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錢學森:兩代人的教子之方(1 / 1)

“錢學森簡介”

錢學森(1911—2009),浙江杭州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曾獲中科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小羅克韋爾獎章和世界級科學與工程名人稱號,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授,是享譽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錢學森也是舉世公認的人類航天科技的重要開創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工程控製論”的創始人,是20世紀應用數學和應用力學領域的領袖人物,被稱為中國近代力學和係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奠基人。他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控製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作出了開創性貢獻,著有《工程控製論》《論係統工程》《星際航行概論》等。

母親的遺傳

錢學森從小天資聰穎,悟性極高,3歲時就能背誦百首唐詩、宋詞。母親章蘭娟性格開朗、熱情,心地善良,而且計算能力與記憶力極強,具有很高的數學天賦。可以說,錢學森的超人天賦有來自他母親的遺傳。

很小的時候,錢學森的母親章蘭娟就讓其置身於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中。錢學森最愛聽母親給他講諸葛亮忠於漢業,為輔佐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杜甫憂國憂民、嶽飛精忠報國、陸遊仗劍去國、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故事。每當聽到這些故事時,童年的錢學森總是那麼認真、投入,稚氣的臉龐上充滿了對古人的崇敬。錢學森從小就沐浴在古人的高風亮節之中,立下的誌向也定當是高遠的。

1936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的錢學森赴美學習,他渴望以自己的知識來改變祖國貧窮落後的現狀。臨行時,母親特意為他買了《老子》《莊子》等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典籍。母親囑咐他:“熟讀這些書籍,可以對祖國傳統的哲學思想摸到一些頭緒。”母親和父親一樣,都認為:“任何一個民族的特性和人生觀,都具體體現在它的曆史中。因此,精讀史學的人,往往對祖國感情最深厚、最忠誠於祖國。”

在美國留學畢業後,盡管美國方麵為錢學森提供了優厚的工作和生活待遇,然而,身在美國功成名就的錢學森始終關心著祖國的發展,始終沒有忘記報效祖國的願望。每次母親在給錢學森寫信時,都提醒他早日回國,錢學森也始終把母親的教誨牢記在心頭。多年後,錢學森幾經輾轉,終於回到了祖國,投身於“兩彈一星”的研究,為祖國的航天事業立下了不朽功勳。

錢學森夫婦:“不教”是最好的家教法

錢學森夫婦從來沒有給孩子上過政治課,也從來不會跟孩子說你要這樣或者不要那樣,而是用他們做人做事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影響孩子。兒子錢永剛20多歲的時候,曾經問過母親:“你和爸爸好像從來都沒有管過我們兄妹?”媽媽很溫和地說:“你不是很聰明嗎,你不是會看嗎?”錢永剛不由想起了佛學造詣很深的星雲大師曾說過日本禪師大愚良寬的故事。大愚良寬禪師是江戶時期越後君山本家的長男,身世相當顯赫。他18歲時出家為僧,專修曹洞禪,可說是一位出身正統的禪僧,一生都致力於參禪修行,不曾鬆懈過一天,悟禪頗深。有一日,家鄉捎來消息,他的外甥不務正業,成天吃喝玩樂,家族快要傾家蕩產了,希望禪師去教育他敗家的外甥,勸其回頭。良寬連忙趕了三天路去見外甥,他到了後,在俗家的床上禪坐了一夜。第二天清晨,他準備告辭離去,坐在床邊穿鞋,兩手卻一直發抖,很長時間都係不好草鞋的繩帶,外甥見狀,蹲下來幫舅舅將草鞋綁好。這時,良寬禪師很慈祥地對外甥說:“謝謝你了!你看,人老了真是一點用都沒有。你好好保重自己,趁年輕的時候好好做人,把該做的事情做好。”良寬禪師頭也不回地走了,對外甥先前放蕩的生活沒有一句責備,自那以後,外甥再也沒去過花天酒地的浪蕩生活了,而是洗心革麵,奮發向上,最終挽救了家庭及家族。

錢永剛一直銘記著此話,也是看著父親母親如何去做,以此來對照自己的日常行為,檢討自己。

錢學森夫婦不教孩子怎麼做,而是要孩子看到父母的為人處世,讓孩子“有樣學樣”,耳濡目染,在“不教”中實現了最好的家教。而良寬禪師並不回避自己垂垂老矣,現身說法向外甥道出了青春的可貴,要珍惜青春。

“教育心得”

早期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拿出事實給孩子看,用正麵的事實引導孩子,甚或用負麵的事實警示人、鞭策人。而不要說一套做一套,以自己不相信或不能身體力行的道理去教化人,是沒有說服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