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收益翻十倍的長牛股:價值投資時代的選股策略27(1 / 2)

第五章 投資者的非理性

投資心理學的研究是希望通過心理學理論來分析市場是否有效率。在股市投資中,非理性的思考和行為包括:

1.過分自信。許多心理學研究都指出,投資人的誤判通常發生在他們過分自信的時候。如果你對一群駕駛員進行問卷調查,問他們是否認為自己的開車技術優於別人,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會說他們是最優秀的,從而也留下了到底誰是技術最差的駕駛員的問題。我們再舉另一個醫學方麵的例子。一般來說,醫生都相信自己有90%的信心能夠治愈病人,但事實卻表明成功率隻有50%。其實,自信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但過分自信則要另當別論。當投資者在處理個人財務事宜過分自信時,其殺傷力尤其大。過分自信的投資人不僅會作出愚蠢的投資決策,同時也對整個股市產生間接影響力。

通常,投資人在股市上都喜歡表現出高度自信,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比其他人更聰明,更能獨具慧眼挑選能賺錢、能生金蛋的股票,或者在決定買基金時能選擇可以打敗大盤的投資基金或經理人;他們往往高估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操作技能,而對不符合自己但最終被證明是對的預期和設想或加以排斥,或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他們隻思考身邊隨手可得的信息,而不去收集鮮有人獲得或難以獲得的更深入、更細微的信息;他們熱衷於市場小道消息,而這些小道消息常常促使他們信心百倍地踏入股市。

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投資人的這種過分自信?理論上說,在大牛市裏,投資者應該買進而且長期持有股票,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卻發現有太多的投資人在做著短線交易,甚至可以說這類短線市場行為已到了猖獗的地步。即便在大開價值投資風氣之先的投資基金那裏,市場短線操作行為也十分普遍。大多數投資者和基金經理人都認為自己有很好的信息渠道和信息的數量、質量,似乎他們用“高拋低吸”手法進行炒作,其成績一定超越別人。

太自信可以用來解釋何以市場中有如此眾多的投資者會在市場中犯錯的原因。他們從所謂的市場信息中獲得信心,進而認定自己的判斷不會有錯。假如市場巾所有的投資人都認為他們得到的信息是正確的,而且認為自己知道一大堆其他投資人都不知道的信息,其結果必然導致大量衝動的短線交易。這足產生股票市場波動或大幅波動的一個主要原因。

過分自信不但能用來解釋在當前中國股市大牛市格局裏為什麼還有過度短線交易行為,也可以用來解釋過去市場上所經曆的種種反複無常的行為。過分自信的結果必然滋生過分非理性的市場投資行為。但可惜的是,盡管有理智人士不斷呼籲大家用價值投資眼光來看待當今中國的長牛市,投資者還是爭先恐後地不斷進行著繁複且耗費成本不菲的短線交易。

2.過度反應。過分自信的極致就是過度反應。如果投資人過度反應行為形成合力,便造成整個股市的大幅震蕩。關於過度反應,國外統一理論模型(unified theory model)對此進行了解釋。統一理論模型假定市場由兩種有限理性投資者組成,他們分別是“消息觀察者”(news watchers)和“趨勢或動量交易者”(momentum traders)。消息觀察者基於他們自己掌握的信息進行預測,而不是根據價格的信息進行預測。趨勢交易者恰恰相反,他們隻根據近期的價格變化進行預測,而不關心其他信息。模型假設私人信息在信息觀察者之間逐步擴散,之後趨勢空易者介入導致價格達到峰值,繼而價格將長期反轉,即為過度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