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兒子更深刻地理解去“通用”的目的和意義,董浩雲再次強調說:“小華,我並不懷疑你是一個有理想的人,但我擔心你的刻苦精神不夠。你不要想到自己有依靠,你必須自己主動去找苦吃,磨煉自己的意誌,接受生活的挑戰,所以你必須全麵鍛煉自己,從最底層做起。隻有先當好一名普通的職員,今後才可能明白應該怎樣對待你下麵的職員。在這之後,你才能充分考慮學習別人的經驗,為將來開創新的事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董建華理解父親的安排,在美國勤勤懇懇、紮紮實實地幹了4年,為接好父親民族實業的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身體力行教子
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社會掀起了陣陣種族歧視的惡浪。有些旅美華人受到這種惡劣政治氣候的影響,出現自卑感,甚至不敢說自己是中國人,而謊稱是日本人或新加坡人,而一些拿到“綠卡”的中國人,在自己同胞麵前,也擺出高人一等的樣子。
當時,董建華正在美國,這些現象也衝擊著他。於是,為了生活和工作的方便,他請求父親出麵給他辦一張“綠卡”。董浩雲聽了之後,對美國的現實非常憤恨,而對兒子則語重心長地說:“不管給什麼籍,我們到底是中國人。個人沒有作為,不管什麼籍,都沒有人看得起。”董建華欣然接受父親的教誨,毅然決定:昂起頭做自己的事情,堅決不辦“綠卡”。
董浩雲教育兒子不能忘記“我們到底還是中國人”,而他自己則更是身體力行。由於十幾年的生意來往,董浩雲與美國上層人士建立了密切關係。但當幾位前總統卡特、裏根、尼克鬆、福特等約請他去進晚餐後,建議他加入美國國籍時,他卻一概婉言拒絕。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和查爾斯王子都與董浩雲有過不錯的交情,也都曾像美國人一樣遊說過董浩雲加入英國國籍,並授予爵位和“太平紳士”稱號,但他都一一婉言拒絕。之所以如此,他對自己的朋友們明確表示:“拿了外國人的護照,外國人仍然把你當中國人,何不直接以中國人的身份,將來有什麼成就,都是中國人的事。”
正是由於父親的教育和影響,當父親病逝後,布什總統以美國政府名義向董建華發出入籍邀請時,董建華同父親一樣,依然婉言拒絕。他牢牢記住了父親的兩條遺訓:“我們到底還是中國人”“以中國人為驕傲再創天地”。
“教育心得”
在“移民潮”和“出國熱”的今天,董浩雲的愛國主義教育尤顯振奮人心。就像董浩雲說的:與其用身份提高自己不如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要糾結於是否有外籍,因為你在外國人眼裏永遠是中國人。教育孩子,要讓他們明白,無論走到哪裏都要做一個有能力的中國人,很棒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