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欄獨語4(1 / 3)

水果人生

?一天,我騎自行車去郵局。路上,忽然聽到身後傳來的聲音,好像在喊我的名字。我下意識地回下頭,見一騎自行車的中年婦女正笑盈盈地看著我。我便覺眼前一亮,馬上認出了她。

我們同時下了車。一個疑團一直在我心裏,我已經好久沒見到她了,大概一年多了吧,不知道這麼長時間她在忙什麼,是不是發生什麼事了?但我沒來的及問她。見到彼此,我倆都感到意外。我感到她比以前好像有些變化,沉穩了,穿著也得體了。因我那時有事,我們在路邊隻簡單聊了幾句,可那股謎團仍在內心打轉。

我知道她叫鳳英,經常騎著三輪車在街上賣水果,我上下班的路上常常遇見她。鳳英中等個頭,四十六七歲,豐潤的麵龐,一臉的和善,敦實的身材,卻顯的格外幹練。待人熱情似火,經常穿梭在我單位辦公樓前或家屬院前。看她進的水果好,人又麵善,所以我經常買她的水果,也順便同她聊上幾句。直到三年後的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才開始關注她,也逐漸理解了她,她的處境和遭遇,讓我頗有些感觸。

處於社會底層的她,在生活重擔的壓負下,邁著疲憊的雙腿,整日走街串巷,奔走各地,但她寬厚仁慈,仍能保持一顆樂觀豁達的心態,用心對待生活,對自己的未來充滿無限憧憬;也曾經對文學有著熾熱的追求和美麗的夢想。她每次提起文學,都會顯的很有精神。她圓乎乎的臉上泛著紅光,那略顯蒼桑的眼神裏閃出了一絲光亮,那憧憬、渴望的神情竟突然打動了我。她說自己很想將自己所經曆的寫下來,可就是沒時間。講到這裏,她的眼神又暗淡下來。文學在她心底已深藏許多年,隻是自己所處的境遇不允許她讀書,她隻得每天疲於奔命、四處奔忙。偶爾,我也會給她捎去幾張報紙雜誌,她竟然用略帶顫抖的手接過,迫不及待地指著上麵的字看著,甚至忘了招乎眼前買水果的顧客。幾天不見,再碰麵時,她都要問起我的工作和生活情況,慢慢地我們有了默契,常常心照不宣。

但她明白,現實畢竟是殘酷的,幸運之神也不可能青睞於每一個人,理想和現實在她麵前劃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她認為這就是命。她已參悟了小城世事、洞察了人生百態。所以,她懷著一顆博大之心,真心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完全將自己融入周邊、融入社會、融於自然,並樂在其中。她曾將自己比喻成路邊的一棵小草,雖然貧賤、任人踩踏,但卻有著堅強的性格和頑強的生命力,不像那些溫室中的鮮花般的人,經不得一點風雨和挫折。

無論刮風下雨、嚴寒酷暑,常常見到她艱難推車的身影,她沒按時吃過一頓飯,經常饑腸轆轆還樂此不疲,偶爾也會被行政執法人員沒收秤及水果,或是被趕得無處躲藏,她常常被生活的磨難和困境所困撓。我眼前常常浮現這樣的場景:雲薄月淡星也稀,衣薄餐遲腹中饑。霜重風烈雨又疾,星追月趕求生計,謹小慢語又忍氣,臉笑淚落何足奇。

騎車上下班,在路上常常能聽到她從很遠的地方招呼我的聲音,她很會招攬生意,從不缺斤少兩,招來不少回頭客。我單位的女士她都能叫出名字,記住每個人的模樣、性格及喜好,並且在幾十米以外立刻認出此人,然後開始跟人家打招呼,這位掙紮在社會底層的大姐為了生計而練就的非凡的眼力和記憶力,讓我愕然。

每次經過她的攤位,我都會買些蘋果、桔子、香蕉、瓜籽什麼的,也會跟她聊上一小會兒,我便對她有了更多的了解。她每天淩晨四點起床,種地、種菜、收拾家、侍候老公和三個女兒(兩個女兒都已大學畢業,小女兒上中學)。九點以後還要出來騎著三輪車,到處轉悠著賣水果,晚上八九點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吃飯,這期間的酸楚隻有她自己知道。我不解地問她:“你老公做什麼呢?”“他呀,沒工作,在家整天什麼都不幹,可是我對他卻是非常好,盡管以前他常常打我。”“為什麼呢?”“唉,你知道嗎?他又矮又難看,又沒啥本事,我想如果我不疼他,誰還能疼他呢?再說,以前他打我再狠,我為了孩子不離婚,咬咬牙硬是挺過來了。”帶著一臉的無奈和憂鬱,她接著說道“我女兒都看不下去了,經常對我說,媽,要是我,早離多次婚了。”我默然,細端詳起了她,一個四十多歲的農村婦女,多年的風吹日曬,皮膚黝黑,但五官很端正,豐滿的臉上,雙眼皮下,一雙閃爍的眸子,充滿著對生活現狀的彷徨和對未來的憧憬。能想象得出,她年輕時應該很漂亮。“人就是命啊”,她哀歎,她同學中,有飛黃騰達地位顯赫的,也有落魄潦倒尋常卑微的。人生就是這樣。但我分明感覺到,她骨子裏有一股不服輸的力量。

還有一次,我正在辦公室做報表,忽聽到走廊裏傳來的說話聲,好像聽到了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忙起身打開門,迎麵站著個中年婦女,我立即認出了她,剛想說話,見她臉上綻開了笑容,握著我的手顯的很興奮:“我可找到你了……”

我拉她到我辦公室坐下,她還是跟從前一樣的熱情、樂觀,隻是比以前穿著得體了,好看了,也有涵養了。她環顧下辦公室,見屋裏隻剩我一個人時,才坐下來。

這次從她的談話中,我得知,她一年前不幸患了胃癌,經曆了一次大手術,經曆了與鬼門關擦肩而過的這一劫,經曆了生與死的考驗,整個人也好像脫胎換骨了。我能想象得出,那段日子她的人生是多麼的灰暗,她一個人是怎樣默默地承受這些的呢?那是懷著怎樣的心態,克服了怎樣的困難,忍受了多大的病痛折磨,用多麼大的意誌跟病魔做鬥爭而最終勝利的呢?她給我的印象始終是能幹的、健康的、樂觀的、體貼的。哪怕是一陣風、一滴雨、一陣花香,都會讓她欣喜不已。勞累了一天、坐在石階上休息的她,細微地感受到它們所帶來的美好享受。

她病愈後就沒再賣水果,而是在家休養數月,那段日子她開始研究起了《周易》,後來經朋友介紹,她開始跑起了保險,且工作幹得很出色,業績突出,還在表彰會上做過報告。她說,現在的工作讓她很開心也有了自信,比過去賣水果輕鬆且有成就感。見到我時就迫不及待告知我近狀,說她恢複得特別好,我也發現她年輕了許多,真為她高興。她說她在住院治療期間想了很多,對百味人生、對自然萬物也感悟到了很多,隨後她便給我展示她學《周易》的成果,開始為我測字了,讓我有種玄妙之感。後來,她執意讓我跟她去見她師傅——一位精通《周易》的老先生,她還跟我談了她對生命對宇宙的重新認識和新的感悟,倒讓我不得不重新看待她了。我驚訝於她的改變之快,也許那種睿智是用生命換來的吧。她說她喜歡讀書,置身書店的那種感覺讓她很是享受,她一直盼望著能長時間擁有這種感覺。她說她覺得自己在保險行業找對了適合自己的位置,確實比以前東奔西跑賣水果輕鬆些,也感到自己更充實了。

如果沒有長期賣水果所積累的經驗,也許她現在的工作很難這樣如魚得水。如果沒有多年的夢想憧憬及學習的願望,也許現在她不會那麼熱心地學習,那麼快地適應工作,且發揮極致。如果沒有那顆善良虔誠的心,也許她不會贏得那麼多的朋友和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