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簡介”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生於安徽合肥。16歲考入西南聯大,畢業兩年後,他以優異成績獲得了清華大學的碩士學位,並考上了公費留美生,於1945年赴美進芝加哥大學,1948年獲博士學位。
在美國,楊振寧與李政道合作進行粒子物理研究工作,並獲得了1957年的諾貝爾獎。2003年年底回北京定居;並曾先後獲得中國科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俄羅斯科學院、台灣中央研究院、教廷宗座科學院(羅馬教皇學院)以及多個歐洲和拉丁美洲科學院的院士榮銜,以及多家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現任廣東東莞理工學院名譽院長。
楊振寧的成功因素
楊振寧的母親叫羅孟華,沒有接受過新式的教育,但懂一些古文。楊振寧感到最大的溫暖是父親母親感情非常好,羅孟華十分敬重丈夫,父親也十分愛戀妻子,並不因為自己是留洋博士而嫌棄自己的糟糠之妻。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曾說:“夫婦應始終如一,胡適之從來不嫌棄他的小腳太太,我很敬佩他。”楊武之是官費留學生,但由於父母早亡,家裏的經濟情況比較困難,所以,為了減輕經濟負擔,為家裏增加些收入,他是靠在餐廳洗碗、在農場為農場主摘葡萄等“工作”來完成學業的。在父親遠離的日子裏,母親為家庭、為楊振寧傾注了全部的愛。那時,軍閥混戰,母親帶著楊振寧生活在老家安徽合肥。合肥是兵家必爭之地,軍閥經常攻來打去的,炮彈也時常落到楊振寧家的附近。情況一危險,母親就抱著小楊振寧跑,跑到鄉下或醫院躲藏。而不管形勢怎樣惡劣,母親總是堅持教楊振寧認字。在他4歲時,母親剪了一張張方塊紙,把字寫在上麵,不斷地抽出來讓小楊振寧認。一年之間母親已經教小楊振寧認識了3000個漢字,這是楊振寧一生受益的3000個字。半個世紀後,楊振寧回憶說,這是他的一個非常紮實的知識起步基礎,“我在4歲時,母親教我認方塊字,花了一年多時間,共教了我3000字。現在,我認識的字加起來,估計不超過那個數字的2倍。”
當楊振寧5歲時,母親又專門請了一位老先生上門教楊振寧讀古書。老先生教的是《龍文鞭影》,“龍文”是良馬,“鞭影”即奮蹄疾馳,不須驅策。這是一本中國古文的傳統啟蒙讀物,文體為四言韻文,讀來朗朗上口,其中有許多自然知識和曆史典故。楊振寧因為有3000字的底,很快就把這本《龍文鞭影》背得滾瓜爛熟了,不僅學到了中國古文,也受到了自然知識的熏陶。早在廈門居住時,楊武之就教兒子讀唐詩,教中國曆史朝代更替的順序:“夏商周……”;天幹、地支順序:“甲乙丙丁……”“子醜寅卯……”;甚至於八卦的內容也有所涉獵。在清華園裏,楊武之對楊振寧進行一次正規的教育——讀古書、受古訓。
1934年,楊振寧12歲時,楊武之請專人教兒子讀《孟子》,還講了許多上古曆史知識,所以,在中學時代,楊振寧又像兒時背誦《龍文鞭影》一般背誦《孟子》全文。對楊振寧的中國情結影響最深的還是其父親楊武之,他為人師表、工作認真,熱愛著祖國的教育事業。
楊振寧成功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首先,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母愛,是母親的啟蒙教育。在整個童年,楊振寧與母親相依為命,當時他父親遠隔重洋在美國留學,他的啟蒙教育全來自他的母親。
其次,知識分子的家庭背景。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一位相當優秀的知識分子,他是中國第一代留美博士,著名數學教授,先後在廈門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等國內著名高校任教,1973年去世前任教於複旦大學。
最後,“名師出高徒”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他的老師都是赫赫有名的學界泰鬥,包括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美國的氫彈之父愛德華·泰勒。
“教育心得”
楊振寧的啟蒙教育給我們帶來的啟示:父母的恩愛、和諧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正麵性環境保障;孩子在入學前掌握一定數量的中國文字和一定的古文基礎相當重要,這裏不隻是一個識字的問題,還是中國文化、美學的重要基礎,將影響孩子一生的學習能力和其自身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