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收益翻十倍的長牛股:價值投資時代的選股策略29(2 / 2)

所謂指數,通常是許多不同股票估價變動的綜合反映,指數型基金理論正反映出指數的這種精髓,即經理人的操作方式就是廣泛持有指數成分概念股。傳統的股票型共同基金每天可能要進出上百種股票,目的就是要用持股多樣化的方式來分散投資風險。

一直以來,人們都知道要用分散且多樣化的方法來進行投資,但也同時麻木地接受了這種方式給投資者帶來的平淡無奇的投資結果。雖然無論是積極型還是指數型投資,都是依照分散投資的操作原則進行的,但它們均無法提供更高的報酬。聰明的投資人不禁要問:我們真的願意繼續接受這種與市場平均獲利水平持平的報酬結果嗎’還有什麼其他辦法能夠賺取更高的投資報酬嗎?

一個全新的投資理念

對於市場上長期以來使用的積極型與指數型這兩種操作方式,巴菲特究竟是如何看待的呢?如果一定要他選擇的話,我們相信,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指數型操作方式。因為站在投資人角度來考慮,他們通常對企業的營運狀況不甚了解,但他們又希望能從投資股票中獲利,並且投資風險越低越好,而指數型操作法正好符合了這些要求。巴菲特以他獨特的聲調說;“以一個門外漢的投資人來說,想要勝過專家操作獲利,可以用定期定額方式投資指數型投資組合。”然而,巴菲特話語一轉,鄭重地提出了可供投資者選擇的第三種方式,他的這種投資方式不僅有別於積極型的投資方式,獲利甚至超過了指數型投資方式。這種新的投資策略,我們在這裏稱之為“價值投資方式”。

巴菲特通過多年來的研究與實踐所發展出的這套獨特的投資方法,核心就是如何將資金投注於表現優異企業的股票。如果企業營運狀況良好,同時經營者又有智慧,這家企業的股票價格遲早會對營業收入的表現作出正麵反應。所以巴菲特不隻參考股票價格的走勢,他更用心追蹤企業營運狀況和評估企業管理者的實力和企圖心。

實際上,評估企業的價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要收集、分析種種相關的營運資料,這是相當費時、費精力的。盡管如此,巴菲特仍認為,吃力的評估工作所需的時間和精力卻仍然要比花大量時間想方設法搞到其他旁門左道的辦法要來得有效得多,而且可能終生受益無窮。

巴菲特采用的評估過程是首先檢驗自己的投資原則,再檢驗投資標的條件是否與投資原則相符合。我們羅列了巴菲特的投資原則,投資者也可以將它們看作是檢驗投資標的質量的重要工具表。其中,每一項原則都是一個可以獨立使用的分析工具,把所有這些原則通過分析結果加以整合,便可以有效地找出哪家公司最有可能具有不錯的營運表現。

如果仔細根據這些投資原則來評估投資標的,投資人自然而然地會找到符合巴菲特價值投資原則的好股票來,因為依照這些原則篩選出來的企業,過去必定有長久優良的營運記錄、卓越的經營管理團隊和穩定的未來獲利能力,而價值投資的觀念就是將資金集中投資在符合這些原則的績優企業上。而從數學演繹出來的“概率”,便是巴菲特價值投資的理論基礎。有關這方麵的內容,我們將在第六章做詳細的闡述,並說明如何將其應用於投資實務上。這裏,讀者隻要先把“績優企業”和“概率”這兩種選股標準牢記在心就可以了。通過訓練,我們完全可以找到信譽良好、前景不錯的績優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