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信鄉侯王佟就提出,根據《春秋》,天子娶親,有一些規定,現在安漢公的封地還不符合古代製度。經過議論,變為古代天子封後父的地達百裏。所以加封新野田25600頃,正好夠百裏。王莽又辭,隻要原有的封地,加封兩萬多頃全部退回。元後同意了。
又有人提議,按過去的先例,“聘皇後黃金二萬斤,為錢二萬萬”。王莽又讓,隻收四千萬,其中三千三百萬分送給別人。於是,群臣又說,皇後受聘,隻收四千萬,跟群妾差不多,顯不出高貴來,元後又增加二千三百萬,共有三千萬。王莽又將其中一千萬分給家族中比較貧困的人,實收二千萬。
在這件事情上,王莽無疑是最大的贏家,他在麵對著封地賞錢的時候,沒有都放進自己的腰包,而是采取了一退二分的方法,不貪小利得大利。這樣一來,就使得他大得人心。
73不斷為“取”創造有利的條件
《戰國策·魏策一》文曰:“將欲取之,必姑與之。”這一策略的核心在於,先給予他人或先不取之,是為了給最終之取創造條件或環境。其追求取之有道,取之有術。
受北海孔融之約,劉備興兵去救陶謙,兵至徐州城外的時候,劉備率大將張飛殺破重圍來到徐州城下,入城與陶謙共議破曹之計。
徐州太守陶謙見劉備突破重圍來到城下,急忙令人開門放入,並設宴款待。席間,陶謙取出徐州的牌印對劉備說:“如今天下大亂,五綱不振。公乃漢室宗親,正宜匡扶社稷。老夫已年邁,情願把徐州讓給你,切勿推辭。我隨後便申奏朝廷。”劉備心想,如果我得了徐州,足可以獨樹一幟,當然要比在平原強得多。但是,我現在是代表救兵來商議破敵之計的,若就此接了徐州,清州田楷、北海孔融必說我不義,縱然得了徐州,今後我如何在此立足?想到這裏,劉備就推辭說:“備雖漢室苗裔,功微德薄,現為平原相還怕不稱職呢,又怎敢望徐州?今天我帶兵來此,莫非是疑我有依勢吞並之意?”
陶謙說:“劉備多慮了,我這可是實情啊!”
劉備說:“公雖是實情,可天下人會怎麼看我劉備,倘若如此,我這不是重演袁紹圖取冀州的故技了嗎?此印備斷不能受。”陶謙見劉備執意不納,便把牌印收了起來,和劉備共同商議破曹之策。
當城外曹操因巢穴被搗,不得已撤兵後,陶謙把城外前來支援的田楷、孔融都請到徐州城內。宴畢,陶謙當眾說:“老夫年邁,二子不才,不堪國家重任。劉公乃漢室之胄,德廣才高,可領徐州,老夫甘願乞閑養病。”陶謙說完這席話,心想,這回劉備總該同意了吧,我當眾讓印給他,可以洗去他的不義之嫌。劉備說:“孔文舉令備來徐州,是為義而至,今若無端據之,於理不通啊!”意思是說,我不是不可以領徐州,但你們要尋個名正言順的名堂才是。陶謙是個誠實的人,哪知道劉備的心理活動,隻是一個勁地相讓。劉備佯推諉說:“公既執意相讓,為什麼不把徐州讓給袁術?他是四世三公之裔,兵據壽春,離徐州又近。”
孔融在一旁見狀,插話說:“袁公路乃塚中枯骨,何足掛齒。今日陶恭祖既然讓徐州與你,是天賜之機緣,如若不取,恐他日後悔也。”
田楷在側始終一言未發,雖然他未發一言,但是在心中卻把各自的用意看了個清楚。他想,陶謙讓徐州是真情,劉備不納徐州是假意,孔融插話道白是眼熱劉備的好機緣。如果劉備真的沒有納徐州之心,為什麼建議讓給袁術而不建議讓給在座的孔融或者我呢?這時,關羽、張飛也極力勸劉備接納徐州,劉備又強調說:“吾無端取此州,你們這不是要陷我於不義嗎?”孔融見劉備一直未開口建議把徐州讓給他,也明白了劉備的心思,隻好與田楷帶兵而回。劉備應陶謙之約,在徐州城外的小沛屯駐兵馬。
不久,陶謙病重,把劉備從小沛請來說:“老夫病已垂危,朝夕難保。望明公可憐漢室城池,接納徐州牌印。”劉備心想,我所以不帶兵回平原,暫居小沛,為的就是這天。這樣一來,我就可以名正言順地代領徐州了。想到這裏,他未急著答應,卻又叮問一句說:“君有二子,為什麼不把基業傳給他們?”
陶謙說:“吾有二子,長子商,次子應,其才皆不堪任。我死後,望公常常教誨他們,千萬不可委他們以任何州事。”說罷,以手指心而亡。
劉備見徐州之任非他莫屬,又向州中官吏謙辭一番,諸吏知陶謙臨終將州事委以劉備,哪個會說出二話,一致擁立劉備統領州事。這時,劉備才答應下來。
在領取徐州這件事情上,劉備先為自己創造了必得徐州的優勢,然後又假意推讓,在謀取徐州的同時把自己的威信也樹立了起來。由此可以看出,他心中的韜略,真的是深不可測。
74故意繞開欲“取”之物
善使詐術之人,當他們特別想得到某物時,卻偏偏做出不欲之狀,直待對方向其提及此物,然後才趁機討便宜。這種方式很容易改變自身的被動局麵。
公元208年,率數十萬大軍的曹操把劉備逐出了樊城、新野,收降了荊州的劉琮,將劉備追至江夏,陳兵百萬於江陵,大有蕩平江夏席卷江東之勢。為了先除掉劉備,曹操準備采取先連東吳,再獵劉備之策,以防劉備勢敗投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