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崗失業人員基本生活保障(2 / 3)

42.失業人員的繳費年限如何確定?

實行個人繳納保險費之前,國家規定的計算工齡視同繳費年限,失業人員重新就業後的繳費年限可與失業前的繳費年限合並計算為累計繳費年限。

43.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有哪些具體規定?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根據失業人員失業前所在單位和其本人按照規定累計繳費時間長短不同劃分為:①累計繳費時間滿1年不足5年的,最長能夠領取12個月的失業保險金;②累計繳費年限滿5年不足10年的,最長能夠領取18個月的失業保險金;③累計繳費時間滿10年以上的,最長能夠領取24個月的失業保險金。

44.失業人員申領失業保險金的法定期限是多少天?失業人員須在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之日起60天內到受理其單位失業保險業務的失業保險經辦機構申領失業保險金,但對有正當理由,如未被告知失業保險有關權利,因疾病、自然災害等原因無法在規定期限內辦理登記手續的,失業人員可以向經辦機構證明情況,並提供有關證明,經辦機構認可後,應當為其辦理失業登記手續。

45.如何將困難企業職工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

根據有關規定,凡申請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在職職工,無論其是在崗職工還是下崗職工,如因所在企業長期虧損、停產、半停產的原因,連續6個月以上領不到或未足額領到工資或基本生活費,經當地勞動保障和經貿部門認定並出具證明後,可據實核算本人實際收入,符合低保標準的納入低保範圍,確保其基本生活。

46.關閉破產的中央企業和中央下放地方企業拖欠職工個人費用的問題如何解決?

根據有關規定,對執行國閱[1999]33號文件規定母公司整體關閉破產或子公司關閉破產且母公司虧損嚴重的,關閉破產企業拖欠職工的工資由中央財政給予補貼。對執行國閱[1999]33號文件規定實施關閉破產的企業拖欠職工的醫療費用,由地方政府從中央財政繼續撥付的虧損補貼和留給地方的贏利企業所得稅中解決。對執行國閱[1999]33號文件和中辦發[2000]11號文件規定實施關閉破產的企業挪用的職工個人繳納的住房公積金,可以在售房時相應抵扣;企業已經售房的,對欠付職工的住房公積金,地方政府可以從中央財政繼續撥付的虧損補貼和留給地方的贏利企業所得稅中解決。

47.失業保險政策對年齡偏大的失業人員有何特殊照顧?地方人民政府可以依照法律法規對年齡偏大的失業人員特殊照顧。例如,《陝西省〈失業保險條例〉實施辦法》規定,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後,不能重新就業且距法定正常退休年齡不足10年的,可以申請繼續領取失業保險金至法定正常退休年齡,繼續領取的標準為失業保險金標準的80%,但不得低於當地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48.模範遵守計劃生育規定的下崗失業人員在享受失業保險待遇時有何特殊照顧?

政府提倡夫妻實行計劃生育、模範遵守計劃生育的政策,在失業保險政策上也有所體現。例如,《陝西省〈失業保險條例〉實施辦法》規定,女性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符合計劃生育規定生育的,經失業保險經辦機構審核,可一次性領取相當於本人3個月失業保險金標準的生育補助費。

49.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後,其社會保險關係應該如何處理?

社會保險機構要及時為實現再就業的下崗失業人員提供社會保險關係,下崗失業人員解除勞動關係離開企業時,本人欠繳以及企業應當為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要一次性予以補繳。用人單位招收下崗失業人員,要及時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接續和轉移手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要適應下崗失業人員就業方式多樣化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接續方式,普遍開設專門窗口,方便職工以個人身份參保繳費。要認真核對職工的繳費記錄和個人繳費年限等基礎數據,規範接續程序,對無固定單位的靈活就業人員和相對集中的個體工商戶,可以依托街道勞動保障機構和公共職業介紹機構代理接續和繳費手續。下崗失業人員未再就業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要保留其原有的社會保險關係;在下崗失業期間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的,由保管其檔案的單位或部門代其辦理申請退休手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要與就業服務機構保持溝通和聯係,及時準確掌握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變動情況。

50.職工與企業解除或終止勞動關係後,職工養老保險關係應如何處理?

職工與企業解除或終止勞動關係後,職工養老保險關係應按規定保留,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負責管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協議期滿時,實行勞動合同製以前參加工作,年齡偏大且接近企業內部退養條件,再就業確有困難的,經與企業協商一致,可由企業和職工雙方協議繳納養老保險費,繳納方式、繳費期限、資金本股、擔保條件及具體人員範圍等按當地政府規定執行。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新的用人單位必須與其簽訂勞動合同,並按規定參加養老保險。自謀職業者及采取靈活方式再就業人員應繼續參加養老保險,有關辦法執行省級政府的規定。

51.參加養老保險的農民合同製職工,在與企業終止和解除勞動關係後,其養老保險關係該如何處理?

參加養老保險的農民合同製職工,在與企業終止或解除勞動關係後,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保留其養老保險關係,保留其個人賬戶並計息,凡重新就業的,應接續或轉移其養老保險關係;也可按照省級政府的規定,根據農民合同製職工本人申請,將其個人賬戶個人繳費部分一次性支付給本人,同時終止養老保險關係,凡重新就業的,應重新參加養老保險。農民合同製職工在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時,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以上的,可按規定領取基本養老金;累計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其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52.企業減員增效和關閉破產工作應遵循哪些程序進行?各級黨委和政府應加強對企業減員增效和關閉破產工作的管理和指導,嚴格控製企業隨意裁減人員。企業裁減人員方案要經職工代表大會討論,國有大中型企業一次性減員超過10%或100人以上的,要報當地勞動保障部門核準。凡不能依法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並妥善解決職工債務的,不得裁減人員。實行政策性關閉破產的企業,職工安置方案必須經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並報當地企業兼並破產和職工再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審核批準。凡職工安置方法不完善和社會保障方法不明確、資金不到位的企業,不得進入關閉破產程序。

53.什麼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製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具體由哪些機關領導實施?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製度,是政府對城市貧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進行差額救助的新型社會救濟製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實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製。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工作。縣級人民政府民政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審批工作。街道辦事處和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內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的核查、檔案管理等具體工作,社區居民委員會根據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的委托可以承擔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日常管理服務工作。

54.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來源何處?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列入省、市、縣、區財政預算,納入社會救濟專項資金支出科目,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嚴禁擠占挪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工作經費,由本級財政負擔,財政、審計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55.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如何領取?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以貨幣形式按月發放。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居民身份證,按期到委托的銀行網點領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56.城市居民申請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應當提交哪些材料?

城市居民申請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應提交的材料主要有:

(1)戶口簿,居民身份證;

(2)申請書和家庭成員收入證明;

(3)殘疾證明等其他相關證明材料。

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有義務為本單位困難職工出具真實、準確的收入證明。

57.不同貧困程度的城市居民如何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1)對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又無法定贍養人、扶養人或者撫養人的,按照當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全額享受。

(2)對尚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差額享受。

58.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申請和審批,應按什麼程序進行?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申請和審批,應按下列程序進行:

(1)申請人持申請所必須的材料通過戶籍所在地的社區居民委員會向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提出申請。填寫《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請表》。無社區居民委員會的直接向戶籍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提出申請。

(2)社區居民委員會根據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的委托對申請人的家庭經濟情況和實際生活水平,通過入戶調查、走訪等方式進行核實後,報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並張榜公布。

(3)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對上報材料進行審查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行政主管部門。

(4)縣級人民政府民政行政主管部門對上報材料進行審核,符合條件的予以批準。對不符合條件不予批準的,應書麵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5)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對縣級人民政府主管部門的批準結果張榜公布,對無異議的,發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對有異議的重新進行核實。

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民政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接到申請人提出申請之日起30日內辦結審批手續。

59.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間,應當履行什麼義務?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間,應當履行的義務有:

(1)通過社區居民委員會向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及時報告家庭人員及收入變化情況,接受定期複審。

(2)在就業年齡內的有勞動能力者應當主動就業或接受有關部門介紹的工作,每季度向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提供有關部門出具的就業狀況證明。

(3)在就業年齡內,有勞動能力而未就業者,應當參加其所在的社區居民委員會組織的公益性社區服務勞動。

60.如何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實施管理?

縣級人民政府民政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保障對象的家庭收入實施動態管理,並根據保障對象家庭收入的變化情況,及時辦理停發、減發或增發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手續。

保障對象戶籍遷移的,應當在30日內到原戶籍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民政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待遇變更手續,其保障檔案應隨戶籍關係一並遷移,逾期不辦理者應當重新申請。

單位和個人對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有異議時,可以向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以及縣級人民政府民政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質疑,受理機關應及時核查,情況屬實的應予以糾正。

61.城市居民在申請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與有關行政機關發生爭議時,有什麼救濟措施?

城市居民對縣級人民政府民政行政主管部門作出的不批準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減發、停發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決定或給予的行政處罰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複議。對複議決定仍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62.職工失業後有哪些權利和義務?

城鎮各類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工失業以後,凡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的,隻要單位和個人參加了失業保險並按規定履行繳費義務滿1年,本人應當持本單位為其出具的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係的證明,及時到失業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失業登記並主動求職。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申領失業保險金,並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同時獲得再就業服務。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患病醫療的,可以申領醫療補助金;死亡的,其家屬可以申領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按照有關規定還可以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這些都是失業人員及其家屬的合法權益。當然,享受失業保險待遇是有一定期限的,失業人員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生活保障問題,應當在政府和社會的幫助下,依靠自己的努力,提高自身職業技能素質,創造就業條件,積極、主動地尋找或開辟新的就業崗位,抓住所有就業機會,盡快實現再就業。

單位招用的農民合同製工人連續工作滿1年,所在單位已繳納失業保險費,本人勞動合同期滿未續訂或提前解除勞動合同的,可以領取一次性生活補助。

63.城鎮企業成建製跨省搬遷時,企業和職工的養老保險該如何處理?

城鎮企業成建製跨省搬遷時,應按規定辦理企業和職工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手續,在職職工個人賬戶記賬額度全部轉移,資金隻轉移個人繳費部分,轉入地社會保險機構應按個人賬戶記賬額度金額記賬。企業轉出地和轉入地社會保險機構,要認真做好搬遷企業養老保險關係和個人賬戶的轉移、接續工作,按時足額發放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如搬遷企業在轉出地欠繳養老保險費,應在養老保險關係計算之前還清全部欠費。

64.由於單位原因使在職職工中斷失業保險繳費的,責任應由誰承擔?

單位和職工在勞動關係存續期間,由於單位原因中斷繳費的,在職工失業後計算失業保險待遇時,按中斷繳費每滿1年,核減1個月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限,減少的失業保險待遇,由單位支付。

65.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如何確定?

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根據失業人員失業前累計的繳費時間確定,最長不超過24個月。

(1)累計繳費時間滿1年不滿2年的,領取3個月失業保險金。

(2)累計繳費時間2年以上不滿3年的,領取6個月失業保險金。

(3)累計繳費時間3年以上不滿4年的,領取9個月失業保險金。

(4)累計繳費時間5年以上不滿10年的,領取18個月失業保險金。

(5)累計繳費時間10年以上的,領取24個月的失業保險金。

失業保險費繳費時間按單位和職工個人繳納失業保險費的時間分別累計計算。

66.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重新就業後再次失業,其繳費時間和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該如何計算?

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限內,重新就業再次失業的,繳費時間重新計算,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可以與前次失業應領取而未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合並計算,但是最長不得超過24個月。

67.實行失業保險個人繳費製度前的職工個人連續工作年限可否並作個人繳費時間?

實行失業保險個人繳費製度前的職工個人連續工作年限,視同個人繳費時間,與實行個人繳費製度之後的實際繳費時間合並計算,職工個人累計繳費時間與其失業前所在單位的累計繳費時間不一致的,以職工個人累計繳費時間為準。

68.如何對失業保險個人繳費記錄進行管理?

失業保險個人繳費記錄實行屬地管理的原則,失業保險經辦機構負責建立、保存單位台賬和個人繳費記錄,並進行定期記載,負責提供查詢服務,繳費單位和個人有權按規定查詢本單位和個人繳費記錄情況。

繳費單位應製作參保人員及繳費人員明細表等基礎資料報送失業保險經辦機構,每年向本單位職工公布一次本單位和個人全年繳費情況,接受職工監督。

參加失業保險的人員跨統籌地區流動時,其個人繳費記錄隨同轉移。

參加失業保險的人員,按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期滿,或未領完規定期限失業保險金實現再就業的,其個人繳費記錄應予記載並予以保留。

參加失業保險人員出國定居、退休或死亡的,其個人繳費記錄保留2年後予以注銷。

個人繳費記錄實行按月記錄,對因各種原因單位或個人不按時足額繳費的,視為欠費。欠費月份暫不記錄,待單位和個人按規定補繳欠費後再進行記錄。失業保險經辦機構在繳費年度結束後,應對實際繳費月數進行核查。

要加強個人繳費記錄管理,確保個人繳費記錄內容清楚準確,保存完整、安全。有條件的地區,應盡快建立起計算機信息管理的個人繳費記錄,並按規定備份;暫不具備條件的地區,可從實際出發,先采用手工方式建立單位台賬和個人繳費記錄。

69.失業人員失業前所在單位應該為失業人員提供哪些資料和證明?

失業人員失業前所在單位,應當及時為失業人員出具終止或解除勞動關係的證明,告知其按照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權利,並將失業人員的名單自終止或解除勞動關係之日起7日內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備案,按要求提供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係的證明,參加失業保險及繳費情況證明等有關材料。

70.失業人員是否可以享受醫療補助金?

失業人員醫療補助費用隨失業保險金按月發給,每人每月8元,包幹使用。

71.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死亡的,能否從失業保險基金中給予一定補償?

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死亡的,其家屬可以持失業人員死亡證明、領取人身份證、與失業人員的關係證明,按規定向經辦機構領取一次性喪葬補助金1500元,對其供養配偶、直係親屬的撫恤金以每人每月130元的標準,按原核定的應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限一次性發給,失業人員死亡之當月尚未領取的失業保險金可由其家屬一並領取。

72.企業職工解除勞動關係,享受經濟補償後是否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企業職工解除勞動關係,且符合領取失業保險金條件的,雖已享受了經濟補償金,失業保險經辦機構仍應當按規定支付其各項失業保險待遇。

73.用人單位不依法參加失業保險或參保後不按時足額繳納失業保險費,勞動者應該怎麼辦?

《勞動法》和國務院發布的《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失業保險條例》都對用人單位參加失業保險和繳納保險費作了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必須遵守。如果勞動者發現應當依法參加失業保險的用人單位拒不依法參加失業保險或者參保後不繳、少繳、漏繳失業保險費,應當依法向當地勞動保障部門或地稅機關舉報,由勞動保障部門或地稅機關依法查處。

74.騙取失業保險金和其他失業保險待遇的行為如何處罰?

《失業保險條例》規定,不符合享受失業保險待遇條件騙取失業保險金和其他失業保險待遇的,由失業保險經辦機構責令退還,情節嚴重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處騙取金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75.什麼是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標準是多少?

社會保險補貼是對各類服務型企業(包括商貿、餐飲、服務業企業,國家限製的行業除外)新增崗位新招用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並與之簽訂3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以及政府投資開發的和社區開發的公益性崗位安排國有企業大齡就業困難人員,按其為符合規定條件的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的單位部分給予補貼。社會保險補貼標準:按單位應為所招人員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之和計算,個人應繳納的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費仍由本人負擔。

76.享受社會保險補貼的對象有哪些?

各類服務型企業(包括商貿、餐飲、服務業企業,國家限製的行業除外)新增崗位新招用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以及在政府投資開發的和社區開發的公益性崗位安排原屬國有企業大齡就業困難對象的企業(單位)可以申請享受社會保險補貼。對未參加社會保險和未按規定履行社會保險繳費義務的企業(單位),不得申請享受社會保險補貼。

77.如何辦理社會保險補貼?

在市級社會保險機構參加社會保險的,由市級補貼;在區(縣)社會保險機構參加社會保險的,由區(縣)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實行先繳後補、按季度申報的辦法。一是用人單位按規定為招用的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繳納社會保險費;二是企業在申請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時,由縣以上就業服務管理機構對新增崗位新招用並與其簽訂3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人數和應補額度進行審核;三是縣以上就業服務管理機構從再就業資金中將應補貼的社會保險費按季直接撥付給企業(單位)在銀行開設的基本賬戶,同時將撥付情況報同級財政部門和勞動保障部門備案。

78.申請社會保險補貼應提交哪些材料?

申請社會保險補貼應向就業服務管理機構提交下列材料:①營業執照副本和稅務登記證副本或批準成立的文件;②上年底職工花名冊和現有職工花名冊;③上季度經職工簽字的工資發放花名冊或銀行代發工資的有效憑證;④企業(單位)與新招收的下崗失業人員簽訂經勞動保障部門鑒證的勞動合同,新招收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優惠證》及與原企業解除勞動關係的證明;⑤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出具的企業(單位)為招用的下崗失業人員繳納的社會保險費記錄;⑥填寫的《社會保險補貼資金申請表》。

79.什麼是崗位補貼?崗位補貼標準是多少?

崗位補貼是指對用公益性崗位安排大齡就業困難對象就業的單位給予的適當比例的補助。對提供公益性崗位的單位,每安排一名大齡就業困難對象,並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每月給予100元的崗位補貼。

80.崗位補貼的崗位有哪些?

崗位補貼的崗位是指由政府投資開發和社會開發的,以安置就業為主、符合公共利益的管理和服務崗位。具體包括:城鎮社區管理,社區服務、後勤服務中的保潔、保綠、保安,車輛守護,公共設施養護,社區文化娛樂與保健,托老托幼和住宅區物業管理等。

81.如何申請崗位補貼?

崗位補貼實行市、區(縣)兩級審批、兩級補貼。在市級核發《再就業優惠證》的安排對象由市級補貼,在區(縣)核發《再就業優惠證》的安排對象由區(縣)補貼。用人單位符合崗位補貼條件,可向縣級以上就業服務管理機構提出崗位補貼申請,並提供以下資料:填寫的《崗位補貼申請表》;大齡困難就業人員名單;《再就業優惠證》及其複印件;勞動合同及複印件;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等憑證材料。就業服務管理機構在審核無誤後,撥付崗位補貼資金,並報同級財政部門和勞動保障部門備案。崗位補貼按季度申請、按季度撥付。

82.哪些人可以享受職業介紹補貼?

職業介紹補貼享受對象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每一位下崗失業人員隻能享受一次職業介紹補貼,不得重複申請。就業服務管理機構對職業介紹機構實行資質認定,對具備資質的各類職業介紹機構委托其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職業介紹服務,並給予職業介紹補貼。

83.職業介紹補貼標準是多少?

職業介紹機構每中介成功1名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或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用人單位與其簽訂勞動合同(用工協議)的,按不超過100元的標準對職業介紹機構進行補貼。其中,大齡就業困難人員補貼不超過200元。

84.如何申請職業介紹補貼?

職介補貼實行市、區(縣)兩級審批、兩級補貼,市級審批成立的職介機構由市級補貼,區(縣)審批成立的職介機構由區(縣)補貼,市級視區(縣)職介工作情況調劑部分職介補貼。具備資質的職介機構(包括各級公共職介機構及就業服務機構認定的其他職介機構),按季向當地縣級以上就業服務管理機構申請職介補貼,並如實提供以下資料:職介機構推薦證明;職介補貼資金申請表;實現就業和再就業的下崗失業人員花名冊;下崗失業證明複印件;勞動合同(用工協議)複印件等相關證明;上月工資發放憑證;職業介紹機構在銀行開立的賬戶等憑證材料。就業服務管理機構彙總審核無誤後,將職介補貼資金劃入職介機構的賬戶,並按季將職介補貼情況報財政部門備案。

85.什麼是再就業培訓?

再就業培訓是國家為幫助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失業人員提高職業技能,增強就業競爭能力,盡快實現再就業所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是再就業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86.哪些人員可以享受再就業培訓補貼?

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國有企業失業人員、國有企業關閉破產需要安置人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並且失業1年以上的城鎮其他失業人員到我市再就業培訓基地參加培訓,可以享受相應標準的培訓費補貼。其他人員參加再就業培訓的培訓費由自己負擔。

87.再就業培訓補貼的標準是多少?

下崗失業人員原則上隻能享受一次政府提供的培訓經費補貼。補貼標準最高不超過300元。

88.享受再就業培訓補貼的下崗失業人員在報名時需提供哪些手續?

國有企業下崗職工憑《下崗證》、國有企業失業人員憑《失業證》、國有企業關閉破產需要安置人員持原企業與其終止或解除勞動關係的文件、低保人員持所屬居委會出具的並經街道辦事處簽章的證明參加再就業培訓可享受政府提供的培訓經費補貼。個別專業培訓費超過300元的,經培訓單位與下崗失業人員協商同意,並報經市就業局批準後,可適當收取部分培訓費,但收費部分與政府補貼經費之和不得超過物價部門審核的收費標準。

89.再就業培訓經費如何補貼?

申請再就業培訓經費補貼的單位,填寫《再就業培訓經費審批表》,連同學員的有關資格證明、《學員結業花名冊》一並報市就業局,經審核同意後按有關規定給予一定補貼。由培訓機構推薦就業的下崗失業人員需附用工單位與學員簽訂的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以及學員培訓費自付部分的退款憑據,按物價部門核定的相關專業(工種)職業培訓的收費標準給予補貼。下崗失業人員在勞動部門認定的培訓機構參加了職業培訓並鑒定合格,在半年內實現就業的,可憑與用工單位簽訂的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勞動保障部門認可的職業技能培訓合格證、職業資格證書(原件、複印件)及培訓費自付部分原始發票,到市就業局辦理經費報銷手續。

90.社會保險補貼的對象是什麼?

社會保險補貼的對象為以下兩種:

(1)新增就業崗位,新招用持有《再就業優惠證》的下崗失業人員並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同時為其繳納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費的各類服務型企業(包括商貿、餐飲、服務企業,國家限製的行業除外)。

(2)在社區公益性崗位持有《再就業優惠證》的“4050人員”就業的各類用人單位。

“服務型企業”是指從事現行營業稅“服務業”稅目(除廣告、桑拿、按摩、網吧、氧吧外)規定的經營活動的企業。

“4050人員”是指女性40周歲以上(含40周歲)、男性50周歲以上(含50周歲)的下崗失業人員。

91.社會保險補貼中的“社區公益性崗位”包括哪些範圍?

這些崗位包括:①社區管理服務崗位;②公共安全保衛;③公共衛生保潔;④公共環境綠化;⑤停車場管理;⑥公共設施維護;⑦社區文化、教育、體育、保健、托老、托幼服務;⑧其他公益性就業崗位(“公益性就業崗位”,是指由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投資開發的非營利性公共管理和公益性服務崗位)。

92.社會保險補貼的標準怎樣計算?

社會保險補貼的標準按單位實際為所招用人員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之和計算,不包括下崗失業人員個人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也不包括單位和個人繳納的其他社會保險費。

93.用人單位怎樣申請社會保險補貼?

用人單位招用符合社會保險補貼對象人員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滿1年後,持以下材料到所隸屬的勞動保障部門申請享受再就業社會保險補貼:

(1)營業執照副本及複印件,稅務登記證副本及複印件;

(2)1年前職工花名冊和現有職工花名冊;

(3)與新招用人員簽訂的勞動合同,新招用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優惠證》;

(4)《再就業社會保險補貼申請表》;

(5)經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查並加具意見的《汕頭市申請再就業社會保險補貼明細表》。

94.社會保險補貼的審核程序如何?

(1)申請材料齊備的,勞動保障部門在10個工作日內審查核定,加具意見後送同級財政部門審核,財政部門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工作並將結果通報勞動保障部門。

(2)財政部門在核定後30個工作日內將社會保險補貼資金直接劃入申請單位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號。

95.社會保險補貼遵循的原則與撥付程序是什麼?

社會保險補貼遵循的原則:①實行先繳後補的辦法;②按季結算;③資金由市直接劃撥企業,不設中間環節。

資金撥付的程序:①享受社保補貼的單位,首先應到市勞動保障局辦理資格認定手續(首次);②每季末前持《服務型企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社會保險補貼申請表》和《上季度社會保險補貼人員花名冊》及相關材料到繳納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的區縣經辦機構辦理繳費認定手續後,報市勞動保障局;③市勞動保障局審核彙總後報市財政局,下季終前5日內由市勞動保障局將補貼資金劃撥到企業;④市勞動保障局將享受補貼的人員數據輸入微機,並及時傳送到區縣勞動保障局或行業主管部門。

96.如何加強對再就業社會補貼的管理和監督?

財政部門、勞動保障部門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要加強對再就業社會保險補貼工作的管理和監督,嚴禁任何部門和個人擅自擴大再就業社會保險補貼範圍。對弄虛作假的,一經發現,再就業資金補貼的社會保險費全部由直接責任人承擔,並按有關規定追究用人單位和責任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