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社交法則,牢記心中(1 / 3)

日常生活中與社交息息相關的定律和法則,是幫助你窺探複雜人性心理,開啟心鎖的鑰匙。

自己人效應:把“他”變成自己人

每個人天生具備自衛意識,對於自己不熟悉的人或者是對自己有所圖的人,自然而然會產生一種排斥心理。會在彼此之間豎起一道“柵欄”。這個“柵欄”一般人很難翻越,除非你變成他心中的“自己人”。

對於“自己人”,人們天生就有一種親切感和認同感,在“自己人”麵前,一切事情都好商量。是自己人,什麼都好說,不是自己人,一切按規矩來,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叫作“自己人效應”。

一旦成為他人眼中的“自己人”,對方便會把你看作是他“同呼吸、共命運”的夥伴,你的想法和做法,他不但不會反對,還會認為你是真心為他考慮,從而欣然接受。這對與人交往,求人辦事是非常有好處的。

吐蕃和回紇在唐朝一叛將別有用心的煽動下,聯合出兵,進犯中原。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直衝涇陽而來。當時駐守涇陽的守將是郭子儀,郭子儀雖然英勇善戰,頗有謀略,但是他城中隻有精兵一萬,要想打退來勢洶洶的敵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怎麼辦呢?正在郭子儀發愁之際,有探子來報,說唐朝那個叛將得病死了。郭子儀眼前一亮,叛將沒了,意味著吐蕃和回紇失去了中間聯係人。而且他聽說這兩個國家的將領一直在爭奪戰爭的領導權,原來有叛將的協調,還能相安無事,現在沒有人協調,必然有矛盾。郭子儀覺得打退敵兵的機會來了。

他想到,在“安史之亂”的時候,自己曾經和回紇的將領並肩作戰,一起對付過安祿山,靠著這層關係,他決定親自去會會回紇的將領。

回紇的首領見到郭子儀,果然還念當時並肩作戰的“兄弟情”,熱情款待。趁著席間把酒言歡的機會,郭子儀對回紇將領說:“一直以來,我們大唐就和貴國關係不錯,且在‘安史之亂’中,你們還立了大功。大唐也沒有虧待你們。”回紇將領想起當時的場景,也感慨地說:“想到那一仗,真是打得太漂亮了。”

看到回紇將領如此說,郭子儀接著說:“今日吐蕃聯合貴國進犯大唐,其實隻不過是想利用你們,為自己謀利益罷了。”

通過回憶那場戰爭,回紇首領早已經把郭子儀看作是“自己人”了,所以對他的話深信不疑,想到吐蕃如此卑鄙,氣憤地說:“我是被他們騙了,幸虧你提醒,要不還被蒙在鼓裏呢。我們願意和大唐一起攻打吐蕃。”

說完,回紇將領便和郭子儀立下盟約。在他們的合擊下,吐蕃的十萬大軍被打得倉皇而逃。

本來是敵人,後來竟然成了盟友,這就是“自己人效應”的巨大威力。

人們在心裏會給自己的交往圈子畫出界限,哪些是“自己人”,哪些是“外人”。對於“自己人”,什麼話都好說,什麼事情都好商量;對於“外人”,情況就完全不同了。誰會去幫助與自己“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呢?所以,人際關係圓融的關鍵就在於從“外人”到“自己人”的轉變。

那麼,如何從普通的相識關係轉變為對方眼中的“自己人”呢?其實,被人歸為“自己人”的標準有很多:戰友、同鄉、同學、共同的興趣愛好……總之,找到與他相融的契合點,讓他覺得你很親近,或者讓他覺得你們是同類人,就很容易拉近彼此的關係了。

當然,“自己人”關係也不是輕易就可以建立的,要使交往對象信服才可以。強調你與對方的共同點時,理由要充分、自然,不要牽強,本來不相幹的事情,硬要往一處扯,對方馬上就會產生戒心,對你的目的深表懷疑,再想套近乎,就很難了;要想成為交往對象的“自己人”,必須要把自己和他放在同一位置上,這樣才能縮短彼此的心理距離,產生情感共鳴;另外,個人品質也是非常重要的,社會心理學家指出,人的內在品質是產生持久吸引力的關鍵,而不良的性格特征會阻礙人與人之間的吸引,不利於“自己人效應”的產生與發展。人們一般都喜歡真誠、熱情、友好的人,討厭自私、奸詐、冷酷的人。所以,平常加強自身的修養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名人效應:借助名人的威望“炒作自己”

作為普通人,要想讓很多人認識你,並打開自己的知名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你能借助名人的力量,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那麼一切就皆有可能了。

美國有一個書商,他的書常年滯銷,總是賣不出去。絞盡腦汁之後,他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利用總統的影響力來為自己的圖書打響知名度。具體他是怎麼做的呢?

他給總統送去一本書,然後三番五次征求意見,總統為了擺脫他的糾纏,對他說:“這是一本好書。”書商馬上打出廣告:“總統認為很好的書,正在熱銷中。”大家的好奇心頓時被調動起來,爭相購買。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這些滯銷的書被搶購一空。

過了不久,這位書商又有一批滯銷書,他又想借助總統的力量銷售出去。上了一回當之後,總統憤憤地說:“這本書很糟糕。”書商回去之後又打出一則廣告:“總統認為很糟糕的書正在熱銷中。”結果又是銷售一空。

過了幾個月,書商的書又滯銷了,這一次他找到總統,總統決定什麼也不說。書商總是有辦法,照樣打出了廣告:“總統難下結論的書正在熱銷中。”

不管總統如何表態,隻要書商讓他的書和總統掛上了鉤,結果必然是熱銷。這就是名人效應的巨大影響力。

由於名人身上的光環,很多人都認為名人的選擇是正確的,或者是出於好奇的心理,在日常行為中總會競相仿效名人。許多廣告商也正是利用了人們的這種心理,紛紛聘請當紅影星做自己產品的代言人。

做生意如此,做人做事也離不開名人效應。我們可以利用名人的影響力,來迅速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名人效應運用得好,在前進的道路上,它可以讓你少碰壁,少走很多彎路。

漢高祖劉邦有一個寵姬戚夫人,想要劉邦廢除太子劉盈,改立自己的兒子如意。劉盈的母親呂後知道這件事情以後,趕緊找來張良詢問對策。張良為她獻上一計,建議讓太子劉盈去請“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是什麼人呢?他們是秦時隱士,德高望重、品行高潔。漢高祖劉邦建國之初,請張良叫四皓出山,四皓不滿劉邦的處世為人,拒不從命。

這一次,如果太子能將他們請出,並與他們常來往,一定會獲得劉邦好感,穩固太子之位。於是公元前196年,太子劉盈派人“高車駟馬”“卑詞厚禮”迎接四皓。

高帝十一年,劉邦平息舊部黥布造反歸來,在宮中設宴,看到太子身後由四皓跟從,非常驚異地問:“誰也?”四皓報上了姓名,劉邦說:“我找了諸位好多年,你們一直在逃避我,現在為什麼跟我的兒子來往呢?”四皓說:“良禽擇木而棲,賢才擇主而事,臣等不願受你的辱罵,隻好躲了起來,太子既仁慈又孝順,謙恭下士,所以臣等投奔太子,願為賓客。”四皓說完離去。

劉邦對戚姬說:“太子羽毛已豐,甚得人心。”於是打消了更換太子的念頭。劉盈終於借助四大賢人的名望保住了自己的位置。

利用名人效應提升自己的身份,是一條成功的捷徑,也是一條極為有效的交際策略。借助名人的影響力給自己打廣告,名人的光環閃耀,你也會隨之光彩照人,人們也會提高對你的信任和重視程度。否則,你總是站在燈火闌珊處,熱鬧的街市裏誰會留意到你的身影呢?

當然,名人效應絕不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在選擇搬出某個名人或有影響力的人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個人物是否適合這個場合,或者說,這個場合裏是否有不買此人賬的人,千萬別弄巧成拙,反倒給自己帶來不良影響。投射效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個性、好惡、欲望、觀念、情緒等)歸屬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也具有同樣的特征,如:自己喜歡說謊,就認為別人也總是在騙自己;自己自我感覺良好,就認為別人也都認為自己很出色,心理學家們稱這種心理現象為“投射效應”。

由於投射效應的存在,我們常常可以從一個人對別人的看法中來推測這個人的真正意圖或心理特征。

知道了投射效應的存在,我們不僅可以借此了解你的交往對象,也要因此判斷自己的言行,別犯以己度人的毛病。

人雖然有共性,但同時也存在個體差異。所以,僅憑自己主觀的猜測去判斷別人,弄不好會引起人際關係的緊張。

曾經看到這樣一幅漫畫:畫上有一位中年胖女人,她懷疑丈夫在外有不忠的行為。所以,每次丈夫回家她都要細細檢查丈夫身上是否沾有其他女人的頭發,長發、卷發或短發。當她沒有查出丈夫身上有她想象的那些頭發時,頓時號啕大哭,啊!天哪,居然連禿頭的女人他都愛!

胖女人將自己的主觀想法投射到丈夫身上以後,便認為丈夫外邊有女人是鐵定的事實了。當什麼頭發都沒檢查出來時,她竟然認為丈夫愛上的女人是個禿頭,更加傷心。

當一個人的投射心理過於嚴重時,往往就會按自己的主觀臆測去認定事實,從而忽視了對對方的了解。這種現象在生活中很多見。

小佳為了照顧家庭,辭去工作,在家做了全職太太。每天除了照顧孩子就是洗衣做飯,單調的生活讓小佳覺得很乏味。她過得很不快樂。而丈夫對他似乎也沒有多少話說。小佳認為丈夫也不滿意這婚姻。所以,她會借故爭吵,挑起衝突。事實恰恰相反。丈夫對婚姻很滿意,隻是看她臉色不好怕惹她生氣,所以就不忍心打擾她。小佳覺得自己的婚姻不幸福,就認為丈夫也會這樣想,其實就是將自己心裏想法投射到丈夫身上了。

把自己的想法歸屬到別人身上,常常會導致好心辦壞事的結果。雖然你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因為沒有了解對方的期待或喜好,僅憑自己主觀臆斷,往往不能真正讀懂對方。一而再地以己度人,最終導致關係破裂。

小周新交了一個女朋友,戀情發展得很順利。為了哄女朋友開心,小周想盡一切辦法討好女朋友,想將自己最喜歡的東西都給女朋友。他認為吃火鍋是天下最美的事情,所以吃飯都請女朋友吃火鍋。每次小周倒吃得很盡興,然而女朋友卻吃得很少。他一直以為女朋友是怕長胖而沒有多吃,後來他再提到請女友吃火鍋的時候,女友都會以各種理由拒絕。

不久,女友提出了分手,小周感到不解,認為自己總是盡力去滿足她,為什麼女友還是不滿意自己。為此他想找女友談談,但是話還沒說完,兩人便在彼此的憤怒中爭執起來。在爭吵中女友說出了吃飯的事情:你喜歡吃火鍋,每次都要拉著我去,我根本就不喜歡。你隻為自己著想,從來就不會顧及我的感受,你太自私了。

女友的話讓小周突然感到無話可說,最後無奈地接受了分手的決定。小周愛女友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投射效應卻給他帶來了不良的影響,最終導致了分手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