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快吃慢26招25(1 / 3)

第25招 以資本帶動高成長

企業的資產就是它的資本,決不僅僅限於貨幣一種形態。企業的資金、廠房、設備、土地,甚至包括它的專利等等,都是它的資本。貨幣不是任何情況下都是資本,隻有當它投入經營的時候,它才是資本。

資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資本。比如說,土地、礦藏是資源,如果它能夠和其他的生產要素(特別是資金要素)相結合的話,它就可以轉化為資本。所謂“抱著金飯碗要飯吃”,就是因為資源(金飯碗)還沒有轉化為資本。20世紀90年代,上海許多瀕臨破產的國有企業進行資產重組後靠整合國有資產批租土地籌集資金來大批使企業起死回生,重振國有企業的雄風,實質上這就是把資源轉化為資本。

資本的定位應該是:市場經濟的核心要素。資本在市場經濟的各類活動中居於支配地位。資本是獲取經濟效益的基礎要素。沒有資本無法進行經營,更談不上什麼經濟效益。資本的數量和質量狀況決定著效益的狀況。資本的增殖是市場經濟活動的最主要的追求。企業經營的千頭萬緒歸結到一點,最終是為了資本增殖。

企業是資本的載體,同時,企業的構成是以資本為基本要素的。企業內部有“三者”: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所謂“三者”表達的都是他們和資本的關係,或者都是按照他們與資本的關係來定位的。擁有資本的叫所有者,運作資本的叫經營者,依托資本進行勞動的叫勞動者。所謂現代企業製度,就是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以產權關係(實質是資本關係)為基本紐帶,在企業內部各就各位、各行其道、各得其所。

國有企業改革,有人曾經想讓企業的職工做所有者的代表,但實踐證明是不行的。因為“全民資產”並不等於“職工資產”。有人曾經想讓廠長做所有者的代表,但他們是經營者,常常犯短期行為的毛病。

一個私人企業的老板曾經提出過一個問題:我發現企業的職工都認為是給我打工的,怎麼辦?其實,他的企業的職工這樣認識有什麼不對?是符合實際的。因為資產是他的,賺了利潤-是他的,當然他們是給他打工的。

有些企業在這個問題上陷入了誤區,就是老想以“所有者”的帽子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其實他們是不吃這一套的。勞動者認的是按勞分配,而不是所有者的利益;所有者認的是利潤,而不是工資。這就是必須各就各位、各行其道,才能各得其所。

資本和勞動的特性決定了資本占據主導地位。

勞動是神聖的,但勞動力本身有一個重大的弱點,那就是不實現就消失,它不能積累。今天不幹活,今天的勞動力就消失了,明天不能幹兩天的活;不僅勞動力不實現就消失,而且勞動力的成本照樣要付出,因為不幹活也要吃飯。所以,對勞動力最大的製約就是必須及時實現。

資本則不同,它不及時運營,可以存在銀行裏,不僅不會消失,還可以生利息,有了新的收入,它可以積累。這兩重要素相遇,我們就可以發現,資本常常處於主動地位,而勞動常常處於被動地位。

企業的發展等於資本加勞動。現在大家都擁護小平同誌這句話:發展才是硬道理。但如果我們往深層再繼續研究,就會發現,所謂發展就是資本加勞動。光有資本,沒有勞動,兩者不結合,不能進行現實的經濟活動;光有勞動,沒有資本,兩者不結合,同樣不能進行現實的經濟活動。沒有經濟活動,還談什麼經濟發展。從資本和勞動的結合與統一看,中國缺少的不是勞動,而是更多的資本,還有相當多的勞動找不到資本去結合。於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花很大的力氣去吸引外資,以補足這個缺空。

要認識和重視無形資本。今天無形資產和無形資本這個詞已經很流行了。但不能說大家對它的認識已經很到位了。

無形資本包括的範圍應該說是很廣的。在WTO相關的協議中,“知識產權”包括七個方麵:①版權及相關權利;②商標(含商號);③地理標誌,包括原產地標誌;④工業品外觀設計;⑤專利;⑥集成電路布圖設計;⑦未公開的信息,包括商業秘密。這是經國際法認定的“知識產權”,其實廣義的無形資產遠遠超出這個範圍。例如知名度、信譽、商譽、某些關係等等,都可以成為無形資產。

無形資本、知識資本在整個經濟活動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我們可以用硬件和軟件的關係來加以說明。鋼琴是硬件,樂譜是軟件。隻有鋼琴沒有樂譜,談不上什麼演奏。所謂知識經濟,它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知識成為資本,而且是主導資本、在某些情況下它甚至可以成為主體資本——隻要有知識就可以賺錢了。

要認識無形資本、知識資本的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非物質性。

第二個特點是質量決定性。對無形資產來說,對知識產權來說,最重要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無用的知識越多越糟糕。

第三個特點是易流失性。知識是在不斷更新的,今天有用的知識,明天未必有用。

第四個特點是價值的不確定性。知識產品的價值與物質產品,在價值規律上是不同的。

第五個特點是對自然人的依賴性。知識資本的創造、儲存、發展和運用,幾乎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人的作用。人的狀況、人的積極性在這裏是一個具有決定性的因素和條件。重視知識資本而不電視人才,那是南轅北轍。

在當前最重要的問題是對企業經營者的認識,企業經營者的管理知識和操作是以勞動形式實現的資本投入。它不僅居於資本的範圍,而且居於靈魂資本的地位。所有形態的資本實際上都要受他的指揮和調動。一個糟糕的企業交給一個好的企業家經營,它可能起死回生;一個好企業交給一個糟糕的企業家去經營,它可能破產倒閉。但是由於管理者的資本投入是以勞動的形式實現的,所以人們往往把它歸結為勞動,而不歸結為資本!這種錯位對於企業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企業如何利用資本中場發展

中國有很多好的民營企業,資本規模都不大,一般隻有兩三千萬元,完全靠家庭式管理發展起來。但企業在當地口碑很好,如果我們在各地建立幾百個小的交易所,當地企業在當地賣,讓當地老百姓買,因為信息很通暢,老百姓對企業的情況很了解,這樣對投資者有利,對公司有利,對社會有利。

建立一個初級證券交易市場,這對發展是很有利的。這不能等上麵的政策,隻有下麵做足了工作,才能得到上麵的認可。二十多年的實踐表明,幹好了上麵就會認可的。這個問題光談不行,要做。農村承包製的例子就很典型。

如果企業的負債沒有達到其合理客觀的比例,那麼它就浪費了資源。

企業應全方位開發融資資源,上市是一種融資渠道,市場上還存在很多融資資源,但是我們的企業浪費了很多。

每一個企業都有一個客觀合理的負債比例,各個企業比例不同,如果企業的負債比例沒有達到其合理客觀的負債比例,那麼它就浪費了資源。現在的銀行利率很低,如果充分利用此融資渠道,將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很多企業負債資源的浪費就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

一個企業在最初設立股本的時候,應考慮到將來股本擴張的問題,以使企業能夠充分地利用擴股資源。

企業應該充分利用現有的存暈資產,盡可能將不良資產變為流動資產或可償還債務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