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股市心理學的啟示
本質上講,在中國長牛市道裏的股票投資,不僅僅是如何采用一套卓有成效的炒股方法的問題,它更是投資人人格心理特征的一種展現,是由經驗、知識和渴望獲利所形成的心理狀態的一種“合力”結果。投資者在股市裏是純粹的價值搜尋者,就像他們在外麵吃一頓晚餐,在超市購買各種商品,在車市裏挑選新車,在房市尋找自己喜愛的房子一樣,他們是不願支付超額價格去買一隻還在高位的股票,或輕易賣掉一隻還剛剛在底部價起步的股票。那麼,在長牛市裏,又如何分辨價值型投資人和非價值型投資人的不同呢?答案可以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去找:
——價值型投資人會去租一盤3元的錄像帶,而不會跑到電影院支付120元看一場同樣的電影。
——價值型投資人會等待豐田或福特車降價促銷時,將開了多年的舊車換購成新車,而不會在新車型剛剛麵市的時候就趕去湊這個熱鬧,因為新款車將意味著要支付多得多的錢。
——價值型投資人會購買一包簡裝無牌子的麥片,而不會去買一盒包裝精美、所費很貴的品牌麥片。
——價值型投資人會在春天或夏天季節以5折的價格買進冬衣,以便等到來年冬天時穿,而不會在冬天時跟著大多數人一樣衝到商店裏高價搶進冬衣。
——價值型投資人不會購買標價幾百元的比尼填充玩具,而會以更低的價格買下仍然會使小孩玩得很盡興的普通玩具。
這些消費行為模式和我們今天在中國的股票市場投資有關聯嗎?有!上述各例中,價值型消費者總是設法尋找低價買進的機會,或去尋找價格較低的替代品。我們絕不應將這類行為視為貪圖小便宜,相反,他們的消費行為反映出不願意為商品支付超過“公平市場價格”的心理和觀念。當然,公平市場價格這個概念是難以捉摸且又十分主觀的,要設定一個公平市場價,就必須在買進前判斷該商品的價值。例如,在決定租借錄像帶而不去看電影時,消費者就必須先設定花20元看一場電影實在太貴的觀念,自然,花二三元租借錄像帶就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同樣,消費者不去購買標價30萬元的別克轎車,而是在幾年後當中國兌現降低關稅承諾後市場出現了大幅降價後再去買汽車的消費策略。這時,消費者一定就會覺得它非常物有所值。事實上,上述例子都說明了一個共通點,即以低價買進好的商品,或者買進同質的替代品,這比高價搶進同樣的東西要劃算得多。
與上述消費實例相同的投資案例,我們都可以在巴菲特及其他價值投資學派的人身上看到縮影。他們相信自己的成就靠的就是研究而不是運氣,他們的決策源自自身的縝密思考,而從不受短期事件影響而情緒化地進入或撤出股市。他們了解股市風險的本質,而且有信心接受市場的結果甚至是殘酷的結果。在中國股市大牛市的今天,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就要大力倡導巴菲特等人的這種體現價值投資理念的情緒特征。作為價值投資者,你必須特別注意自身的心理修養。我想,一個有良好價值投資素養的投資人應該做到:
1.視股票投資為正規事業。巴菲特說:“投資人最重要的就是以合理價格,投資一個業務單純、前景明確,未來10到20年能夠穩定獲利、高速增長的公司。經過時間驗證,你會發現隻有少數公司才合乎這種標準。一旦發掘出這類優秀公司,就該大舉投資。”巴菲特坦言:“如果沒有找到我願意將十分之一資產投人並持有的股票標的時,就什麼都不買。因為如果我不想投資很多,就表示這個投資標的不怎麼樣。”
那麼投資人到底應該持有多少隻股票合適呢?巴菲特認為,必須視每個人的投資策略而定。如果你具備分析和評估企業的能力,就沒有必要分散持有太多股票。那些廣泛分散投資的人通常都不知道自己真正在做什麼。其實並沒有什麼硬性規定要求投資人必須在每個產業上都有投資,你不必為刻意分散風險而持有四五十隻甚至一百多隻股票。巴菲特表示:“過分分散的投資分散了對個別績優股票的集中持有,從而使整體獲利空間受到擠壓。如果你所投資的績優公司財務風險低,而且具有長期獲利的發展前景,那麼為什麼還要將資金分散在其他標的上而不加倉現成的績優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