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 1~1.5歲寶寶養育知識(三)(2 / 2)

認路回家

爸爸媽媽每次帶寶寶上街都要讓寶寶學認街上的商店、郵筒、大的廣告畫和建築物等標誌。回家時讓寶寶在前麵帶路。起初寶寶隻能認識自己家門口,以後從胡同口就能認路,再後來就能從就近的東西認得胡同口而找到自己的家。

自己吃飯

培養寶寶用匙子自己吃飯,能將碗中食物完全吃掉,不必媽媽喂。漸漸地從減少喂到完全自己吃,在這期間要不斷稱讚寶寶吃得幹淨。

脫去上衣和褲子

訓練寶寶的穿脫衣能力。開始,爸爸媽媽要將扣子鬆開,讓寶寶自己脫下上衣。在學習脫去褲子時,先替他將褲子拉到膝部,由寶寶脫下。

以後提醒寶寶自己先將褲子拉到膝蓋處,再進一步脫下。每天睡前和洗澡之前都讓寶寶自己脫衣服,並養成習慣。

寶寶獨立能力培養

1歲左右的寶寶就可以進行獨立自主能力地培養了。要正確地認識和理解寶寶。爸爸媽媽要了解寶寶在各個年齡階段所普遍具備的各種能力。知道在什麼年齡,寶寶應該會做什麼事情了,那麼就可以放手讓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依賴於別人。此外,爸爸媽媽還要了解寶寶的“特別性”,知道寶寶有哪些地方與其他寶寶不同,對這些特別之處,要相應的采取特別的教育。

如果有的能力是寶寶的強項,爸爸媽媽可以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他,若是寶寶生性敏感、膽小.就應該多鼓勵寶寶大膽嚐試。此外,在進行寶寶獨立性培養的時候,爸爸媽媽要做到以下三點。

給予充分的活動自由

寶寶的獨立自主性是在獨立活動中產生和發展的,要培養獨立自主的寶寶,爸爸媽媽就要為寶寶提供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

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作為爸爸媽媽,要讓寶寶充分感受到你們的愛,與他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從而使寶寶對你和周圍事物都具有信任感。之所以寶寶獨立自主性的培養,需要以寶寶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為基礎,是因為隻有當寶寶相信,在他遇到困難時一定會得到幫助,寶寶才可能放心大膽地去探索外界和嚐試活動。因此,在寶寶活動時,爸爸媽媽應該陪伴在他身邊,給他鼓勵。

循序漸進,不隨便批評

獨立自主性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爸爸媽媽切不可急於求成,對寶寶的發展作出過高的、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能因為寶寶一時沒有達到你的要求,就橫加斥責,應先冷靜地分析一下寶寶沒有達到要求的原因,以科學的準則來衡量,然後再做出相應的調整策略。

說出名字

遊戲過程:這時的寶寶是很喜歡照鏡子的,在抱著他照鏡子的時候,可以指著他在鏡子裏麵的影子告訴他,他叫什麼名字。漸漸地讓寶寶說出自己的名字,再說出媽媽、爸爸的名字。“媽媽叫什麼名字?”“爸爸叫什麼名字在這種一問一答反複練習的對話中,鼓勵寶寶區別這些名字。然後進一步教寶寶學說家庭中其他成員的名字。如果寶寶說對了,要及時地親吻他並誇獎他。

遊戲目的:該遊戲可促進寶寶右腦的發育,鍛煉寶寶的社交能力和語言能力。

開開火車

遊戲過程:將大紙箱上下兩邊的紙板去掉,製作時先出示火車圖樣,並讓寶寶在旁邊觀看,製作完畢對寶寶說:“這輛火車請你開!”然後讓寶寶進入紙箱內,讓她的左右手各握住紙箱兩側的門洞處,並指示她說:“火車要開了,窟窟窟,窟窟窟。”同時,爸爸媽媽唱著開火車的歌,寶寶提著紙箱隨意地四處走。等到歌聲停止時,對寶寶說:“火車開到了,窟窟窟。”指示寶寶蹲下身。

遊戲目的:發展寶寶的想象力,學習快走、慢走、蹲下、起立等動作,訓練身體平衡性。

小熊的窩

遊戲過程:讓寶寶給小熊做一窩,告訴他這個玩具房子需要裝飾,帶著他畫畫,然後把碎布給她,讓他把窩整理得更舒服,然後讓小熊住進去,或許寶寶有更多自己的創意。

遊戲目的:在裝修房子的遊戲過程中,寶寶會學著模仿,重要的是寶寶開始學著運用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創造了。

能屈能伸

遊戲過程:媽媽與寶寶麵對麵地站著。然後讓寶寶看媽媽做的動作。當媽媽嘴裏說到“變小了”的時候,媽媽迅速蹲下;當媽媽嘴裏說到“長大了”的時候,媽媽迅速站起來,這樣反複進行幾次。當寶寶也學會的時候,媽媽就開始喊“變小了”,讓寶寶迅速蹲下,然後再喊“長大了”,讓寶寶再迅速站起來,反複進行幾次。

遊戲目的:通過口令讓寶寶做各種動作,可以訓練寶寶的反應速度,還可以鍛煉寶寶的動作協調能力,讓寶寶可以更自如地控製自己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