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心城市建設項目上實施重點突破
城市建設千頭萬緒,工程建設麵廣量大。要實現到2020年煙台城市建設目標,事關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的市政公用基礎設施是牛鼻子。筆者認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心城市建設應該圍繞市政公用基礎設施項目和“三島一岸三河”綜合開發建設,突出五大重點工程。
(一)街道路網科學暢通工程。科學暢通的城市道路網和主次幹道框架係統,對於加快市區融合、加快新區開發、提高通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首先,加強主次幹道建設。規劃建設有利於加快各政區和開發區、髙新區溝通融合的區際快速幹道,有利於加快市區內新區開發的主次幹道,有利於提高通往機場、港口、鐵路站點和高速公路能力的主次幹道。根據城市空間和功能布局,向外延伸己建成的部分主次幹道,形成快速反應能力強的市區幹道體係,為拓展擴大市區規模,發展經濟和社會事業打好基礎。對現有通行能力不暢的主次幹道進行改造,包括拓寬卡脖子路段、改進路型設計、架設立交橋和配套麵道、開通地下過街通道和設置過街天橋等。芝罘區南大街作為市區標準幹道,要多設幾處地下過街通道,在適當路口設下臥式立交橋,提髙南大街快速通行能力。開發區長江路要通過縱向設下臥式立交橋的方法解決平交路口通行不暢問題,使之成為貫通東西的無障礙街道,提升開發區形象。
其次,改造老城區街道。芝罘、福山、牟平老城區目前由於機動車輛多、道路設計和路況陳舊老化、馬路市場和攤點亂設等原因,嚴重影響通行能力,行路難成為熱點問題;隨著車輛的增加和舊城改造開發容積率的提高,未來老城區道路擁堵的矛盾將進一步加劇。因此,改造提升老城區街道通行能力勢在必行。改造對不適應通行需求的街道,因街製宜,采取在主車道外增加副道、縮窄人行道加寬機動車道、搬遷處理影響通行的設施、設置合理的轉向通道和架設小型過街天橋等措施,疏通街道;科學規劃,創造條件加密老城區路網,舒暢車流、人流。同時,舊城改造要留有相對充足的空間,配套機動車規範行駛、停放設施和管理手段,強化攤點管理,取消馬路市場,提高城區街道通行能力。
再是,積極實施青煙威榮城際鐵路煙台段工程,促進青煙威一小時生活圈的形成;盡快做好論證設計和規劃建設連接市區的輕軌環形公共交通網,形成現代化城市交通格局。
(二)公用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給水、排水、熱力、燃氣、汙水處理和電力、通訊、郵政、公交等項目,是城市發展的保障,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及城市現代化水平的提高,這些項目必須超前發展。要從現在起,做好增量建設和存量質量提高的規劃論證工作,把準備工作和工程建設做在前麵。給水,加快引黃濟煙工程和老嵐水庫水源地控製保護,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新建改造,建立配套完善的水質監測體係,提髙供水質量和保障能力,特別是保障髙點供水和外沿末梢供水。排水,加快老城區排水管網改造步伐,治理近郊和城鄉結合部的排水明溝,統一納入城市排汙管網,實現城市排水雨汙分流。汙水處理,加快市區現有套子灣、辛安河汙水處理廠改造,增強處理能力,有計劃地啟動建設黃務、古現、大季家等區片汙水處理廠,使市區生活汙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熱力,以集中供熱為主、分散供熱為輔,整合現有熱力資源,實行統一調度、相互補充,有計劃地建設垃圾發電廠、熱電廠和熱電聯產項目,提高供熱普及率。
燃氣,依托渤海天然氣,建設市區供熱環網,形成以天然氣為主、區域管道熱化氣和罐裝液化氣為輔的多氣源供氣格局。通訊,升級改造現有通訊網絡,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通訊基礎設施,提高互聯網出口寬帶水平和用戶率、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普及率。
(三)環境設施建設工程。環境決定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質量。市區要以貼近市民生活、改善城市麵貌、提升城市形象為重點,搞好城市環境建設整治,增強城市魅力。
建設停車場,解決居民區和公共場所停車難問題。解決老城區停車難,提髙車輛停放的承載力,是髙水平推進中心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煙台要學習寧波在老城區解決停車場的經驗,結合實際,搞好現有停車場普查,把現有沒有啟用、不對外啟用、被經商占用的停車場全部啟用起來,還其停車功能,實行市場化運作;合理布局建設停車場,因地製宜,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間,實行場、台結合、新建改造結合,必要時不惜拆除樓宇,以滿足車輛停放需要;商場、酒店、寫字樓等可通過利用地下層、周邊空間和立體停車位解決。加大老城居民區物業管理力度,把規範停車納入物業管理,創造條件改封閉小區為街坊居民區,加強街區物業管理,進一步疏導交通。新區開發要把停車場位留足留好,多搞地下、立體和後院,把樓前和沿街空間留給綠地和健身場所,使街道兩側環境和居住環境更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