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疏散(1 / 3)

一夜之間,北京變得風聲鶴唳起來。原本還想低調進行的遷徙活動完全不用背著人做了,行動快的府邸一輛輛馬車進進出出,立刻就開始向南疏散人員和財物。侯府裏人心浮動,也有些忙亂起來。

老侯爺先是派人向城外各田莊莊頭傳令,迅速疏散莊戶和佃農,帶不走又相對貴重的財物全部挖坑深埋,原則上不留人看家。所有人等有親投親,有友靠友,一律向南方投奔,不可向北方去。各田莊的馬匹車輛、鐵鍁鎬頭要全部調回城裏聽用。老弱病殘實在走不了遠道的,可以進城來,在侯府安排居住,比呆在城外相對要安全得多。有牽掛自願留在北京的成年男丁,全部編入護院隊伍,負責維護侯府的安全。

府內女眷分成兩部分,帶上全部的未成年孩子,一部分回德州老家,一部分奔石家莊的封地。老太太和長房女眷由許靜瑜一路護送至德州,二房由大爺靜琛護送到高碑店,交給在那裏擔任五品宣正的三爺靜琨,由他找人護送她們下半程。靜琛則迅速返回職司,以備朝廷用人之需。府裏的其他成年男人全部堅守崗位,不得擅離半步。

侯爺一聽就急了,“父親,您得走啊,我們這麼多男人看家,您跟著女眷們一起撤吧。”

老侯爺一笑,“糊塗,你們都有公務,哪裏能顧得上看家?說不定就要出城去打仗。家裏有我,你們就隻管放心吧。”

把全家人搞得十分別扭,但是說薄了嘴皮子,老頭子堅決不動搖,許萱海幾乎要哭一鼻子,也沒把他老子說服,隻好悻悻然放棄了。

女眷全部撤離,可是馬車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帶走所以的仆婦丫頭。沒多久,各個院子裏就此起彼伏地響起了哭聲,把許萱海哭得頭皮發麻,除了跟了女眷走的貼身丫頭,和自己有地方去的,另有好幾十個家生子無處可奔,呆在北京又怕,急的要撞牆。

許萱河不在家,他一時竟是想不出個好辦法來。許靜瑜說,“侯爺,您問問各房媳婦,看誰在南邊有莊子,也別過於遠了,離北京有個二三百裏地最好,征用過來就可以安置這些人了。”

侯爺一聽大喜,放出風去詢問,二太太得信之後派丫頭來說,“我在曲陽縣有個很大的田莊,裏頭有好幾十間屋子,容納這些人盡夠了,都送那邊去吧。兵荒馬亂的,就別讓這些人分散了到處亂跑,跑丟了反倒麻煩。”

老侯爺點頭,挑選了幾個精明能幹的管家男人負責這支隊伍,把這些傭人編隊,並套了幾輛牛車,幫他們拉行李被褥什麼的。小綠小蕊兩家和另外四個小丫頭就跟著這隻隊伍走了。侍琴、捷哥的奶媽孫氏,她的乳母朱氏等人回了自己家,和家人一起去投親。和夏夕一路去德州的,就剩下蔡嬤嬤,張嬤嬤,薑雲姬,丫丫等四人。一些帶不走的古董和瓷器她們裝了兩隻大箱子,把它交給了老侯爺。風聞侯府地下有暗道,這些東西就由老侯爺來安置了。

穿越到這裏,太平日子還沒來得及品到滋味,逃難的日子就這麼讓人猝不及防地開始了。

穿越三人組都是和平年代長大的,應付這種事一點概念都沒有,該拿什麼不該拿什麼全聽蔡嬤嬤的。而蔡嬤嬤吼得最多的就是幹糧。她讓廚房攤了不少菜餅肉餅,用一張大包袱皮包了,放在車上。另外那三個人就爭前恐後地去抓下飯用的小菜,把食盒裏塞得滿滿的。

蔡嬤嬤笑著說,“有那地方,我是寧可再塞幾隻餑餑進去都不會拿這些的。這是逃難,您還怕路上吃不好不成?有的吃就不錯了。”

丫丫說,“不至於這麼緊張吧嬤嬤,敵人都在北邊,我們可是往南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