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收益翻十倍的長牛股:價值投資時代的選股策略28(1 / 3)

第六章 打敗大盤:學習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策略

在長牛市道裏的投資策略就是要像投資大師巴菲特一樣:(1)在大眾瘋狂買進的時候賣出,在大眾瘋狂賣出的時候買進,甚至在局麵似乎越來越好的時候保持一種懷疑的態度;(2)用平常心來看待長期盤升途中的短暫回調,每一次回調,就是果斷逢低吸納的好機會;(3)集中投資於中國最優秀的幾家企業,一旦買入,保持投資組合至少五年不變;(4)做好充分心理準備,不論短期股市如何震蕩,都對自己所持有的股票充滿信心,長抱不放。

巴菲特投資簡史

在美國,沃倫·巴菲特被尊為金融界的上帝,他的財富僅次於比爾·蓋茨,但他的投資聲譽卻是名副其實的全球第一。他的身上表現出了太多普通人的特質,例如,每次出國旅行,他的飲食總是老一套:午餐和晚餐吃牛排,每天喝6小瓶帶櫻桃味的可樂。他是億萬富翁,但神態像個在大平原上種植玉米的農民。他穿著隨便,對奢侈品毫無興趣;厭惡高級餐館,從未沾過一滴酒……他唯一的樂趣是積聚財富。

盡管年輕的巴菲特是個數學天才,但是,他對金融的癡迷程度仍讓他那虔誠、節儉的父親感到非常吃驚。他的父親從事的是替人理財的事業,卻對積累財富本身沒有任何興趣,他希望他的兒子有朝一日能成為一名神職人員。但是,他卻發現他的兒子對金錢的力量非常著迷,像是被其咒語所鎮住了似的。年輕的巴菲特不會有真正的宗教信仰,對他來講,重要的是合理性、事實、數字和金錢。

巴菲特八歲的時候,便開始閱讀有關股票市場方麵的書籍,他曾說過,他在六七歲時就對股票產生了興趣。“我心中一直有這樣一種遺憾,那就是我沒有更早一點就開始做股票。”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對股票市場的癡迷有增無減,他開始繪製股票市場價格升降的圖表。“我對與數字和金錢相關的任何事情都非常感興趣。”巴菲特這樣說。後來他把股票市場價格升降圖表和大多數偏離公司基本麵分析的東西都叫做“小雞走路的痕跡”。

巴菲特10歲的時候,開始在他父親的經紀人業務辦公室裏做些像張貼有價證券的價格、填寫有關股票及債券的文件等事情。1942年4月,11歲的巴非特開始小規模地購買股票。他以每股38美元的價格,購買了3股受歡迎的城市服務股票。當時,這就是他的資本淨值。小巴菲特還說服他的姐姐多麗絲和他一起投資。他回憶說,在和姐姐一起走在去露絲黑爾上學的路上,“她總是提醒我說,我還沒有作出任何成績”。所以,最終他以每股40美元的價格拋出了他的股票,扣除傭金後,他賺了5美元。幾年後,受歡迎的城市服務股票的價格飛漲到每股200美元。

巴菲特一直關注著股票市場的變化,計算以有利的平均價格買進或賣出股票來賺取高於平均價格的差價利得,並且,他已經意識到,他對股票市場的估計要比其他人更加敏銳、精明得多。在接受《福布斯》雜誌采訪時,巴菲特曾說:“我11歲時就對股票非常感興趣,那時,我在哈裏斯·尤浦漢姆公司打工,負責在木板上做標記。我父親是那裏的股票經紀人,我負責全麵工作,從股市行情提示到繪製圖形資料,所有的一切都由我來做。當做完這一切後,我就拿起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來讀,閱讀這本書就好像是在茫茫黑夜裏看到了來自遠處的燈光。”

巴菲特的母親布萊恩特夫人回憶說,巴菲特始終都對股票市場懷有濃厚的興趣,“對此我從未有過絲毫的懷疑,但也從來想到他會獲得如此大的成功。即使在當時,人人都承認他在股票市場方麵有出眾的才華和獨特的見解”。甚至當巴菲特在他的臥室裏開辦他的合夥公司時,這一舉動也並未引起家人的反對。“我們當然認為,他清楚自己在幹什麼。”布萊思特夫人說。

巴菲特的老朋友卡羅爾·盧米絲是一位從1954年開始一直為《財富》雜誌撰稿的新聞記者,她說,少年時代的巴菲特就能把《賺1000美元的1000種方法》這本書背下來,尤其是對本·尼威特機器充滿幻想。他想象自己能從一台機器開始,使他的盈利漸增到幾千美元以上。盧米絲和巴菲特的聯係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當時卡羅爾·盧米絲的丈夫約翰是紐約市曼哈頓區第一公司華爾街短期基金經理,他到奧馬哈和巴菲特商談完有關商業事宜後,對他的妻子說:“我認為,我剛剛見過的那個人是這個國家最精明的一個人。”

投資者菲爾·卡雷爾是哈佛大學的畢業生,他也稱巴菲特是“美國最精明的人”,紅杉基金會的比爾·瑞恩稱巴菲特為“美國最精明的家夥”,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前任執行總裁傑克·韋爾奇曾把巴菲特叫做“世界上精明的人”,總裁飛機公司首席執行官瑞奇·薩恩徒利說“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比沃倫·巴菲特更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