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按千次廣告播映率收取一定的費用,這種網絡廣告即不管用戶看不看,或點不點擊你的廣告,隻要它顯示在用戶的瀏覽器上就會產生費用。從單位成本角度看,這種方式比較適合有實力的企業進行網上形象宣傳。
二是按千次廣告點擊率收取相應的費用。該方式收費基準是以廣告圖形被點擊並連接到相關網址或詳細內容頁麵1000次作為計費單位。廣告主往往更傾向選擇這種付費方式,但其單位費用標準卻比前一種要高得多。
4.交換鏈接/廣告互換
網站之間互相交換鏈接和旗幟廣告,有助於增加雙方的訪問量,但這是對個人主頁或非商業性的以提供信息為主的網站而言。企業網站如借鑒這種方式有可能會將自己好不容易吸引過來的客戶拱手讓給別人!所以,企業在鏈接競爭者的網站之前,一定要慎重權衡其利弊。
然而,如果你的網站提供的是某種服務,而其他網站的內容剛好和你形成互補,這時不妨考慮與其建立鏈接或交換廣告,一來增加了雙方的訪問量,二來可以給客戶提供更加周全的服務,同時也避免了直接的競爭。
此外還可考慮與門戶或專業站點建立鏈接,不過這項工作負擔很重。首先要逐一確定鏈接對象的影響力,其次要征得對方的同意。現實情況往往是,小網站迫切希望與你做鏈接,而大網站卻常常不太情願,除非在經濟上或信息內容上你確能給它帶來好處。
5.在網站上發布信息或進行企業注冊
商務中介網站是借助網絡的便利條件,在買方和賣方之間搭起的一座溝通的橋梁,買賣雙方可以同時在上麵發布和查找供求信息。國內此類網站中具代表性的有阿裏巴巴(Alibaba)、美商網(MeetChina.com)等。阿裏巴巴基本上還是商務中介,允許企業免費發布供求信息,並提供企業登記注冊服務。而美商網則發展了外商集團采購招標的新模式。國外的此類網站很多,如Yahoo!B2B Marketplace,Buylink等等。以上這些網站都是麵向全球客戶,所以在上麵發布商品服務信息或進行企業登記效果也很好。
不過有幾點須注意,這些網站贏利方式各有不同,有些是定期收取一定的費用,有的則是從成交業務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傭金。對於後者我們尤其要小心。拿國內產品出口來說,因為手續由網站代辦,而且出口結彙一定要經網站之手,在扣除傭金後資金才能到你手裏,所以對這類網站的資信情況,是否具有專業外貿人力資源應該是國內企業重點考察的對象。此外資金經手次數越多,風險也越大,還會給企業造成一定的損失。比如資金在途的利息損失。如果交易金額小,損失不會很明顯,但若資金數額龐大,銀行利息損失則相當可觀了。因此在選擇中介網站進行商務營銷時,應該把這些因素都考慮進去。
6.在新聞專欄和論壇上發布網站信息
互聯網上有大量的新聞專欄和論壇,人們經常就某個特定的話題在上麵展開討論和發布消息,其中當然也包括直接或間接發布商業信息。實際上專門的商業新聞專欄和論壇數量也很多,不少人利用它們來宣傳自己的產品。但是,由於多數新聞專欄和論壇是開放性的,幾乎任何人都能在上麵隨意發布消息,所以其信息質量比起搜索引擎來要遜色一些。而且在將息提交到這些網站時,一般都被要求提供電子郵件地址,這往往會給垃圾郵件提供可乘之機。當然,在確定能夠有效控製垃圾郵件前提下,企業不妨也可以考慮利用新聞專欄和論壇來擴大宣傳麵。
7.其他網站推廣方式
除上麵幾種主要的網絡營銷方式外,還有諸如組織大型活動(比如利用店慶等紀念日搞促銷或開展有獎活動)、提供免費資源等其他推廣手段。但這些宣傳手段一般不是成本高昂,就是影響力有限,組織這類大型宣傳或促銷活動,比較適合有資金技術實力的大企業,對於外向型和中、小企業來說沒有多少采用價值。
通過以上幾種主要網絡營銷方式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無論從成本、易用性及有效性方麵考慮,登錄搜索引擎都是企業擴大知名度,宣傳自己產品和服務的理想選擇。企業如能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積極開展網上營銷,就一定會獲得更大的發展。
前景看好的電子郵件營銷
電子郵件營銷,您可能有點陌生,如果您經常上網肯定碰到過這樣的事兒——是不是曾在自己的郵箱中發現一封來自某某公司的郵件?裏麵的內容多半是說該公司的商品開始打折;該公司邀請您免費成為會員,贈送小禮品……這些做廣告的公司給您寄電子郵件推銷商品及服務的過程就叫“電子郵件營銷”。與電話推銷、郵寄推銷信等傳統的營銷方法相比,現代網絡化工具電子郵件已逐漸開始體現出其優勢。由於其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等特點,這種營銷方式正開始像雨後春筍一般成長。
市場的高速成長與電子郵件用戶的增長有很大關係。電子郵件已逐漸成為最受網民青睞的一種交流方式。據IDC公司統計,2000年全世界平均每天發送的郵件多達100億封,預計2005年時平均每天發送郵件的數量將達到350億封。許多網民一天接收電子郵件的數量已遠遠超過一個月收到的傳統信函的數量。人們與電子郵件的“親密接觸”使得電郵開始成為企業營銷的最佳手段之一。許多大公司已將其列為今後的頭號營銷策略,市場呈現出爆炸性增長態勢。
電子郵件營銷的最大優點在於企業可利用它與用戶(不論是企業用戶還是普通用戶)建立更為緊密的在線關係。企業可以借此收集用戶需求信息,然後“投其所好”,向用戶發送介紹企業的產品與服務的郵件。由於這種頗有針對性的主動式營銷迎合了用戶需求,企業同用戶之間的關係也就潛移默化地得到了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電子郵件營銷的市場潛力巨大,目前它卻存在著以下幾方麵的障礙。
障礙一:缺乏用戶資料,或者缺乏有效管理海量用戶資料的辦法。目前大多數網站的服務器可以辨識瀏覽者的資料,同時還能紀錄瀏覽者在網上的所有行動。也就是說,你在網上的每一步足跡都可能被一些商業網站追蹤,他們知道你點擊了哪些廣告,瀏覽了哪些網頁,通過什麼關鍵字搜索過信息等等。這錢“窺探”所得的信息對商業網站至關重要,他們可以通過數據分析了解你的喜好,從而為進一步營銷鋪平道路。然而,這些搜集資料的行為逐漸引起了入們的非議。多數反對者認為,這些行為嚴重侵犯了瀏覽者的個人隱私,商業網站捜集資料的行為開始受到限製。一些企業不得不轉而通過開展商品知識競賽、猜謎、向卷調查等方式收集用戶資料。
收集資料難,對資料分析、歸類、管理更難。為了達到營銷目的,市場人員必須對數據庫信息進行分析,了解每個登記者的興趣愛好,然後將每個記錄分類,建立數據庫。這是細活,需要企業的日積月累,幾十萬用戶的詳細資料庫的建立,有時需要幾個月,乃至幾年的時間。’
障礙二:營銷郵件的針對性不夠。由於資料數多繁雜,分析員很難精確地對資料分類。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企業通常以批量發送的方式,盲目地向用戶散發營銷郵件,根本無法達到更有針對性的目標。例如,一家機票代理商收集到某用戶經常作商務旅行的信息,於是就開始向這位用戶發送機票打折信息。然而,由於對這位商務人士的信息掌握得較少,信息的目標性很差:已有的資料顯示,該用戶常住北京,通常飛往上海、廣州兩地出差,他最希望的自然是由北京飛往這兩地或是這兩地飛往北京的打折機票的信息。但機票代理公司卻給他發去了許多無用的信息(如從哈爾濱到北京的機票打八折,從長沙至成都的機票打七點五折……)。於是,用戶將該郵件視作垃圾郵件丟人了“垃圾筒”。如果機票代理公司仍繼續給他發送類似的郵件,該用戶可能還要將其地址列入拒收郵件列表。這家公司也許就此永遠地丟失了一位潛在客戶。
怎樣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麵,企業應選擇讓用戶以自願加入的方式訂閱郵件,用戶自願訂閱營銷郵件的效力要高得多。在這一基礎上,企業還應該向用戶提供取消訂閱的選擇;另一方麵,在發送營銷郵件前,企業應通過軟件或人工對用戶資料進行細致分析,弄清其真正需求,然後篩選那些迎合用戶需求的信息。這樣用戶才不至於將企業加入“郵件黑名單”,企業與用戶的關係才能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