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災的預防
引導問題
1.如何預防火災?
2.遭遇火災如何逃生和自救?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火。但是火如果使用不當或者管理不好,就會發生火災,嚴重威脅人們的生活,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和國家的建設發展造成巨大損失。因此我們人人都應學習消防知識,掌握防火滅火基本技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和減少火災的發生。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我們應該有麵對災害的準備,增強自我防範意識是很有必要的,在相同處境下,同為火災所困,有人葬身火海,也有人死裏逃生幸免於難。麵對濃煙、毒氣和熊熊烈焰,如能冷靜機智地運用火場自救與逃生知識,就有可能拯救自己。因此,掌握一些火場逃生和自救的方法,在困境中就可能獲得一線生機。下麵就從火災的預防、滅火、自救等方麵進行具體介紹。
資料卡
生活中引起火災的主要原因
1.用火不慎發生火災
蠟燭照明、蚊煙香、用電器、液化氣灶等設施。
2.用電不慎發生火災
電線老化、亂拉亂接、銅線當保險絲、電熱毯、電爐故障等。
3.用油不慎發生火災
油加熱溫度過高、容器滴漏等。
4.燃放煙花爆竹,或點燃汽油、柴油等易燃物
5.吸煙、亂扔煙頭
6.玩火
(一)校園防火注意事項
(1)禁止學生攜帶煙花、爆竹、砸炮、火柴、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進校。
(2)實驗課需要使用酒精燈和一些易燃的化學藥品時,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並且嚴格按照操作要求去做,時刻小心謹慎,嚴防發生用火危險。
(3)注意經常檢查電器設備的安裝使用情況,用完後要切斷電源。
(4)不攜帶火種、易燃易爆物品(如汽油、酒精等)去公共場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5)不隨意焚燒廢紙等。
(6)打掃衛生時,要將枯枝落葉等垃圾作深埋處理或送往垃圾站場,不要采取點火燒掉的辦法。
(7)愛護消防設施。為了預防火災,防止火災事故,學校都設置了消防栓、滅火器等消防設施,還留有供火災發生時人員疏散的安全通道,要自覺愛護消防設施,保證安全通道的暢通。
(8)杜絕吸煙引發的火災。
煙火雖小,潛在的危險性卻很大。但其表麵溫度一般在200~300℃之間,中心溫度可達700~800℃之間,一般可燃物(如紙張、棉花、柴草、木材等)的燃點都在130~350℃,都低於煙頭的溫度。根據實驗,香煙引起棉絮、木棉著火需3~7分鍾,引起晴綸著火隻需1分鍾左右。由此看來,亂扔煙頭容易釀成火災也就不奇怪了。所以亂扔煙頭很容易發生火災。1994年11月27日,遼寧阜新市歌舞廳那場奪取238條生命和幾千萬財產的大火,起因隻是座椅的破洞內塞進了一個未熄滅的香煙頭。
吸煙在哪些情況下容易引起火災?
躺在床上或沙發上吸煙。
漫不經心,不管場合,隨手亂丟煙頭和火柴梗。
在維修汽車和清洗機件時吸煙。
叼著香煙尋物時煙灰掉落在可燃物上,引起火災。
在匆忙時把未熄滅的煙頭塞進衣服口袋,結果引燃衣服而起火。
使用打火機不當引起火災。
在嚴禁用火的地方吸煙而引起火災和爆炸事故。
吸煙危害身體健康,又容易誘發火災,所以同學們要遵守學生守則和學校的規章製度,不要吸煙。
(二)外出活動如何注意防火
外出活動時,所處的環境比較複雜,在防火方麵要做到:
(1)要自覺遵守公共場所的防火安全規定。
(2)一般不要組織野炊活動,確實需要組織的,要選擇安全的地點和時間,並在老師的指導下用火,用火完畢,應確實熄滅火種。
(3)不攜帶火柴、打火機等火種和易燃易爆品進入林區、草原、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更不準在山林地區吸煙。
(4)自覺保護公共場所的消防設施、設備。
(5)自覺按照防火的要求去做,同時還要監督、勸阻他人可能造成火災隱患的行為。
(6)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向老師或有關管理人員報告。
法律參考
破壞、挪用消防器材是違法行為
消防器材是專用器材,不能用在其他方麵。《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明確規定:“消防車、消防艇以及消防器材、裝備和設施,不得用於與消防搶險救援工作無關的事項”。
有少數同學無視這些規定,損壞、挪用消防器具,損毀設施,受到了學校行政紀律處分,有的甚至受到公安機關的拘留、罰款或警告處罰。如某高校六名學生酒後興奮,用幹粉滅火器互相噴射嬉鬧;某校兩名學生想深夜私自外出,因樓門上鎖出不來,用消防水帶從二樓陽台上蕩下來。他們都因此受到學校公安保衛和行政部門的嚴厲處罰。
(三)家庭防火
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火源管理習慣,學習防火知識,強化防火意識,家庭最好備有小型滅火器具。要確保走道、樓梯的暢通,不要在樓層通道和安全出口處堆物、封堵。
1.安全使用爐火
(1)煙囪要遠離電線、頂棚、木牆壁和木門窗等,至少相隔0.2米以上。
(2)爐體周圍應有防護或離開可燃物0.5米以上。使用火爐取暖,火爐的安置應與易燃的木質家具等保持安全距離,在農村,則要遠離柴草。
(3)清除爐灰、爐渣時不要亂倒,不可接觸可燃物,最好要有固定的安全地方,刮風天倒爐灰更應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