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遁甲之學符?偦?(2 / 3)

第二,《真經》出於宋初,這是有特殊的曆史背景的。遁甲作為方術之一,其應用是多方麵的,但同軍事之關係尤為密切。其《進經表》雲:“惟前漢陳平,後漢鄧禹,蜀諸葛亮,唐郭子儀,李靖五子得之,恭謹而行,每運用奇計,人不可測,凡行師出軍,偷營劫寨,雷風電雨,隨時而至。”這說明作者造作《真經》主要是應軍事之需的。從公元755年唐朝“安史之亂”起,到907年唐王朝滅亡止,共一百五十多年,是藩鎮勢力分裂割據時期,一個統一的唐王朝被弄得四分五裂,軍閥林立,不可收拾。五代時期,更是幹戈並起,動亂不安。五代十國的封建統治者依靠武力,分別占據一方,大者稱帝,小者稱王,互相攻伐,倒戈兵變,這不僅給人民帶來災難,也給地主階級的統治造成危機。順應統一的曆史要求,周世宗親自征伐南唐等地。長期跟隨周世宗的趙匡胤得寵,繼而穿上龍袍,當了皇帝。但要實行統一,仍需進行戰爭。北宋王朝的建立,引起後周地方藩鎮勢力的不滿,如昭義節度使李筠、淮南節度使李重進都準備力量進行反抗。趙匡胤先後征討李筠、李重進,接著是出兵湖南,攻取後蜀,統一南漢,討伐南唐,消滅北漢,統一燕雲,進行了一係列的統一戰爭,並且一直取得勝利。關於這一點,隱士或道士是十分清楚的。道教徒往往善於辨風向。因此,為之出謀劃策,幫助宋王朝在思想上統治人民,爭取戰爭的勝利,也就很自然了。《進經表》便已清楚地表白是為“真主”獻策的。而“獻策”不僅有客觀的需要,而且有可能性。趙匡胤作為皇帝,對道教雖一度不感興趣,但卻也不排斥。其手下的許多名將則虔誠相信,趙普便是其中之一。這就為道教徒或隱者製作遁甲經提供了政治基礎。《真經》的製作者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把遁甲之學全麵符籙化的。

《真經》把遁甲之學符籙化的表現何在呢?

第一,符籙之形式——應以遁甲之意。

《真經》中的符籙共有45種,可分為兩大類:(一)“存”甲而不用甲之符籙。取隱遁之義,這類符籙之中都隱藏著一個“甲”字。如祈雨符、祈晴符、呼風符、通仙符、如意符、枕中符、延壽符、入水符、入海符、行兵甲符、隱遁潛行入軍圍中符,無不如此。符籙,道教謂之可“遣神役鬼”、“鎮魔壓邪”。東漢之際,太平道與五鬥米道即以符籙為人療疾。《三國誌·張魯傳》注引《典略》說:“太平道者,師持九節杖為符祝,教病人叩頭思過,因以符水飲之,得病或日淺而愈者,則雲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則為不信道。”早期的道教符籙大抵與日月星辰的運行有關,但那時並無以遁甲之術造符之例。六朝時期,著名道教茅山派大師陶弘景收集不少先師典籍,仍沒有明確講到遁甲符。至《三籙篇·〈周易內文〉三甲處》開始以“三甲”之理造符籙,這為《真經》以遁甲之法符籙奠定了基礎。在《真經》中,“隱甲”符義蓋取自遁甲學的“直符”說。“直符”乃符九星運行之跡。列星運行,這本是自然現象;但行中有變,或隱或顯,於是造成了神秘感。與九星相應,便有九帝。九帝各有所主,於是符應九星之運行便轉而為符合九帝之命。在天有九帝,在地有八卦,符合九帝之命又代以契合八卦之氣。在地有八卦,在時有甲子,契合八卦之氣又可以六十甲子來表示。這就是“直符”之秘義。(二)以天幹地支命名之符。如六丁符、丁卯合同符、丁醜合同符、丁亥合同符、丁酉合同符。這表明:其中之符籙不僅合“直符”之義,而且同時間方位是密切相關的。

第二,符籙之運用處處貫徹遁甲精神。

《真經》卷下《三真君祈求召符》曰:“急速燒紙,並符於乾亥之地,此春祭太和、太玄、太泯三真君地也。”所謂“符於乾亥之地”乃從“真人閉六戊法”而來。此法布局成一方陣,乾坤巽艮各立一角,乾在右下方,坤在右上方,艮在左下方,巽在左上方,天幹地支分屬四麵,卯酉界東西,子午定南北,戊己在中央,亥恰好在乾之左,為西北方向,故乾亥並提。“符於乾亥”之說,其理又與作為遁甲學重要內容的《罡步》相通。《真經》卷上第五《罡步》雲:

藏形隱跡,步我罡魁。

我見其人,人無我知。

動植如意,叱聲鬼隨。

疾如水火,鼓舞風雷。

變澤成山,翻地複天。

我身堅固,安然默然。

萬載長生,與道合仙。

這段文字,開頭六句欲明“隱遁”之意,謂隻要步罡踏鬥,便可超凡入聖,我可以見到別人,而別人卻見不到我,一切行動,隨心所欲,連“鬼神”也隨聲應和。中間四句具體說明罡步的方法,中含八卦。(一)“疾如水火”乃坎離定位之謂。水者,坎卦。《坎·彖傳》:“習坎,重險也。水流而不盈。”火者,離卦。《說卦傳》:“離為火,為日,為電。”(二)“鼓舞風雷”乃震三巽四之謂。雷者,震卦。《象傳》:“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風者,巽卦。《象傳》:“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三)“變澤成山”乃兌七艮八之謂。澤者,兌卦。《象傳》:“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四)“翻地複天”乃坤二乾六之謂。地者,坤卦。《說卦傳》:“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天者,乾卦。《說卦傳》:“乾為天。”最後四句說明行持罡步所能達到的目的。從罡步的陣法來看,走完九步,剛好形成一個九宮八卦陣,乾與丁亥之位合,稍加變通,即成“真人閉六戊法”。這就是《三真君祈求召符》所謂“急速燒紙,並符於乾亥之地”的理論基礎。當然,《真經》中45種符籙,用法不一,所謂“萬種所為,各有符法”。但萬變不離其宗,遁甲學是其根本。

第三,符籙之“功效”條條體現遁甲之理。

符籙作為“召神”的手段,它的“功效”是同“神”的“本領”相聯係的。因此,當道教說某一神明有何神通時,也就意味著“直符”於“神命”的符籙有何“功效”。這裏就以“六丁符”說明之。

(一)丁卯“掌草木,能呼嘯風雨嵐霧,障蔽道途;又能驅旱癘,救苗稼;在天主木,青氣春生,鎮人肝魂,應蒼石”(卷中第五頁)。這仍然是從遁甲布局的基礎“罡步”之理脫穎而出的。由罡步觀之,丁卯之位在震,正東方向,於四時為春,於五行為木,故曰“在天主木,青氣春生”。人體與之對應,肝為木,木色青,而“蒼”亦青之意,故曰“鎮人肝魂,應蒼石”。

(二)丁醜“掌蟲獸,能推運寶貨,發泄伏藏,又能增長百藥,療人疾苦;在天主五穀,四時之中,氣鎮人泥丸,應碧石”(同上)。丁醜之位在艮,東北方向,於時為冬盡而春來,交接之際,由伏藏而發泄,蟲獸驚起,故曰“掌蟲獸”。人體與之對應,泥丸屬之,泥丸乃百會之穴,陰陽轉換之根,故曰“氣鎮人泥丸”。

(三)丁亥“掌山河,能運泰嶽,掇為小山,填塞道路,疏決河渠,又能使金石,裂地道;在天主水,黑氣,冬藏,鎮腎精,應玄石”(同上)。丁亥之位在乾,西北方向,於時為冬,故曰“冬藏”;於五行為水,水色黑,故曰“黑氣”。在人體,腎屬之,故曰“鎮腎精”。

(四)丁酉“掌江海,能鼓風濤,淘沙拆岸,回潮卷日;又能吹一葉成小舟栮,浮度載人;在天主金,白氣秋收,鎮肺主魄,應白石”(同上)。丁酉之位在兌,正西方向,於時為秋,秋風嘯嘯,故能掌江海,鼓風濤;於五行為金,金色白;在人體肺屬之,故曰“鎮肺主魄,應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