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宣武科雜事二(1 / 2)

“玉堂兄,明日宣講,還是煩你代勞吧。”

“這……如何使得?已承過老弟一回情,豈可造次?”

“玉堂兄卻是多慮了,這兵書在下尚且不解,如何宣講,你這是在幫我……盼勿推辭才是。”

“唉……既如此,多謝老弟了。”

中午時分,四周靜謐,賈瑋簡誠二人在堂中邊吃邊聊話兒。

不覺間,來到宣武科已近兩月,在人際上,賈瑋倒是與簡誠最為接近,一來倆人中午用飯時總在一起,相處的時間比別人多些;二來說起話來,倆人竟頗為投機,有點忘年交的意思。

在包括王守仁在內的八人中,唯有賈瑋、吳禹、簡誠三人離家較遠,其餘五人就住在附近巷子內,不過走幾步路就到,因此平日裏總是回家用飯,有時也接受吳禹之邀,到花月樓用上一餐兩餐的,但總之在衙門內用飯卻從不曾有。

吳禹呢,不用說,將花月樓當成家了,中午從不見他的影子,偶爾下午還喝得醉醺醺的進來,王守仁自然大皺眉頭,也曾婉言勸過一二回,那邊仍我行我素,又不好拿他怎樣,也隻索罷了。

各人情形如此,因此留在衙門內用飯的,賈瑋簡誠二人而已,將帶來的飯菜拿到本房的大廚房內熱一熱,倆人回到堂中,邊吃邊聊,倒也是一件愜意的事兒。

對於簡誠,賈瑋其實是頗有些同情同時也有些佩服的,他是成德七年的二甲進士出身,名列二甲第十二名,進士分為三甲,一甲為狀元、探花、榜眼,僅三名而已,往下就是二甲,二甲第十二名就相當於在全國考試中名列第十五名,這是何等了得的成績,而他當時年僅二十六歲,俗話說五十少進士,極言進士之不易,他如此年輕便已高中二甲十二名,從中更可看出他委實天資聰穎,學識不凡。

不過,由於簡誠性情清高,不識為官之道,曲意奉迎上司的事更是做不來,仕途上自是不暢,先是各衙門間任過一些無關緊要的差遣,最後被丟到宣武科這種地方當個閑曹,官階上,中了進士後原就是正七品官,到如今還是正七品,二三十年間居然不升不降,也算是咄咄怪事了。

丟到宣武科後,當時三十來歲的他心灰意冷,也漸漸和光同塵,與一眾同僚得過且過,甚至放下讀書人清高架子,在家中弄個鋪子,做起了小買賣,用以貼補家用。

說起來,他家中的日子還是頗為拮據的,雖說一年有上百兩的收入,但拖家帶口的,正室一人,側室倆人,兒女共有七人,大兒子已然成家,添了一雙兒女,連同一個男仆,一個女仆,如今共有一十七口人,全指望他一人的俸祿養家,平均下來,攤在每人身上的花費一年也不過七八兩銀子。

簡誠的大兒子名喚簡秋,學業上不如乃父遠矣,二十出頭了,連個童生也未考上,如今成了家,簡誠也斷了讓他求取功名的念頭,但也舍不得這個文不文武不武的大兒子出去熬活受苦,於是便借著自家院子臨街的優勢,開了間鋪子,讓簡秋與兒媳婦經營,也算臨時安頓了簡秋的生計,當然,因未曾分家,這筆收入的主要部分還是用來貼補一大家子的家用,小倆口不過是略攢幾個小錢。

大約是不善經營,鋪子的生意始終一般,一個月的收入也就是二三兩銀子,簡誠也是無奈,同僚偶爾笑問起來,便總說要關了鋪子,但事實上並無這等打算,二三兩銀子雖少,好歹聊勝於無,再則大兒子簡秋也有個事兒做,省得沒著沒落的,愁死個人。

鋪子剛開張半年,加上這筆收入,也絲毫改變不了家中拮據的情形,若在鄉下,一十七口人,百來兩銀子自然過得不差,但這是在城中,並無自家種的糧食菜蔬,色色都要花錢,且又是物價最貴的京城,也隻能算是勉強度日了。

賈瑋得知他家中情形,自是有心幫他,宣武科中每月定期宣講兵法,禁軍中下階軍官輪流前來聽講,王守仁在內的編修們也是輪流講授,以使敬茶費公平分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