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陳景潤:母親的寬容與他的民主教子(2 / 2)

小時候的陳由偉,像所有好動的小男孩一樣特別淘氣,總是拿支筆在家裏的牆上到處亂塗亂畫。可陳景潤從來不生氣,認為那是兒子在動腦筋,讓妻子不要管他。他說:“男孩子嘛,愛想愛動是好事兒。這樣的孩子,腦子靈活。”正是陳景潤的這番無意的鼓勵話,陳由偉好像聽懂了似的,更來勁了,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家裏有個超大的計算器,由偉總是好奇地按來按去,覺得非常有意思。每蹦出來一個數字,他總是目不轉睛地瞧著,好像在疑惑這些數字怎麼出來的。後來他把計算器翻來覆去地折騰不說,還把那些按鍵一個個“挖”出來,想看看裏麵究竟有些什麼。身為母親的由昆急得直跺腳,數次想阻止他。可陳景潤認為兒子在做“研究”呢,擺擺手不讓她管。兒子“挖”出來的按鍵,陳景潤再把它們一一複位,一臉笑容,非常耐心。陳景潤好像從來不幹擾兒子的興趣所在,讓兒子自己去發現、“研究”感興趣的東西。

陳景潤對獨生兒子的培養方法主要有四條:

一是拓展孩子思維。每次孩子寫作業,陳景潤都會問:“由偉,除了這種方法,還有沒有其他的解題方法呢?”兒子說:“老師就教了我們這一種解題方法。”陳景潤鼓勵他:“那沒關係的。把這種方法寫上,再寫上其他的方法。”這種拓展思維的方式,對陳由偉啟發很大。漸漸地,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陳由偉都會這樣來思考問題——除了這種方法,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二是民主對待兒子。陳景潤認為孩子有個性才能成才,文藝家、政治家、科學家都靠個性的發展才獲得成功。因此,他在培養兒子的方法上,特別講求民主,並與妻子達成高度默契,做到家庭民主、父子民主、母子民主,使孩子能自由自在地成長,在思維方法上具有個性。

三是激發孩子的求知欲。陳景潤希望兒子將來也當科學家。陳由偉天生聰明,每當他拿玩具,便好奇地把玩具解剖——拆開看個明白。一個玩具幾十元,當母親的便拉下臉來嚴肅批評兒子。這時,陳景潤總是樂嗬嗬地站在兒子一邊說:“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他能拆開玩具證明他有求知欲望,能研究問題。當父母的要支持他才對。”陳景潤曾有意識地培養兒子對數學的興趣,希望將來他能接自己的班。但他發現年幼的兒子對音樂更感興趣。雖然這使他略微感到失望,但他依然熱心地鼓勵兒子去學自己喜歡的東西。陳由偉於是報名參加了中央音樂學院的小號班,學吹小號。

四是父母要成為孩子的朋友。兒子上小學後,常常向陳景潤談自己的事,學習、勞動或與同學的往來。陳景潤認真聽著,然後為孩子當參謀,或表揚或批評糾正。很快,他就獲得了孩子的信任,和兒子成了朋友。在陳景潤的影響下,陳由偉變得更加開朗,善於和同學交流思想,喜歡和同學們一起探討解題方法。因為頭腦靈活,思維敏捷,被同學們稱為“小諸葛”。

如今,陳由偉已經開始在數學領域做研究了。在學問研究的道路上,他繼承了父親的衣缽。盡管探索數學未知領域的道路很艱難,但他一直對自己說,要像父親那樣,對數學充滿熱情和執著,堅持走下去。

“教育心得”

父母培養孩子的寬容與忍讓是品行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勢在必行。陳景潤認為,培養孩子,要因人而異,不同環境、不同性格,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要不同。教育孩子要靈活,要分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