕緊將女兒送往醫院救治,才沒有釀成大禍。

所以家庭存放農藥要用專門的器具和專門的櫃子,並且包裝外麵貼上標誌和說明。忌用裝過農藥的瓶子或袋子盛放食物或糧食。嚴禁食用剛噴過農藥的蔬菜或經農藥處理過的種子。被農藥毒死的魚或家禽,人不能食用。從事噴藥勞動的人注意不要到河濱或井邊洗涮,以免水源受到汙染而引起人畜中毒。

誤服農藥引起中毒,可能的情況下應弄清是哪一種農藥。如果是敵敵畏、敵百蟲等含有有機磷的農藥中毒,可用催吐的辦法急救,也可以用2%的碳酸氫鈉或清水洗胃。如果是誤服了賽力散、西力生等含水銀成分的農藥,就不能進行催吐或洗胃,而是讓患者喝些雞蛋清或米湯,以便含水銀的毒物能夠凝聚,保護胃不受腐蝕。之後要上醫院繼續治療。

思考題

總結一下你在生活中有哪些不良的衛生習慣,應該如何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