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尊嚴,每一個人都很在乎自己的麵子。以己推人,多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打消“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想法,隻有維護別人的麵子,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在生活中,我們不要去觸碰別人的禁忌。在中國有“逆鱗”之說,是指再馴順的龍,也不能碰它咽喉下一尺左右的部位。因為龍的全身隻有這一處的鱗是倒著長的,無論是誰觸摸此處,都會把龍激怒繼而被龍殺死。人何嚐不是如此呢?作為一個人,無論人格多麼偉大、高尚,其身上都有“逆鱗”,那就是人的忌諱、短處和傷疤。我們與任何人交往時,都要注意別冒犯別人的忌諱。揭人傷疤,隻會引起人的反感,甚至日後得到對方的報複。即使他裝作忘記,其內心也無法抹去深深的記恨。
古人很重視胡須,認為這是陽剛之美。《三國誌·關羽傳》說:“關羽因為有美須而得了個‘美髯公’的雅號。”而劉備沒有胡須,自然就遜色不少。
劉備剛到西蜀時,嘲笑劉璋手下官員張裕胡須茂盛。他說:“我從小住在涿縣,那裏許多人都姓毛,而且四麵八方散落居住,涿縣縣令就說諸毛繞涿居”。
“涿”和“啄”同音,啄是嘴的意思;“諸”和“豬”同音,劉備話的意思是“豬毛繞嘴居”,這是在嘲笑張裕的嘴像多毛的豬嘴。
張裕馬上反唇相譏,說:“從前一個人做上黨郡潞縣的縣令,後來升任涿縣的縣令,離職後有人想寫信給他。稱呼他的官爵,寫潞縣就漏了涿縣,寫涿縣就漏了潞縣,幹脆就稱呼他為‘潞涿君’”。
“潞涿”與“露啄”同音,這是嘲笑劉備嘴上無毛,下巴光光。劉備沒占到便宜,很是生氣,但又不好回擊,他就把這口氣記在心裏。後來,劉備建立了霸業,張裕成了他的下屬,劉備就找了個借口把他殺了。
張裕的死是因為說話尖酸刻薄,他不給他人麵子,揭人短處。損傷了劉備的尊嚴和麵子,碰觸了劉備的“逆鱗”,最後慘遭殺害。
人人都愛麵子,我們不能隻愛自己的麵子,而不給他人麵子。一位顧客從一家百貨公司買了件外衣,說是由於丈夫不喜歡,便要求退換。
售貨員檢查外衣,發現有明顯幹洗過的痕跡。如果直截了當地向顧客說明這一點,顧客是決不會輕易承認的。這樣,雙方可能會發生爭執。於是,機敏的售貨員說:“我很想知道是否你們家的某位成員把這件衣服錯送到幹洗店去洗過。我記得不久前我也發生過一件同樣的事情。我把一件剛買的衣服和其他衣服堆在一起,結果我丈夫沒注意,把那件新衣服和一大堆髒衣服一古腦兒塞進了洗衣機。我懷疑你是否也遇到這種事情,因為這件衣服的確看得出已經被洗過的痕跡。不信的話,你可以跟其他衣服比一比。”
顧客看了看證據,知道無可辯駁,而售貨員又已經為她的錯誤準備好了借口,給了她一個台階下。於是,她順水推舟,乖乖地收起衣服走了。
每個人都有一道最後的心理防線,一旦不給他人退路,不讓他人走下台階,他隻好使出最後的一招——自衛,這樣將使溝通不能順利進行下去。因此,與人交往時,應謹記一條原則:給對方台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