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2 / 3)

搞好垃圾收集處理,淨化市區環境。老城區要加大改革居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方式力度,實行袋裝化,取消街頭敞口垃圾箱,合理設置垃圾間和地下垃圾桶,實行全程封閉收集運行,減少敞口明箱投放清運造成的環境汙染;學習台灣經驗,加大生活、大生活、農貿市場、建築裝飾和醫療等大宗特殊垃圾管理力度,做到生活垃圾不落地,實行指定投放、封閉運輸管理;盡快建設牟平垃圾處理廠,搞好垃圾堆肥利用,提高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經濟效益。

加大山體綠化美化和綠地、廣場建設力度。市區重點搞好芝罘島、養馬島、崆峒島和南山、小黃山、鳳凰山、金黃頂山、青龍山、崗崳山、磁山等山體的綠化美化,補齊缺株,更新優良品種,搞好看護管理,土層較薄的山坡和石壁,可用攀援植物解決,盡快形成植被和景觀。加強山體防護,不準在山根開荒種地,嚴禁劈山采石取土,已經破壞的要限期恢複。對新建、改造的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工程和房地產開發項目所需配套建設的綠化帶、綠地、水景、小品等,必須與工程建設同步建設,同步實施到位。把綠化效果放在首位,根據方案主體,科學搭配樹種、喬灌、花草和色彩,以取得最佳效果;加強綠化管理,對老城區人行道、綠化帶和廣場、綠地管理精細到位,不留死角和荒蕪空間。

加大舊城舊村和城鄉結合部改造、整治力度。加快市區城市規劃區內的“村改居”步伐,消除城鄉結合部的痕跡,實現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加大“大南山”項目開發建設力度,盡快建成有特色、有魅力的城市中心公園。

(四)“三島一岸三河”綜合開發建設工程。市區內的芝罘島、養馬島和崆峒島、黃金海岸和清陽河(內夾河)、大沽夾河(外夾河)、新安河,是煙台獨特的資源優勢,是城市的靈性。未來應把實施“三島一岸三河”綜合開發作為高水平推進城市建設,實現“大而強、特而美”的煙台城市建設目標的重中之重,使之成為最有發展潛力、最能提升煙台形象的標誌性區域。

打造世界一流的黃金海岸。從月亮灣到養馬島30多公裏的海岸線,獨特的自然地貌,蘊藏著巨大的開發潛力。學習澳大利亞的黃金海岸開發經驗,根據煙台的氣候特點,在現有天越灣髙起點、國際化項目的基礎上,統籌區域功能定位,合理布局開發項目,打造集餐飲、度假、購物、休閑、健身、娛樂和居住於一體的,不同季節都有吸引力的黃金海岸。要高起點麵向國際招標規劃設計開發,搞好生態保護,充分利用防護林帶和自然山體、水體造勢造景,盡快建設成世界一流、中國一流的黃金海岸。

搞好“三河三島”開發建設。大沽夾河、清陽河和辛安河“三河”下遊長達幾十公裏,分別跨越芝罘區、福山區、開發區和萊山區、高新區、牟平區。“三河”是煙台的母親河,孕育了豐富多彩的煙台文化。加快沿河兩岸的開發建設,對於擴大市區建設用地、打造充滿靈性活力的城市景觀帶、弘揚煙台文化意義及其深遠。市區要做好規劃,從疏治河床、堤壩、水體入手,實施遊樂公園、濕地公園和商業區、生活區、旅遊休閑區等開發建設,盡快成規模、出景觀、增效益,提升文化層次。“三島”實施以旅遊休閑設施和綠化、美化為重點的開發建設,與黃金海岸遙相呼應,融為一體;處理好港口設施、生產企業、居民生活與旅遊開發的關係,使之成為市區新的亮點。

加大精品工程建設力度。對重點項目從設計創意到規劃審批,層層高起點、高標準、嚴要求,努力打造能夠代表煙台的亮點工程和形象工程,爭取建有國家級“地標”。

(五)曆史文脈保護工程。曆史文脈是城市文化的傳承鏈和生命線。煙台曆史悠久,明朝以後特別是近代開埠以來,在民居、官居、廟寺、宗教和軍事防禦建築等方麵,為現代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尤其是“四合院”、“小洋樓”和“海草房”三大經典建築,成為膠東建築文化的代表。這些建築既是曆史的記憶,又有很高的現實經濟價值,是不可多得的旅遊黃金資源。要學習廣東東莞市、江門市和福建、山西等省市保護碉樓、排屋、圍樓和古城、民居等特殊建築、開發旅遊資源的經驗,強化曆史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做活特色建築旅遊的文章。對列入保護名錄的建築,落實“不可移動文物”責任單位、監督單位和人員,出現問題必須追究責任;在舊城、舊村改造中,不準損壞和拆除保護建築,對影響市政公用設施工程建設的,先修改規劃方案,避讓保護建築,必須拆除的采取移建的方法,按原樣恢複。創新思路,製定方案,加快對奇山所、朝陽街區等景點建築的保護改造,盡快見諸成效,在體現現代使用價值中把這些曆史文脈傳承給子孫後代。對基本絕跡的“海草房”,創造條件,建設紀念建築,留下時代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