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欄獨語4(3 / 3)

那天晚飯時,餐桌上多了幾個又大又紅的蟹,是爸爸親自煮的,鮮香誘人的氣味慢慢撲來,讓我直咽口水。爸爸用手麻利地剝開硬殼,一大塊雪白的軟軟的嫩嫩的如豆腐腦狀的蟹肉就呈現在眼前,吃到嘴裏那種獨特的少有的鮮美味道,在我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永恒的記憶,讓我感到生活真是美好,讓我無法用語言描繪和形容,從那以後,我再也沒吃到過如此好吃的蟹肉,也因各種原因沒見過海。直到現在,每想起此事,我仍然很好奇,能將那麼多螃蟹活著帶過來,且是靠一個人的雙手,是件很難做到的事,尤其在那個年代。父親是怎麼做到的呢?他在大連上過多年學,又善於鑽研,想必對那裏的海洋生命一定了解,或許在這方麵也有過研究吧。比如我聽他說過的,在他上大學期間,一到冬天,熱水的使用就會格外緊張,他就會找來些金屬材料,自製個熱水器將盆裏的水燒成溫熱,再洗臉洗手,就會勉受冷水之苦了。

還有一次,爸爸從外麵帶回來一個棕色的類似皮子樣的東西,摸起來很柔軟,上麵凹凸不平,還刻著好看的花紋,爸爸神秘地告訴我這叫模具,我問他這是做什麼的?他笑而不答,隻說你看著吧。接著他又拿出來白花花的東西,放進一個廢舊的紙盒裏,往裏放了些水,又不知往裏放了什麼,裏麵變的又粘又稠,我這才知道這叫石膏,隻見他開始往模具裏填充石膏,直到往裏塞的滿滿的,爸爸才將其放在窗戶上。兩天後,當爸爸將模具小心翼翼地剝離開時,我驚呆了,這時石膏已風幹,由下自上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尊盤腿坐著的笑意盈盈的彌樂佛雕像,在陽光的照射下,它潔白的全身晶瑩發亮,惟妙惟肖。它此時坐在我稚嫩的雙手裏,和善的眼睛看著我,慈祥安逸的麵龐,大大的肚皮,還有那開心的大笑。我將其捧在手裏,穿越了時空遂道,走到了現在。他一定是在笑天下可笑之人吧,也像是在暗示我要笑對人生吧。做人要有度量,大度能容天下事,一切皆過眼雲煙,凡事一笑了之。這種彌樂精神大概是從那時開始植在我年幼心裏的吧。

父親喜歡看書,在他床底下的很多書我都看不懂。父親也讓我們讀書,他經常為我們買來兒童讀物。從我記事起,家裏的小人書、圖畫書、兒童畫冊有好幾箱子,如像《聊齋誌異》、《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還有那些紅色經典小人書,還有《馬蘭花》、《小紅帽》、《雷鋒日記》、《黃帝的新裝》、《賣火柴的小女孩》、《紅岩》、《小花》……很多小朋友都喜歡到我家來看書。在他那個年代,每月隻幾十塊的收入,既要負擔生活費,還給我們買來那麼多的書,真不知道他們那時候是怎麼過來的,父親引導我們從小就與書結緣,讓我對書始終保持著一種濃烈的情感,喜歡一個人沉浸在書香的氛圍中,隻有暢遊在書海中,才會使我忘掉俗事困擾和一切煩惱,讓我投入到一種極大的快樂和滿足中。

晚上,勞累了一天的父親躺在床上,我和妹妹常常央求他給我們講故事。於是他便操著濃重的山東話一字一板地給我們讀起來。《好孩子畫報》、《好兒童》、《小朋友》等是父親專為我們訂閱的,一有空就給我們念畫報、講故事。那些多姿多彩的圖案,各形態的人物動物,連同爸爸低沉而怪怪的聲音,都給了我無限的想象和憧憬。我在上小學時,有一次,我在書店裏看到一套《十萬個為什麼》叢書,非常喜歡,回家就跟父親提起。一套是十幾本,需花四五十元錢,但那時對我家來說已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了。別看父親平時省吃儉用,冬天總是戴頂破帽子穿破軍大衣,對於給我買書倒舍得花錢,他很幹脆地帶我們去新華書店給我們買了一套《十萬個為什麼》,我記得當時跟妹妹愛惜地撫摸著那些書,興奮了好長時間。後來她又給我們買了《上下五千年》、《三十六計》、《民間故事》、《故事大王》以及四大名著等,那時候看書對我來說真是一種享受。童年的我在故事書和畫報的陪伴下,非常開心。在我有兒子後,我總是想方設法給他買很多書,盡量親自講給他聽,就是緣於父親帶給我的那些讀書的快樂。

盡管父親對我期待很高,但我總是讓他失望。比如我的懶惰和自私,比如我的得過且過,常常讓父親歎息。父親愛聽廣播。家裏有個長方體的半導體收音機,據說比我的年紀都大,是父親上大學時一個親戚特意為他買的。父親甚為愛惜。每天清晨,當我還在睡夢中時,在夢裏就聽到廣播在播報新聞,那是每天淩晨的“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為此,我跟那個一直陪伴爸爸的半導體結了緣,聽廣播也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起初是聽那個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嗒嘀嗒、嗒嘀嗒的《小喇叭》、兒童廣播劇,後來我喜歡聽評書,像《嶽飛傳》、《三國演義》、《萍蹤俠影》、《楊家將》、《瓦岡寨》、《穆斯林的葬禮》……讀書、聽廣播,也讓我的生活更充實更美好。

生活中的父親很有情趣,他帶給了我一個美好的童年和少年,給了我許多快樂的往事。小學三年級,父親為我們買了一台黑白17英寸金鳳電視機,這是我家第一台電視機。我終於可以坐在自家的床上看電視了。父親非常愛看古裝戲,像蘇東坡、鄭板橋軼事、康熙微服私訪、乾隆七下江南等常聽他提起。那時正在上演港劇《射雕英雄傳》的第一部《鐵血丹心》。我們高興得不得了,每天晚飯後都守在電視機旁,看得如癡如醉。連同這部經典劇,還有由馮寶寶主演的港劇《武則天》,還有《上海灘》、《聰明的一休》、《花仙子》、《排球女將》、《血疑》等永遠定格在我童年的記憶裏。

父親又是慷慨大方的,他班上或鄰居,誰家有困難,他總要主動幫忙,節假日還邀他的多個同事朋友來我家吃飯。父親對烹飪頗有研究。家裏來人他總是主動下廚房,他很會統籌時間,不到半個小時一桌豐盛的美餐就會呈現眼前:東坡肉、醬驢肉、炸牛排、豆瓣魚、溜三樣、酸菜豆腐湯……親朋好友都喜歡到我家做客——享受父親的傑作。每到冬季,父親會醃製各種鹹菜,像雪裏紅、地瓜梗、鬼子薑等是每年的家常菜。最令我難忘的是父親醃製的朝鮮辣白菜,色香味美,鮮辣可口,吃進嘴裏,滿口生津,齒頰留香。有一次我放假回家,看見係著圍裙的父親從香氣撲鼻的廚房裏探出身來,驚喜地說了聲:“女兒回來了,肚子一定餓了吧,還有幾分鍾菜就好了。”現在每次想起父親忙碌的身影,我都會鼻子一酸,眼淚簌簌地流了下來。現在我和妹妹都已成了家,妹妹繼承了父親的手藝,會做很多花樣,做出的菜色香味俱全,還能保持住營養的不流失,妹妹也很會搭配,葷素鹹淡總是那樣適宜,吃起來可口至極,就好像出自一位專業廚師之手,總讓品嚐過的人回味留連。

往事如絲,縷縷牽動心弦;往事如風,轉眼間消失得無影蹤。往事如煙,往事如夢……如今,父親已離開我整整十年了。十年來,我不敢輕易碰觸那些讓脆弱的內心隱痛的往事,我在試著將那些點點滴滴散落的記憶,在歲月的磨礪和心智的成熟中,串成一條亮閃閃的珍珠項璉,永世珍藏。

201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