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收益翻十倍的長牛股:價值投資時代的選股策略33(1 / 3)

第六章 做一個理性的價值投資者

價值投資謹記。就像要享受飆車的快感就必須背負安全駕駛責任、熟讀操作手冊一樣,如果投資人決定要采取價值投資策略,就必須切實遵守以下原則:

——在沒有確定是否將投資股票當作是經營企業之前不要輕言投資。

——靠自己的勤奮努力分析標的公司的基本麵狀況,同時也分析你所不喜歡的公司的基本麵,使自己成為對該公司或產業最明白的人。

——如果你沒有準備最少要持有股票超過五年以上,就不要輕言采取價值投資策略。對講究投資安全的人來說,持股時間越長,其安全保障越大。

——投資組合切忌融資。切記,突然而來的金融風暴以及隨之而來的保證金追討,將可能使未來有可能大獲盈利的投資組合化為泡影。

——修身養性以配合執行價值投資策略。作為價值投資人,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努力去了解你的投資標的。如果你願意比一般投資人付出更多的精力來分析標的公司,體就會掌握更大的競爭優勢。然而遺憾的是,許多投資人寧願花時間無聊地追逐當下市場狀況,也不願意花時間去研讀公司的年度報告。但是請相信,一味相信股票市場上那種東拚西湊的小道消息或慣於用一些旁門左道來作為投資策略,是絕對比不上花幾十分鍾閱讀投資標的公司的最新營運和財務報告來得更加實用有效。

從別人智慧的結晶中吸取精華。從別人智慧的結晶中吸取精華,而不是自以為可以坐著,單憑幻想就知道天下所有的事情,沒有人有這麼聰明。建議投資者讀一點格雷厄姆等投資大師的書,對價值投資理念進行深入的研究。你可以從別人的投資理念中學習到許多東西,充分吸取別人身上最好的東西。遺憾的是,許多人非常排斥學習任何新知,也不用別人經過實踐證明是有用的知識,固執地拒絕改變自己的想法。

學習價值投資學派的典範。價值投資法則其實很簡單,但令人費解的是很少人願意使用它。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是:如果價值投資法則是對的話,那為什麼股市上還有這麼多投資人仍然堅持用非價值投資的方法來進行投資?可以作出解釋的是,科學進化的過程並非很順利,雖然人們直覺上認為科學發現的過程就是將新的發明像砌磚一樣加在已知的發明之上,但科學的發明經常是建立在危機發生的基礎之上的,隻有當危機來臨時,科學的發明創造才得以被社會用來治理危機而被承認。因此,構建一門新的科學,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將當時的主流思考模式和典範徹底去掉。曆史的演變似乎正好契合E述的認識,哥白尼的理論推翻了當時以地球為宇宙中心的看法,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使歐基米德幾何學相形失色。從這些例證中可以看出,每個典範在被轉移前通常都會經曆充滿危機的時代。

當前,在中國股市爭論不休的到底是廣泛分散投資組合好還是價值投資組合好的問題,正是上述那種觀念準備轉移的危機時刻。在典範轉移前,我們會先看到一些異常的事物出現。例如,在美國學術界,一直試圖將巴菲特及其投資學派當作是異類人物和流派來看待,他們把巴菲特及其流派僅僅看成是一個成功的特例,未來恐怕很難再出現巴菲特現象。有些經濟學家再度套用他們最經典的猩猩例子來加以比喻,他們說:“如果你將足夠多的猩猩放在一間房間裏,從統計學觀點看,很有可能其中就有一隻會有所謂的‘巴菲特現象’。”

如果上述經濟學家的比喻是合乎邏輯的話,那麼他們又如何解釋凱恩斯、費雪、蒙格、辛普森、魯安等眾多投資大師脫穎而出的現象呢?他們又如何解釋這些大師間的傳承現象呢?在現在中國股市發生的分散投資組合和價值投資組合孰優孰劣的爭論,非常像當年美國的情形,新的價值投資的典範隨著大牛市、長牛市的到來正在成形,隻是早已駕輕就熟的既有投資模式在投資人腦中根深蒂固,如今要馬上接受典範轉移,不論從心智、情緒和經費上來說的確都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和不菲的代價。

曆史上發生過的典範轉移和更迭事件,常常需要數年、數十年甚至幾個世紀才能完成,因為需要足夠的時間來教育和爭取新的支持者。當舊典範已經確定不符合新時代的要求時,新典範才得以大舉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巴菲特價值投資學派的那些大師們在過去幾十年裏正是通過親身的實踐,才有了今天享譽世界的投資績效。他們這種在典範轉移中表現出來的偉大特質,難道不值得我們今天的投資者學習嗎?

價值投資法則的精髓

被公認為當今世界價值投資之父的美國人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首次在其1934年的原創性論文《證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中提出了價值投資觀念。就在這本確立起他“價值投資之父”地位的書裏,格雷厄姆把客觀理性注入到投資文化中。格雷厄姆認為,如果投資人購買資產時不預先評估其內部結構是極不理性的。他主張投資就像買一輛花費不菲的汽車一樣,你先要踢踢輪胎,檢查一下引擎,然後告訴車行“這輛車我買下了”。踢輪胎看似一個簡單的做法,卻蘊涵著價值投資的精髓。在投資人買進股票時,好的投資研究可以導致好的判斷,支付公平的價格才能獲得優厚的利潤。隻有真正的價值投資人,才是真正會看價格的人,因為他們是絕不願意以高於公司價值的價格來購進股票的。換言之,投資人要戰勝市場,享受非凡的獲利,就必須用低於股票價值的價格買進增長股。

這裏所說的“價值”究竟指的是什麼?在證券市場上,“價值”這個詞已經被投資者用濫了。數以千萬計的投資人和眾多基金經理都聲稱自己是“價值搜尋者”,但交易的記錄卻顯示,他們中大部分人充其量隻是一個市場股票交易員,他們尋求的隻是哪一隻股票暴漲能夠增加獲利的機會,對他們來說,價值隻是一件漂亮的外衣。這裏我們要為“價值”一詞正名,給出在金融與法律意義上明確無誤的價值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