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方圓涉世,變通為人(3 / 3)

在旅途中,能夠主動讓道,寬容一些,那麼將會省卻很多的麻煩,也會減少我們的煩惱。寬容忍讓的習慣與作風,不僅給你增加了魅力,也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如此好習慣,青年人為什麼不養成它呢?學會“愛”你的對手

有這麼一則寓言故事:一隻獅子和一隻狼同時發現一隻小鹿,於是商量好共同去追捕那隻小鹿,它們合作良好,當野狼把小鹿撲倒時,獅子便上前一口把小鹿咬死。但這時獅子起了貪念,不想和野狼平分這隻小鹿,於是想把野狼也咬死,可是野狼拚命抵抗,後來狼雖然被獅子咬死,但獅子也受了很重的傷,無法享受美味。

好心善良的人常想,如果獅子不起貪念和野狼共享那隻小鹿,那不就皆大歡喜了嗎?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零和遊戲”,也就是“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單贏”。

上述故事中的獅子如果不咬死野狼,而和野狼平分獵物,不但自己不會受到重傷,還可享受美味,這就是“雙贏”。人和動物是不同的,動物的所有行為都依其本性而發,屬於自然的反應;人有思想,經過思考,人可以依當時需要,做出各種不同的行為選擇,例如,學會愛你的敵人。

“愛你的對手”,這是件很難做到的事,因為絕大部分人看到“對手”都會覺得對自己有威脅,在環境不允許或沒有能力消滅對方時,至少會保持一種冷淡的態度,或說些讓對方不舒服的嘲諷話,可見要愛敵人是多麼難。

就因為難,所以人的才能有高有低,成就有大有小,也就是說,能當眾擁抱對手的人,他的成就往往比不能愛對手的人大得多。

而最重要的是,愛你的對手這個行為一旦做了出來,久了就會成為習慣,讓你和人相處時,能容天下人、天下物,出入無礙,進退自如,這正是成就大事業的本錢。

所以,競技場上比賽開始前,兩人都要握手敬禮或擁抱,比賽後也一樣,這是最常見的當眾擁抱你的對手。另外,政治人物也慣常這麼做,明明是恨死了的政敵,見了麵仍然要握手寒暄。亦方亦圓的交際習慣

“亦方亦圓”是一句古老的口頭禪,那麼何謂“方”、何謂“圓”?

一般來說,自然形成的都是圓的,人為修飾的都是方的。因此,方為動,圓為靜;方是原則,圓是機變;方是以不變應萬變,圓是以萬變應不變。外表要圓(大智若愚),內心要方(清靜明誌)。對己要方(嚴於律己),對人要圓(寬以待人)。有圓無方則不立,有方無圓則滯泥。所以,交際也要亦方亦圓,方中有圓,圓內有方。在社會交際中,要能把圓和方的智慧結合起來,做到該方就方,該圓就圓,方到什麼程度,圓到什麼程度,都要恰到好處,才能左右逢源。

1.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自尊是自我規矩,自我規矩便能自成方圓。自尊心是一種美德,是促使人不斷向上發展的一種原動力。莎士比亞說:“假使我們把自己比作泥土,那我們就將真的成為被踐踏的泥土了。”又說:“沒有自尊心的人,即等於自卑。”在人際交往中要維護自己的尊嚴,也要維護對方的尊嚴。自尊與自大並無關聯,隻有自卑與自大才是聯在一起的,有人比喻說:“自卑感與自大狂,乃一手的兩麵,好似刀片,兩邊都有傷人的鋒刃。這個鋒刃不僅傷人,還能傷自身。”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最忌諱的是自作聰明,自以為英雄,好為人師。以平常心待人,不卑不亢才是交際中的規矩,離開這一點是談不到方圓的。

2. 求大同存小異

要想達到在交際場合外圓內方的境界,你必須堅持“求同存異”的原則,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經曆,每個人有每個人看待世界的出發點,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性格,這就注定在交往中會有些觀點的碰撞。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能找到與別人相同的地方,就沒有了共同話題;如果隻談與人相同之處,而不堅持自己的獨特之處,就會失去自我。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看到許多國家的領導人對新中國所持的態度不太友好,所以就發表演講說,我們不是吵架來了,我們是求同存異來了。這充分體現了他對外交活動的靈魂的把握。在他發表演講後,許多國家的領導人到我使團住處拜訪,表達了友好的意思,剛剛成立的共和國就是從那時開始逐步和世界各大洲的國家建立起外交關係的。

3. 方圓有術,縱橫捭闔

交際需要高談闊論,暢所欲言,以傳其情、達其意、抒其誌、明其識,以起溝通、交流之效,從而協調、融洽關係。但有時也會遇到令人尷尬的局麵。

(1)在專橫的人麵前

專橫的人最渴望別人尊重他,有自己說了算的個性,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哪怕是高見,更容不得別人出頭露麵。對這樣的人,你說得再透徹、再精彩,他也不買你的賬,甚至招致他的滿心厭煩,心懷嫉恨。在這樣的人麵前,最好是保持沉默,任他聲嘶力竭,口沫飛揚,你低頭不語,給他個“此時無聲勝有聲”,以柔克剛。

有些地位、身份較特殊的人,在他們的言談中也會表現出與其地位、身份相應的某些專橫味道,對他們保持積極的沉默也是必要的,如上級、長輩的訓話。

(2)在別人激憤時

有些人發表意見、闡述見解時情緒激昂,言辭激烈。這種情形,一是他的談話確實是真知灼見、遍地珠璣,二是他的講話偏激,錯誤頗多,並無過人之處。但不管哪種情形,他都自我感覺良好,此時你老反駁他,他肯定會充耳不聞,或者言語相加,竭力辯駁,弄你一個下不來台。待到他心平氣和之時,再與他理論一番也不為遲。

(3)在有理說不清時

有時你在交往中會陷於有理說不清的境地,有時急於表白、陳述,以讓真相公之於眾,但你麵前如果是一個不明事理的人,你就不要對牛彈琴,費那份力氣。多說無用,你就沉默不語,裝一次傻瓜,倒顯得你更有修養,在別人看來,你不是不對而是不想與無知之人爭論罷了。

(4)在陷入意見孤立時在一個人經過深思熟慮,形成了自己的意見時,總希望在某個場合傳達出來,讓別人了解它、接受它。如果你的意見與大多數人的意見相抵觸,正確也好,錯誤也好,深刻也好,膚淺也好,都會遭到別人的反對和排斥,即使有的人沒有站起來與你爭個高低,從別人那充滿疑惑的目光裏,你不難發現自己的處境。這時你最好是不與人爭,而是沉默而視,傾聽別人的聲音,反省自己所言是否真的站得住腳。

(5)當你處境尷尬時

顧維鈞在擔任駐美公使時,有一次參加各國使節團的國際舞會,與他共舞的美國小姐突然問他:“請問您喜歡中國小姐,還是美國小姐?”

顯然這個問題不好回答,若說喜歡中國小姐,立刻就會得罪身邊這位美國小姐;若說喜歡美國小姐,又有失作為公使的自尊。顧維鈞不慌不忙地回答道:“不論是中國小姐還是美國小姐,隻要喜歡我的人,我都喜歡她。”

這個回答既得體又貼切,不卑不亢,令人拜服。

顧維鈞在這裏使用了模糊語言,即在社會交際中為了某種需要而采用一種概念不清晰甚至是很模糊的語言來迎合別人的問題,這裏的模糊語言與“說話要清晰準確”並不互相矛盾,它隻是與人交談時的一種策略,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人際社會中,人與人的交往也愈來愈多彩,因此,使用模糊語言有時會比使用確實的語言表述效果更好,更能顯示出你的機智和為人處世的不凡。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模糊語言的場合也較多。

例如,一對戀人上街時,男方突然想起忘了帶一件東西,於是便對女友說:“你等我一會兒,我去去就來。”這個“一會兒”,到底有多長?是5分鍾,10分鍾,還是半小時,沒有確實的意義,但對方會很準確地理解為不太長的“一段”時間,會耐心地等待。如果你說“請等我5分鍾。”結果由於某種原因,耽擱久了,而對方又是個時間觀念很強的人,那麼就會因此而造成不愉快,甚至還可能使一對親密的戀人吵架分手。因此,養成良好的交際習慣,學會適當地運用模糊性語言,對你的社會交際是大有助益的。變則通,通則久

有這樣一個實驗:準備一隻敞口的玻璃瓶,使瓶底朝向光亮的方向,然後,往瓶子裏麵放一隻蜜蜂,蜜蜂知道自己被困在了裏麵,於是開始尋找逃出去的出口。但是它隻是朝著有光的方向飛去,在瓶底撞來撞去,就是沒有辦法飛出去,直到撞得遍體鱗傷,它也不懂得改變自己的方向,歇息一會後,還是向著瓶底的方向衝撞,最後筋疲力盡,困死在了瓶子裏。

後來又放了一隻蒼蠅進去。一開始這隻蒼蠅也是朝著有光的瓶底飛去,但是當它撞到瓶底以後,知道此路不通,於是開始改變方向,朝著不同的方向進行嚐試,很快它就找到了出口,逃了出去。隻知道執著的蜜蜂走向了死亡,知道變通的蒼蠅卻生存了下來。執著和變通是兩種人生態度,不能單純地說哪個好哪個不好。單純的執著與單純的變通,二者都是不完美的。隻有二者相輔相成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我們要學會執著與變通二者兼顧。

通過實驗,我們可以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隨機應變,靈活變通是一種智慧,這種智慧讓人受益匪淺。當一個方向走不通的時候,任憑你橫衝直撞,都是難以突破的。而隻要你稍稍轉變一下思路,換一個方向,就會輕鬆地走出困境。一生當中有很多圈子,說不定哪一天就會把你套住,讓你舉步維艱,無法前進,就像是太上老君給你套上了金剛圈,越掙紮反而越緊。

有些事情正麵強攻未必能拿下,旁敲側擊,適當變通卻可以達到始料不及的效果。《孫子兵法》被譽為鬼謀,便是說它行事不從正道,旁敲側擊,終於獲得奇效,卻並非不義。兩兵交戰,直麵抗衡,即使有勝的把握,也難免會損傷自己。相反,如果能夠采取一些策略,變通一下,從旁邊進攻,從側麵夾擊,或許損失將會達到最小,而且容易贏得多。在交際中,當需要批評或提醒某人,而不便直接提出時,便可考慮旁敲側擊法。生活中一些固有的東西有時是我們所難以更改的,既然不能改變生活,那就改變我們自己,放棄原路,另辟蹊徑。這就應了哲學中的一個觀點:看問題不能總是從一個角度去考慮。所以,與其盲目地苦心追逐,不如選擇理智地改變,換一種思路去思考,可能你會找到更加快捷的出路。

有一次,歌德在魏瑪公園散步、恰巧,在一條狹窄的、僅容一人通過的小徑上,碰到了一個曾經把他的所有作品都貶得一錢不值的批評家。一時間,兩人麵對麵地站著,似乎都有不快的想法。那位批評家傲慢地說:

“對一個傻子,我決不不讓路!”

“我卻正好相反。”歌德說完,就微笑著站到一邊去了。

幽默大師蕭伯納,有一次被一個美麗的女明星所追逐,要求和他結婚,她的理由是:“如果我倆結了婚,生出的小孩,美麗像我,聰明像你,豈不是天下第一流的人物嗎?”

蕭伯納聽了以後,笑了笑說:“那麼,如果聰明像你,美麗像我,豈不是糟糕了嗎?”女明星聽了,麵紅耳赤,無言以對。

歌德和蕭伯納的目的在他們變通的情況下達到了,他們沒有直接對著對方講明該怎麼做的道理,而是以正好相反的看法來說服,甚至是批判了對方,這就是變通的作用。

現實中,並不是每一條道路走不順暢的時候,隻要你硬著頭皮走下去,就一定能夠走出困境。堅持走下去的結果可能會柳暗花明又一村,也可能是懸崖峭壁無前路。條條大路通羅馬,當大路上人太多,太擠,摩肩接踵,舉步維艱的時候,你不妨走條小路,說不定可以先行到達目的地。讓思路變通一下,往往使人豁然開朗,步入新的境地。

當你無法改變生活的時候,你就要學會改變自己,如果硬碰硬,倔強地與生活抗衡,即使你撞得頭破血流,也是難以撞出一條出路的。頑固不化是愚蠢的,學會變通,才是聰明的做法。智慧錦囊

1. 保持頭腦的清晰

人生如同一座巨大的迷宮,裏麵的道路縱橫交錯,紛繁複雜,沒有清晰的頭腦來認清形勢,難免走到某處就無法再進行下去了。因此說,此時,你需要靜下心來,認真思考一番,對自己的認識、行動、決策、方法等進行分析。然後適時對其調整變通自己的思路。

2. 勇於摒棄陳舊觀念

思路是需要常變常新的。陳舊的觀念,死板地思維會像緊箍咒一樣束縛著思路,使之變得狹窄、封閉、堵塞,由此在考慮問題,解決問題的時候,就會因循守舊,故步自封,走進死胡同,把前方的道路堵死。因此保持思路的開放是非常重要的。

3. 工作之中來點變通

優秀的職業人一定要善於變通。因為,在工作之中融入些變通的思維,使工作進行得更加順利。同樣是在工作,有些人隻懂得勤勤懇懇、循規蹈矩終其一生成就也不大;而聰明的人卻在努力尋找一種最佳的方法,在有限條件下發揮才智的作用,將工作做得最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