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裏關係是每個人都會碰到的一種普遍關係,現在都市裏生活節奏加快,人與人的接觸很小心,鄰裏關係尤為敏感。好的鄰裏關係等於為自己添了左膀右臂,在困難的時候,可以得到鄰裏的幫助,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思想得到溝通。反之,不好的鄰裏關係會招惹許多麻煩。可見鄰裏友好相處是門藝術。
怎樣搞好鄰裏關係呢?我們認為鄰裏間交往要遵守以下原則。
(1)主動交往
社會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在人際交往中有一種“彼此相倚”現象。在陌生人之間,開始如果沒有人打破沉默的話,往往大家都默不作聲;如果有人談笑風生起來,於是其他人也會很快響應。就是說,大家都相互示範。鄰裏間的交往也是如此,如果誰也不去主動交往,可能彼此間就一直“不相往來”下去;如果有一個主動些,大家彼此就會親熱起來。主動交往不僅是鄰裏交往的開端,也是鄰裏友好交往的基礎。
發展融洽的鄰裏關係的關鍵在於鄰裏之間勤交往。人際交往是互動的,隻有在互動中人們才能彼此加深了解,深化感情。不妨和鄰居聊聊家常,主動說一些他們感興趣的問題,找出雙方的興奮點和共同點,常向鄰居老人問好,招呼鄰居孩子等。鄰居若來串門要表示歡迎,有可能的話,可安排一些共同娛樂的機會。做了新鮮別致的食物,也不妨讓鄰居嚐嚐,使鄰裏關係更融洽。交往不宜打擾別人的工作、生活。
(2)“不幹涉內政”
人們常用“親如一家”形容鄰裏關係之好。鄰裏之間有時因興趣相投,談話投機或相處時間較長,經常互相幫助,形成了比較親密的關係。這種鄰裏友誼給雙方都帶來了許多方便和愉快。但這種友誼再深也隻是鄰裏之間的友誼,而不能忘了“不幹涉內政”這條原則。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界限,“不幹涉內政”是鄰裏交往的界限。生活在社會上的人,既有共同的社會屬性,又有其獨立的人格品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動範圍,不同的人其活動圈永遠不會完全重合。個人身上的事,隻要不危害社會,不危害他人就沒有究底的必要。諸如生理缺陷、私生活、家庭狀態和宗教信仰等,那是個人的人身權利,鄰裏間關係再好都不能妄加評論,更不能以個人感情代替他人的意誌,否則就會出現好心無好報的現象。在經濟上應當清清楚楚,如果借錢善忘,時間長了也會引起人家的反感。鄰居夫妻吵架,無論哪方有理無理,做鄰居的也隻須勸說,講些道理,切不可站在一方立場上幫著另一方吵。為什麼有些關係密切的鄰裏,忽然關係惡化了,甚至反目成仇,原因就在於超越了鄰裏交往的界限。
(3)嚴於律己,禮讓在先
嚴於律己就是在交往過程中,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要以身作則,講究禮讓,注意維護環境衛生、公用電燈等共同利益。不為自己的快樂和方便而去影響別人。如公用的廚房、走廊、庭院不多占用和堆放雜物;又如,娛樂或幹家務時,聲音不要太大,以免影響或幹擾別人的生活,尤其是休息時間。嚴格要求自己是一種文明的、有修養的交往方式,也是人際交往中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
常言道:“愛人者恒愛之,敬人者恒敬之。”指的就是高尚的道德修養在人際交往中的感染作用。鄰裏間如果能做到嚴格要求自己,克製利己欲望,彼此禮讓,不怕吃虧,就會減少或避免矛盾的產生。
(4)熱情幫助,相互理解
鄰裏之間要主動、熱情,相互幫助,不能關起門來對鄰裏的事不聞不問。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鄰裏的老人、行動不便的病人以及其他有生活困難的人,要主動幫忙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困難,使他們感到鄰裏關係的溫暖。
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基礎在於相互尊重,如果你希望別人尊重你,你必須對別人尊重,相互幫助、相互尊重是改善和發展鄰裏關係的重要手段,理解他人和克製自己是一致的。如果鄰裏是天南地北地湊到一起來的,性格各異,愛好不同,生活習慣也千差萬別,就更需要彼此理解和尊重。
要有好的鄰裏關係還要注意:不要打探別人的隱私,不要風言風語說閑話,尤其是不要在鄰居甲麵前議論鄰居乙,也不要在鄰居乙麵前數落鄰居甲,避免搬弄是非。同時鄰居之間要相互信賴,不可偏聽偏信,不可“失斧疑人”。鄰裏間出現矛盾,往往是出於誤會,或是自己的心胸狹窄,好猜疑。
如果人人都遵守鄰裏間交往規則,那麼鄰裏間的矛盾就會大大減少。一旦與鄰居發生矛盾或誤會時,若非原則問題,以“息事寧人”為好;若確有症結也應主動與對方心平氣和地商談,在相互諒解的基礎上尋求解決的方法,最忌賭氣發火,惡語傷人。隻要抱著以和為貴的態度,矛盾就不難解決了。酒與汙水定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汙水裏,得到的是一桶汙水;把一匙汙水倒進一桶酒裏,得到的還是一桶汙水。管理學上把它稱為酒與汙水定律。酒與汙水定律告訴我們,一桶酒,哪怕隻倒進一匙汙水,這桶酒也會變成汙水。朋友是一生中影響我們最深的人。我們交友也是這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朋友”一詞在現今越來越得到人們的揣度。雖然大家都說隻要生命存在,“朋友”就會在生命中紮根,但還是有太多的人因為交友不慎而走上了扭曲的人生道路,因為朋友的背信棄義、相互攻擊、拆台而感歎人間的蒼涼!
人人都有吸收他人思想、模仿他人行為的本能,朋友如果有不良嗜好,那麼自己會在不知不覺中染上這些惡習,而且輕易無法改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把自己置身於卑鄙小人中,要不了多久,自己也成了小人;把自己置身於品德高尚的人中,自己也就進步很快。格林伍德曾感歎:“我寧可獨自一人,沒有朋友,也不與那些庸俗卑劣的人為伍。”魯迅贈瞿秋白言中也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看來,擇友的確是我們一生中的大事。
有位哲人說過這樣的話:如果要求我說一些對青年有益的話,那麼,我就要求你時常與比你優秀的人一起行動;就學問而言或就人生而言,而是最有益的:學習正當地尊敬他人,這是人生最大的樂趣。結交一流人物能讓自己更強,經常與有價值的人保持來往,回避沒有價值的人際關係,這不是庸俗,這是你向上的力量。多與有益的人相結交,結交成功立業的前輩,往往能夠轉變一個人的際遇。結交那些希望你快樂和成功的人,你就在追求快樂和成功的路上邁出了最重要的一步。同樂觀的人為伴,能讓我們看到更多的人生希望;結交比自己優秀的朋友,則能促使我們更加成熟。
多結交成功的朋友,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比自己先成功一步的朋友身上。這樣,你既有結交的機會,也容易領略到對方的內涵。自己戰勝自己往往是人生中最持久、最難決出勝負的艱苦戰役,但如果我們擁有許多成功的朋友,在這場看不見摸不著的戰役中,就很可能輕易取勝,因為成功者已經告訴了我們取勝的訣竅和方式方法。既然是成功者的方式方法,我們無須過多地懷疑和憂慮。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隻有性情相近、脾氣相投的人,才能走到一塊兒成為朋友。如果對方的朋友都是一些不三不四、不倫不類的人,他的素質不會太高;如果他結交的都是些沒有道德修養的人,他自己的修養也不會太好。有的人交朋友以性格、脾氣取人,能說到一塊就是朋友;有的人則以追求取人,有相同的追求就能成為朋友;有的人則因為愛好相同而走到一起。但無論如何,隻有二人修養相當、品質差不多時才能成為永久性的朋友。所以,了解一個人的朋友也就了解了這個人。
想了解一個人,還可以觀察他是怎樣對待別人的。
人在得意的時候,特別愛訴說他與別人在一起交往的情景,他說的時候是無意的,不會想到他與被說人有什麼關係,所以,一般比較真實。
如果對方當著你的麵說自己如何占了別人的便宜,如何欺騙了對方等等,那你以後就得對他注意一點兒,有可能他也會這麼對待你。
還有一種人比較圓滑,好像很會處世似的,往往是當麵一套,背後一套,當著你的麵說你如何如何好,別人如何如何不好。聰明的人就得注意這種人了,因為他在背後說人壞,就有可能在你背後說你壞。
而有一種人可能當麵批評你,指出你的缺點來,卻又在你麵前誇獎別人的優點,你也許不願接受他這種直率,但這種人卻是非常可信賴的人。
另外,看一個人如何對待妻子、兒女、父母,就可分析出這人是否有責任感,自私還是不自私。
你可以通過他是否按時回家,有急事時是否想著通知家人,說起家人時感覺是否很親切等等,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他對家人的態度。一個不把家人放在心上的人是不會把朋友放在心上的。這種人往往心裏隻裝著自己,隻關心自己的得失安危,根本就不會想到朋友。所以交往時要注意盡量不要與那些沒有責任感或家庭觀念的人結交。
交朋友,要結交懂得自尊自愛的朋友。因為一個人如果不自尊,便無法尊敬別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假使我們所結交的朋友都是懂得自尊自愛的人,相信大家都會互相尊重的。
與身心健全的人交往,不僅可以使自己得到別人的尊敬,而且也可以促進自己的身心健康,提高品德修養。
有自尊心且身心健康的人,通常都有很強烈的個人主義意識,不喜歡輕易附和別人的意見。但其具有誠實的本性,不僅能忠實於自己,也能忠實於朋友。
而且,他們為了保護自己,常常會表現出很強的自尊心,但這種自尊並不是我們一般所謂的“傲慢”,而且也絲毫不含一點“輕視”別人的意味,隻是事事自己做主,不容他人插足而已。並且,這種人是無法忍受他人欺侮的,一旦有人欺侮他,就一定會遭到激烈地反抗!
另外,他們的心態一直很穩定,能與人愉快相處,以整體的觀點來說,這種人是屬於和藹、意誌高昂的類型。他們的生活情形如下:
(1)工作很賣力,而且也有經濟獨立的能力。
(2)過著安定、快樂的家庭生活。
(3)能盡情地享受生活樂趣及休假的閑情。
(4)健康情況良好,很少生病。
(5)常受到人們的尊敬及喜愛。
(6)很清楚自己的能力,而且能將自己的感情表達給別人知道。
(7)能控製自己,因此,對自己的缺點並不十分苛求。
(8)能享受過去及現在的生活,對於未來也充滿希望。
有自尊心且身心健康的人不僅能在工作崗位上盡忠職守,而且也能在人生的過程中,享受到真正的樂趣。如果我們本身就是一個有自尊心且身心很健康的人,一定能夠很輕易地分辨出別人是否和你具有同樣的性格。要做好人,須尋好友
一隻虱子常年住在富人的床鋪上,由於它吸血的動作緩慢輕柔,富人一直沒有發現它。一天,跳蚤拜訪虱子。虱子對跳蚤的性情、來訪目的、能否對己不利,一概不聞不問,隻是一味地表示歡迎。它還主動向跳蚤介紹說:“這個富人的血是香甜的,床鋪是柔軟的,今晚你可以飽餐一頓!”說得跳蚤口水直流,巴不得天快黑下來。
當富人進入夢鄉時,早已迫不及待的跳蚤立即跳到他身上,狠狠地叮了一口。富人從夢中被咬醒,憤怒地令仆人搜查。伶俐的跳蚤蹦走了,慢慢騰騰的虱子成了不速之客的替罪羊。虱子到死也不知道引起這場災禍的根源。
虱子因交錯朋友而死,人同樣也會因交錯朋友而被其所累。因此,在選擇朋友時,你要努力與那些樂觀、富於進取心、品格高尚和有才能的人交往,這樣才能保證你擁有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獲得好的精神食糧以及朋友的真誠幫助。這正是孔子所說的“無友不如己者”的意思。
相反,如果你擇友不慎,恰恰結交了那些思想消極、品格低下、行為惡劣的人,你會陷入這種惡劣的環境難以自拔,甚至受到“惡友”的連累,成為無辜受難的“虱子”。
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你為成功而奮鬥之初,你可能需要尋求朋友,但是,你要注意,不要結交那些對你有害無益的朋友,不要被拖入他們的渾水之中。
人是社會的產物,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當人置身於社會大環境中,不管他是自覺還是不自覺,都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因此,人們曆來重視對所處環境的選擇,主張居必擇鄉,遊必就士(君子居家必然選擇好的鄰居,出遊必定要接近有學問、有品行的人)。我們不僅要注意環境選擇,更要注意在一定環境中與人的交往。
我們的環境和朋友,對我們的一生有莫大的影響,可以說,交上怎樣的朋友,就會有怎樣的命運。任何事物都不是無懈可擊的。物質是這樣,人的道德修養也是如此。如果一個人接觸美好的事物或品質優秀的人,就有可能由於耳濡目染而不知不覺受到陶冶,不自覺地接受真善美的世界觀,而自身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但如果一個人置身於一個假、惡、醜的生活環境中或接觸一些有不良嗜好的人,那麼他或多或少地會受到壞的影響。這就是近墨者黑。
何謂良友?何謂惡友?在以下幾個方麵仔細審查一下你和朋友是如何相處的便知:
其一,吃吃喝喝。有一種說法:“朋友,朋友,抽煙喝酒。”朋友湊在一起,就是吃吃喝喝。一喝起酒來,便一醉方休,一高興起來,便劃拳行令,甚至酗酒鬧事,醉臥大街。固然,朋友交往少不了必要的宴請,如某人升學、參軍等大家聚在一起,舉杯話別,相互勉勵。但是,動輒吃喝則是一種庸俗的習氣。還是古人講的好:“君子之交淡若水。”“友如作畫須求淡。”
其二,玩玩鬧鬧。朋友在一起玩玩鬧鬧,也是正常的,有害於友誼的是那種庸俗的玩樂。何謂庸俗的玩樂,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麵看:首先,為什麼要玩樂。如果把友誼同玩樂畫等號——朋友之間就是為了在一起玩樂,那就是庸俗的習氣。如果把玩樂放在從屬的地位,朋友在一起玩玩,是為了調節一下氣氛,為了休息一下筋骨,交流一下信息,這是正常的、有益的;其次,用多少時間玩樂。如果對打撲克、下棋、跳舞等娛樂活動入了迷,一玩起來就什麼也不顧了,甚至通宵達旦,影響了第二天的工作,那就不好了;第三,怎樣玩樂。在工作之餘,朋友們登山、遊泳、欣賞音樂等這種玩樂可以開闊視野、陶冶情操、鍛煉意誌,這與學習、工作的關係,猶如土地的輪作一樣,是必要的、有益的。若是沉湎於不健康的活動裏,如賭博、鬥毆、尋釁等,就是不正常的、有害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逐步完善,為我們開辟了業餘生活的廣闊天地,我們應讓高尚的情趣占領我們的業餘園地,從中汲取健康的養料和豐富的知識。
其三,閑聊扯皮。謝覺哉同誌在《交朋友的道理》一文中指出:朋友相聚,不談工作、不談學習、不談政治,隻談些個人間私利私憤的事,這叫作“群居終日,言不及義。”有的人正是這樣,聚在一起專談一些庸俗的生活小事:談女人,說髒話;講吃講穿,比派頭,比闊氣;互相奉承,比賽吹牛;海闊天空,不著邊際,玩笑庸俗,打哈取趣;拉三扯四,搬弄是非……正常的友誼,就要被庸俗的閑聊扯皮蠶食掉了,朋友變成了“幫閑”。
假如你已不慎交上了不良的朋友,應采取敬而遠之的態度,要知道:把一隻爛蘋果留在筐裏,會使一筐的蘋果都腐爛掉。
一個人擇友一定要在“良”字上下工夫。固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選擇的朋友,盡管會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必須主流是好的。他能與你坦誠相處,道義上能互相勉勵,當你有了成績能與你分享,有了過錯能嚴肅規勸你。這種真誠待人的朋友可稱之為“摯友”,這種能指出你過錯的朋友又稱為“諍友”,這種能使你對真、善、美的事物更加向往,使你變得更高尚,更富有智慧的朋友,就是你應當尋求的,並使你終生受益的“良友”。與這樣的朋友建立起健康而真摯的友誼,會成為你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