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男女關係的烏托邦
我在這裏借用了當代作家王安憶文章的題目,該文載於《讀書》1997年第7期。作者複述了西蒙娜·德·波伏娃( Simone de Beau-voir)的長篇小說《女客》的梗概——小說按照兩條主次分明的線索揭示了全部矛盾衝突,同時闡明了自己的觀點。
第一條線索也是小說的主線,女主角弗朗索瓦茲具有挑戰性地將她與情人皮埃爾的兩人關係擴展到二女一男的三人關係,中途加盟的第三人是初闖巴黎的年輕姑娘格紮維埃爾。
第二條線索是皮埃爾的妹妹伊麗莎白愛上了有婦之夫克洛德,在婚外戀中飽受折磨,前途無望。
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法國巴黎。人物活躍在藝術圈內。女作家弗朗索瓦茲與演員拉勃魯斯·皮埃爾相愛。他們的愛情富於理性,已經相當穩固,不需要擔心愛情枯竭,也不需要以忠誠、信任作保證。正是在這種無須警惕的情況下,弗朗索瓦茲將格紮維埃爾引進來了,形成了“三人行”組合。
這時候,作為藝術青年的伊麗莎白,關心她哥哥(皮埃爾)的“三人行”命運,斷言他們在男女組合中照樣逃不脫你死我活爭鬥的可悲下場。
伊麗莎白似乎頗了解男女關係中殘酷、陰暗的一麵,但是她沒有弄清楚弗朗索瓦茲試驗的“三人行”組合和她卷入克洛德夫婦三角關係的重大區別。
前者“三人行”的關係是有著男女關係的烏托邦的意義,不可用通常的經驗尺度去衡量判斷。“這是一種創造性的關係,是反自然的,具有知識分子銳不可當的探索與實驗的理性精神”。
但是,伊麗莎白的關注卻揭開了“三人行”組合的烏托邦真麵目:虛假與做戲。它的全過程都是反自然的。
按照弗朗索瓦茲的設計,三個人是建立在彼此相愛的平等的基礎上。平等意味著他們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它摒除了嫉妒心,給予了個人自由的權利。弗朗索瓦茲想要證實的是“自我的存在”,以及她與皮埃爾共同建設的存在。但是,當皮埃爾在她賦予的自由下卻與格紮維埃爾散步去了,那將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弗朗索瓦茲的“存在”論因此發生了動搖。
弗朗索瓦茲的設計是一個愛情關係的烏托邦,它除了保持自由觀念和摒棄嫉妒以外,還取消了性別差別。它否認愛情發生在兩性之間的必然性,又與同性戀毫無關係,當然也不是什麼人間博愛,它隻是發生在三人之間的極度純潔的無私的愛。
惟一難以處置的是性的問題。因為男女的性別意識是無法抹煞的。伊麗莎白早就斷定皮埃爾和格紮維埃爾上過床,但是在“三人行”組合內誰都回避而不去議論它。
“性的問題依然沒有提出。可是就像火山口裏的岩漿,不知哪一天就會噴薄而出,在這一天到來之前,不可避免的空氣中散布著緊張不安的情緒,隻有以頑強的沉默去掩蓋它”。
掩蓋意味著回避矛盾,掩蓋意味著戰爭不可避免地要爆發。
弗朗索瓦茲努力地克製自己,繼續自己的實驗;格紮維埃爾卻肆意破壞,她首先打破沉默,提出了三人關係中最尖銳的問題——性的問題。這個最具哲學意義的人文課題,沒有料到竟被一個最沒有教養的粗魯的姑娘揭開——“所羅門的瓶子被拔掉了瓶塞”。
格紮維埃爾首先打破了沉默,她與鼓吹存在主義的薩特的信徒熱爾貝做愛。後來,弗朗索瓦茲也同熱爾貝做愛,並建立了情人關係。這事實上已經證明“三人行”組合的消亡。熱爾貝那種不問過去與未來隻求現時的哲學,使他可以在短期內獲得愛與被愛,由此打破了“三人行”組合的平靜。
皮埃爾為此勃然大怒,直到格紮維埃爾與他共度一個多情的良宵,事態才平息下來。皮埃爾的暴怒暴露了一個真相:他是三人組合的中心。這個中心是由性和性別確定的,他是三人組合中惟一的男性。性的問題可以緘默,卻無法抹煞。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三人組合並非處於中心位置的皮埃爾所倡導,而是弗朗索瓦茲的提議。
三人組合行將土崩瓦解。首先是格紮維埃爾與熱爾貝上床睡覺,她破壞了三人組合的崇高原則;其次是皮埃爾與格紮維埃爾外出一夜不歸,也背叛了原則;再次是弗朗索瓦茲感到她被皮埃爾拋棄了,滋長妒意與仇恨,也和熱爾貝做愛,她把自己降低到了伊麗莎白偷漢子的水平。三人的先後背叛,宣告了男女三人組合烏托邦實驗的失敗。
故事的結局是弗朗索瓦茲殺死了格紮維埃爾。這是無可選擇的選擇。
王安憶複述這個故事,想要說明這場實驗的反自然性與不可實踐性,決定了它的烏托邦性質。實驗者試圖將人放在男女相聚而又不具情感與性愛的環境中,使參與實驗的每一個男女對偶爾性的存在具有更加鮮明強烈的自覺與自主。但由於它違反了人的生理心理本能,終於成了空想。王安憶認為,“有空想比沒空想好,空想是淩駕於人類的標高,它誘使勇敢者攀登和跳躍,使不可能逐漸接近可能”。但怎樣去“接近可能”,王安憶沒有說。
我認為這種實驗的烏托邦性質永遠不會“接近可能”。因為:一、在實際生活中,隻要成年男女相處,完全抹煞性和性別是絕對做不到的,更何況是一男二女的三人組合。實驗已經說明,皮埃爾既可以和弗朗索瓦茲做愛,也會樂意和格紮維埃爾春風一度。這位後來被引進者,是弗朗索瓦茲為了設立“試驗場”,給皮埃爾提供了機會與方便。這也說明,多戀、多交是人的性欲本能,不是靠“理性精神”所能阻擋的。二、格紮維埃爾作為後來者非常嫉妒皮埃爾與弗朗索瓦茲的繾綣之情,於是她和圈外的熱爾貝做愛,以性報複手段表現她的叛逆。反之,皮埃爾為了與格紮維埃爾講和,在外度過了不歸之夜,此事引起了弗朗索瓦茲的妒意和仇恨,她的報複手段也是與圈外的熱爾貝性交。以上種種都說明,反自然的實驗所探求的平等原則、自由觀念與理性精神,在男女共同生活的圈子裏不具有可操作性。如果想把這種不可能逐漸“接近可能”,就必須承認男女之間的性別意識與肉身欲望,在“三人行”中推行性自由、性開放的開明政策。
靄理士在《性心理學》一書中說過,成年男女多數存在著“單婚”兼“多戀”( polyerotic)的傾向;而女子的多戀,則是男權社會所不樂意承認的事實。
靄理士還援引了的蘇聯勃朗斯基( Blonsky)對許多學校女教師調查的材料,把女子的多戀分為“單男型”(monandnc)和“多男型”( polyandric)兩類。所謂“單男型”,即已婚女子的婚外戀,嚴格限製在和一個男子發生性關係;“多男型”則與許多男子發生性關係,或在同一時期內發生,或更迭在不同時期內先後發生。在數量上,選擇“單男型”的女子要比“多男型”的多一倍。這也說明即使有婚外戀的女子,在性活動上也是不喜歡濫交的。
當然,勃朗斯基調查的這種三人或三人以上的婚外戀,不會是弗朗索瓦茲設計的兩性關係的烏托邦。它自始至終是個人化的、隱秘的、以性愛為主要目的的。它的“平等”原則,表現在授受、交換、消費上雙方共同分享著快感的滿足。
令我吃驚的是,上述長篇小說《女客》所描寫的“三人行”組合的實驗場,在我國清代白話章回小說《玉嬌梨》(1658年)、《白圭誌》(1805年)等早有所反映,而且已經不是什麼實驗了。
《玉嬌梨》說的是明代英宗正統年間三個才子(一男二女)的愛情故事。太常正卿白玄晚年得一女名紅玉(曾改名“無嬌”),姿色豔麗,很有文才,曾代父做菊花詩,博得眾人誇讚。奸佞禦史楊延昭想求為兒媳,但其子楊芳不學無術,白玄未答應,因此遭蘇禦史報複陷害,被推薦去番邦迎接上皇,想趁機強娶白紅玉。白玄出使前,托妻弟翰林吳眭照料紅玉,返回金陵避禍。吳翰林在穀靈寺見少年蘇友白及其題壁詩,愛其神清骨秀,學博才高,想把紅玉許配於他。但友白誤認紅玉貌醜不從。吳翰林大怒,讓學官革黜了友白的前程。這時白玄出使歸來,表示了凡能和白紅玉《新柳詩》者,可以為婿。蘇友白前去和詩兩首,不幸被他人竊取,幸虧紅玉發覺,查明真相,並讓友白進京求吳翰林做媒。途中,友白遇到美少年盧夢梨,言談很投機。夢梨敬佩友白的才學,表示願意將妹妹嫁他,並贈以金鐲玉珠許盟。其實夢梨是白紅玉的中表,女扮男裝,後來到白玄舅家避難,她以嫁妹為名,實為自己訂親。蘇友白進京應試,中進士,選為杭州推官,不料上司是楊延昭。楊想招他為婿,他嚴詞拒絕,棄官而去山陰禹穴遊覽,化名柳生。一日,白玄(改姓皇甫)在禹跡寺遇見柳生,相處數日,覺得柳生風流俊秀,才華橫溢,想把紅玉、夢梨許配給他。但兩位小姐隻愛友白,不願嫁柳生。後來真相大白,柳生即蘇友白。由白玄做主,蘇友白娶了紅玉、夢梨二女為妻,夫妻三人享了人間三四十年風流之福。蘇友白的官也直做到詹事府正詹。
《玉嬌梨》的“三人行”組合,是由家長白玄包辦促成的,一夫二妻無矛盾無衝突,可謂白頭偕老。《白圭誌》的“三人行”組合,則是另外一番景致。
《白圭誌》又名《第一才女傳》。小說述說明代吉水書生張庭瑞與湖南巡撫楊時昌之女菊英於吳江月下聯吟訂盟的故事。當年庭瑞之父張博被族兄張宏謀害,庭瑞一家並不知情。庭瑞與張博之子美玉同窗讀書,二人年齡容貌相仿,同樣聰慧過人。後來庭瑞鄉試,造成與菊英聯吟酬唱、互慕才情而訂姻之事。楊巡撫得知後大怒,以為玷辱門風,令女兒自盡。菊英投後花園古井,被老仆王忠救起,離家外逃。後來巡撫深悔,得知菊英尚在人間,遂命人迎回府內。菊英即給庭瑞一信,囑他速來完婚。不料信落在了美玉手裏,美玉冒充庭瑞,前去就親,卻被菊英識破,便將他交給縣衙予一頓毒打。美玉羞憤交加,便往蘇州決心找一位絕色才女為妻,於是遇到了雲南布政使劉元輝之女秀英,二人題詩唱和,情投意愜。但此事遭劉元輝反對。秀英為尋美玉,女扮男裝,離家出走。事發以後,美玉被控以誘拐小姐罪,鋃鐺入獄,不久在獄中死去。秀英千裏尋覓情郎,後來得知美玉已經死了,偶然間遇見湖南楊巡撫家人,因為秀英的男裝打扮,被誤認為是庭瑞,迎人巡撫府,因此與菊英相識,傾訴衷腸,兩人結拜為姐妹。菊英、秀英兩位少女,經曆了一波三折,自願嫁給了張庭瑞,小說以一夫二妻的三人組合圓滿結束。
《玉嬌梨》是以家長的一手包辦而形成“三人行”組合,它多少帶有封建捆綁的色彩;《白圭誌》則打破了這個傳統的模式,它是由菊英、秀英自主,凸現女性自主意識的張揚,很有幾分青春覺醒的萌動。菊英、秀英都是敢於抗爭的女強者,大膽逾越禮教藩籬,俱遭固執老父嚴譴,至於離家出走,流離顛沛而不悔。
可以比較的是,《女客》中三組合的倡議者是女性弗朗索瓦茲,她的實驗宣告失敗。《白圭誌》中三人組合的執導者應該說也是女性菊英,是她把秀英拉入實驗場內,然而她卻獲得了成功。這是為什麼呢?是不是自古以來的中國女性具有包容、順從的天性,以及追求“大團圓”結局的緣故呢?
更令我吃驚的是,中國古典小說敘述的三人組合也許是出於傳統習俗的喜劇結束的考慮,然而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出現的這種“三人行”實驗場,雖然不是以“大團圓”結局,卻也得到了不同於西方的完滿而和諧的收場。
這就是向婭在報告文學《女十人談》中寫到的一位大度、開朗的女子的故事。這位女子1952年出生於高級知識分子家庭,“文化大革命”期間下鄉插隊五年,返城後在某醫院當護士,1983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她的丈夫比她大兩歲,婚前婚後兩人感情都很好。這時女兒5歲了,他們營造了一個樂融融的和諧家庭。但是不久丈夫有了外遇,一位年輕姑娘以“第三者”身份闖入了這個原本平靜的家庭。這將會掀起一場什麼樣的“風暴”呢?
奇怪的是,這位妻子竟沒有絲毫醋意,也沒有受侮辱與受損害的感覺,並深信她與丈夫的情愛、性愛是深沉而穩固的,甚至認為丈夫跟這位插足的“第三者”相互吸引到發生性愛是一個“合情合理合乎人性的故事”。
這位妻子對於被破壞的夫妻平衡而出現的三人組合,是如何看待的呢?她說:
其實,這並不矛盾。一個男人在愛著一個女人的同時又接受了另一個女人的愛,這在我看來毫不足怪。特別是我丈夫那含蓄而又內向的男人,標準的男子漢,本來就引姑娘矚目。而且既然我能愛上他,別的姑娘愛他也就非常正常了。愛是一種美好的情感,盡管它有時會產生使人難堪的局麵,但愛本身遠比恨珍貴得多。
我絕對不恨她。真正的愛,應該體現出博大。事實上,我當時吃得下,睡得著,非常超脫。人都可能在特定的條件下產生特定的感情。我理解他們,他們的感情是真的。她不是賣淫,他也沒有脅迫。隻是他們太不超脫,太痛苦了,在我麵前總有一種負罪感。他回來就拚命幹家務,而她與我碰麵時總是低頭回避。其實,這大可不必。愛不是占有。愛沒有罪。愛,就該給被愛者自由。
後來,她突然說,她要結婚了。我很意外,不對頭啊,哪能這麼快?我仔細琢磨她的心情,她可能又感激我,又怕這種關係不能長期平衡下去,想退出這個“三角”。
我去找她,這是我第一次去找她,過去從來沒找過。我們倆同歲。我開門見山,說:“咱們都受過高等教育,告訴我,你是不是真愛那個人?如果愛,我祝福你;但如果你隻是以此擺脫目前的處境,那你是蠢人。你要知道,這種現狀不僅不能毀了我,甚至不能傷害我。但草草嫁人,你會毀了你自己!”
她哭著撲進我懷裏。
女人之間需要溝通,需要理解,更需要安慰……後來嘛,大約三年之後,她結婚了。是熱戀之後的婚姻,我替她高興……
如若我們比較一下《女客》與《女十人談》,就會發現,二者的三人組合有著相似或相通的地方。如強調愛要體現博大、包容、平等、自由,摒棄狹隘、占有、嫉妒、仇恨。兩篇作品的女主人公都有著同樣的設計,同樣的理性的精神支柱。
但作為“實驗場”,二者也有許多明顯的差異。
一是《女客》裏的實驗場是弗朗索瓦茲主動設計的,是她有意把格紮維埃爾拉進來參與三人運動;《女十人談》裏的妻子則是被動接受的,是“第三者”主動闖入了一個夫妻恩愛的家庭裏,從而形成三角關係。
二是設計者弗朗索瓦茲在三人行中產生了妒意與仇恨,親手毀壞了實驗場;《女十人談》裏的妻子卻顯得寬容而大度,是“第三者”為避免尷尬在與情人同居三年後自動退出三人舞台。
三是結局,兩篇作品雖然都以“實驗場”的瓦解而告終,證明兩性關係的烏托邦的不可實踐性;但是,弗朗索瓦茲終於把格紮維埃爾殺了.說明她的占有欲望與報仇情緒仍然很強烈,並不像她最初所表白的“三人行”中可以完全平等地、自然地相處。《女十人談》裏的妻子卻沒有那般惡辣,她要“開通”得多,她沒有去殺害“第三者”,因為那是很愚蠢的舉動,而是主動找她談話,以詢問、關心她的婚姻為因由,挑明眼下三角關係“這種現狀不僅不能毀了我,甚至不能傷害我”。這實際上是以咄咄逼人的氣勢向“第三者”應戰,迫使“第三者”知趣地退出了三人戰場,另覓新歡。這種“綿裏藏針”的應對方法,要比弗朗索瓦茲親手去製造慘劇高明得多。
上舉《女客》與《女十人談》的三人組合的公開“遊戲”雖然都宣告失敗了,但這不等於說此後無人再作類似的“實驗”。婚外戀多半是在“地下”秘密進行,但是公開的或半公開的三人組合的婚外戀,在當今中國大中城市中也不少見。這種組合多是一男二女的形態,它是在新形勢下一夫二妻製的變相表現。有六位年齡在40歲出頭的中年婦女不久前聚會。她們坦誠地述說了分別五年來各自的私生活情況:其中二人有兩年和三年的婚外戀史;有一人加入了有序的“三人行”,而且已經維係一年多了,迄今未出現裂痕。正像王安憶所預言的,幻想正在變為現實,而不再是男女關係的烏托邦。此後是不是還會有勇敢者冒著風險向“三人行”的險峰攀登呢?
二 “浪跡天涯”的婚外戀
中國人把男女之間卿卿我我的戀愛叫做“談戀愛”。這個“談”字絕非多餘。從詞義學角度,或從心理學角度解讀,它是很科學、很貼切的,說明中國人的愛情觀念與原則,是男女雙方通過對話、談心以取得思想的溝通和情感的交流,從而達到相互了解與信任,並由此相互愛慕與契合。這是一種循序漸進、由淺人深的比較理性化的情與欲的追求、融合的心路曆程。戀愛最終成功與否,取決於“談”的效果。從長遠看,要想建立一個和諧、穩定的家庭,“談”是不可或缺的情感發酵的階段。
在“談戀愛”的基礎上,中國人還把男女之間談情說愛稱為“搞對象”。它同樣是科學的,而且也富有人情味。男女相愛不會停留在性吸引上,它要繼續向前發展,進入組成家庭的務實的功利審視;把對象“搞”過來,意味著雙方的情感與性將在“愛巢”內找到圓滿的歸宿。這個“愛巢”是男女雙方在“搞”成之後共同營造的,喜結良緣的夫妻將共同承擔責任,把小家庭生活過得美滿、紅火。
一般說來,婚外戀就不具有上述向婚姻過渡的“談戀愛”、“搞對象”的特點。婚外戀者已經經曆了“談戀愛”、“搞對象”的階段,現在是以已婚的身份同異性接觸,雖然男女雙方彼此都會有“好感”,但不會是因為“愛上對方”而發生外遇。也就是說,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不會和外遇對象“談戀愛”;“談戀愛”隻屬於未婚的或再婚的男女的“專利”。據統計,77%的美國已婚女性從未與外遇對象“談戀愛”。(這個數據與男性外遇的統計相當類似)
莎麗·海特(Shere Hite)的《性學報告》就“婚外情和婚外性關係”提供了翔實的數據:
△結婚五年或五年以上的女性中,70%擁有婚外性經驗。△ 已婚女性的外遇類型:
1. 12%是逢場作戲的性愛
2.保持一年至兩年性關係的占14%
3.保持三年至五年性關係的占23%
4.保持六年至十年性關係的占4%
5.保持十一年以上的占12%
6.斷斷續續地保持和同一個情人來往的占6%外遇次數:結婚二年至四年——一次外遇者占17%,兩次外遇者占13%,數次外遇者占5%;結婚五年至十年——一次外遇者占14%,兩次外遇者占26%,三次外遇者占22%,數次外遇者占8% 結;婚超過十年—— 一次外遇者占7% ,兩次外遇者占21% ,三次外遇者占25% ,四次至五次外遇者占18%, 六次至十次外遇者占9% ,超過十次外遇者占4%,49%有一位固定的情人,15%同時有一位以上的情人
△在有外遇的已婚女性中,76%表示,這主要是因為丈夫對她們疏遠。
△92%的女性由於丈夫的騷擾與恐嚇,才認定另一種解決辦法:再找一個男人。
△12%的已婚女性選擇了“逢場作戲的性愛”,即與對方隻見過一兩次麵即可做愛。
△21%的女性說她們有外遇的原因是在家中缺乏性愛,或性愛的質量很差。
△6%的女性雖與丈夫感情和諧、平等互動,卻仍有外遇。
△12%的女性有婚外性生活,隻是為了給生活添加樂趣和刺激。
△89%的已婚女性將婚外戀當做是自己的秘密,從未被人發現(至少從未受到丈夫的質疑)。
△76%的已婚女性對自己的外遇無犯罪感。(有外遇的已婚男性,92%無犯罪感)
△87%的有外遇的女性,相信他們的丈夫是“忠實”的。(據統計,婚齡兩年以上的男性,72%有婚外性行為,而且多為其妻所知)
△47%的有外遇的女性相信她們的情人是“忠實”的、“可以信賴”的。
△79%的已婚女性是同已婚男性搞婚外戀,而不是同單身男性發生關係。
△14%的有外遇的女性認為,她們的婚外戀對丈夫有好處。(但沒有具體說明有哪些好處)
△發現妻子有外遇時,40%的丈夫會有強烈的反應。(但大部分並沒有被丈夫發現)
△發現妻子有外遇時,60%的丈夫會低調處理。
△46%的單身女性說,她們過去或現在曾經同已婚男子搞婚外戀,介入他人的婚姻家庭,成為“第三者”。
以上報告大致反映了20世紀70至80年代美國已婚女性婚外情的狀況。它具有以下特點:一、丈夫經常外出,對妻子的情欲關愛得太少,以至於“紅杏出牆”。二、丈夫的性能力較弱,或夫妻性生活不諧調,為妻的得不到滿足,於是到外麵去偷情。三、初婚女人對待情感與性較專一,但是隨著婚齡的增長,如結婚五年或五年以上的女人,她們的“多戀”傾向,使她們的婚外性行為的頻率隨著加快,外遇對象也隨著增多。四、多數已婚女性願與已婚男性搞婚外戀,以不拆散各自的家庭為原則,如此安全係數較大。五、已婚女性既然跨出了第一步,涉足婚外情,就會覺得隻和一個男人做愛太乏味,她們通常同時保持和兩三個男人發生性關係。六、這些女人對自己的婚外性事安排得很周到,行為也極其隱蔽,極少有“推車撞牆”的事發生,即使是自己的丈夫也很難覺察到妻子的隱私。
2000年,我們對幾位有婚外戀的中年女子進行個別訪問,她們談論的問題,基本上屬於海特《報告》的範圍,但也有些現象、特點,海特《報告》沒有涉及或沒有詳細敘述。(一)固定情人50%的已婚女子相信男女情貴專一,尤其是夫妻之間恒久的愛情,那種凝聚力、向心力給家庭和子女帶來了美滿幸福。但是,30%的男人、女人卻很難做到專一,總要尋求婚外情人,享受婚外的快樂。
約50%的已婚女子在一段或長或短的時間內保持一個固定的情人。這反映了這些女子希望與固定情人的感情能更加投入,性愛也更加專注。她們說:“與其飽食十盤家常菜,不如品嚐一道佳肴。”這些女子喜歡和一個固定情人“簽訂”隻屬於他們享用的“情感契約”。
故事之一
結婚頭三年,我和丈夫的關係很融洽,我的丈夫是一個能關愛、體貼妻子的男人,我也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個“賢妻”、“賢內助”的形象。我們之間惟一的遺憾是性欲的強弱差別太大。他整年忙於科學研究事業,對夫妻房事較冷淡,通常一個月隻做愛一兩次,而且是草草行事,毫無樂趣;而我要求一個星期至少兩次,還希望他能主動、活潑些,但他太使我失望了。婚後第四年,在一次為期十天的展銷會上,我結識了一位比我大十歲的男子,他體魄健壯,多情,很會引發女性的情欲;我們每晚到旅館開房間,他讓我瘋狂,沒有羞恥感,他使我第一次體驗到快感的刺激。回北京後,我們仍然保持每周一次的性生活,這種關係已經維持了三年,他成了我的固定情人。這時候,我差不多不需要丈夫的性愛了。
故事之二
俗話說,“紅顏易逝,青春難再。”我步入不惑之年的時候,很想結束過去那種“浪跡天涯”的生活,而保留一個真正能走進我的心的男人,作為我的固定情人。這回促使我轉變觀念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一是我接觸的男人多數隻是想在我這兒占點便宜,他們有時會恭維我,獻點殷勤,比如開車帶我到郊外去兜風,或請我吃海鮮,或給我買一件時尚的上衣,那代價便是要我為他們提供宣泄的機會,-隋’是談不上的。有的男人同我隻有兩三次性接觸便拂袖而去。有的男人已經大半年不聯係了,突然來電話,叫我立即到某旅館去,他說他此時特別‘想念’我。我成了什麼人啦!其次,我接觸的男人,有些是喜歡出入‘青樓’的嫖客,當我知道以後,我就不再跟這種人來往了。因為他們已經把我等同於妓女了;再說,這種人容易染上性病,萬一把這種髒病也傳染給我,就太可怕了……過去我交友太隨意,從第一次搞婚外戀開始,我好像沒有對哪一個男人動過情;如果我隻固定在一個男人身上,也許他會慢慢地進入我的心坎裏。我想在固定情人身上培養感情,而不再是過去那種‘性伴侶’的關係。
故事之三
我不認為婚外情人的關係隻是性愛的關係,雖然性愛占著不小的比重,但是沒有情愛的兩性關係,就如同牲口的交配,隻是停留在原欲的宣泄而已,而不具有情感與性的融合迸發的快樂。我上高中二年級的時候,同三年級一位人稱“帥哥”的男生戀愛了。初戀的感覺非常美好,尤其是在月光下、叢林中平生第一次接吻,我激動得直發抖,那甜甜的吻讓我終生難忘,後來和別的男人接吻就不再那麼動情了。他後來到上海上大學,雖然通信,但隻是朋友關係。我大學畢業後,嫁給了一位在大學任教的講師,他比我大十歲,把我當小妹妹看待。他熱情、忠厚,但很古板,不擅交際,婚姻家庭顯得平淡無奇。周末,晚飯後,我喜歡一個人逛商場,高興時去看一場電影。這是婚後第五年,有一回,在電影院門口,我遇上了初戀的“帥哥”,這大概就是“情緣未了”吧。我們來到了街心公園,述說衷腸,在熱吻中我又找回了過去那種甜美的感覺。現在他成了我婚外惟一的情人。有了他,任何男人都不會在我心坎裏留下哪怕一丁點兒的位置。我們保持了將近四年的關係,一切都還像初戀時那麼純真,那麼充滿激情。我丈夫大概多少有所覺察,但他什麼也沒問,我什麼也沒說,兩口子的家庭像往常一樣平淡、平靜。
故事之四
有人說:“男人花錢,女人斂財。”這種以金錢為基礎的婚外戀,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逢場作戲的性愛”,如同戲水蜻蜓,一掠而過,毫無人情味。其實,據我所知,多數已婚女子的外遇,是重情而不重財,而且在“情”上非常專注,非常投入;相反,男人喜歡拈花惹草,喜新厭舊,他們不會在一個女人身上久久停留。我23歲那年結婚,丈夫比我大四歲,婚後我倆如膠似漆,形影相隨,日子過得比蜜還甜。第三年,我生下了一個小寶寶,樂融融的家庭氣氛更濃了。可是,沒想到的是,就在我身懷六甲的時候,我丈夫竟和學校裏的一位年輕女工友發生了性關係,而且保持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婚外情。當我陶醉於天倫之樂時,那位女工友找上門來了,哭哭啼啼,說她已經懷孕三個月,現在要做“人流”手術,威脅著向我要幾萬元,否則她會讓我丈夫身敗名裂……我無法原諒他對我的不忠,我後來的婚外戀,就是對他的報複。在婚姻已經無法修複而又勉強維持的情況下,我的情愛與性愛開始向外傾斜。我的所謂“情人”,是一個比我小六歲的小夥子,未婚,活潑而開朗。因為我的動機是“報複”,尋找外遇就不會有真情,所以隻維持三個月的“性夥伴”關係,就分手了。分手時,那小夥子抱著我大哭一場,看來他是動了真情了,我對不住他。此後我不再有婚外情,甚至於拒絕與丈夫行房事,我“勸”他繼續去找婚外情人,我自認是一個性冷者。
(二)兩極引力
所謂“兩極”是指男女之間年齡的落差較大,屬“老少戀”。如青年男子與老年婦女結為夫妻,或老年男子與年輕女子結為夫妻;反之,年輕女子樂意找老年男子作為性夥伴,或老年女子找青年男子作為性夥伴。兩性關係超越了年齡界限,以其特殊的引力在兩極中獲得性滿足。
阮芳賦博士的《性的報告·21世紀版性知識手冊》(中醫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在這方麵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一、老年男子愛上年輕的女性,因為他們的妻子已經無法再讓他的老公“性”致高昂了。
△ 土耳其人瑞沙蘭先生,在100歲時續娶一位15歲的姑娘為妻,在他104歲時得一子,111歲時又得一子,享年116歲。(《世界日報》2000年8月20日)
△ 澳洲跨國媒體業巨子默多克,同小他37歲的中國廣東姑娘鄧文迪,即將迎接兩人的性愛結晶。默多克的發言人周五證實,鄧文迪已經懷孕。70歲的默多克於1999年和旗下公司“Star TV”的員工、33歲的鄧文迪結婚。名人老少配的豪華婚禮引起當時媒體矚目。(博訊2001年5月12日消息)
△ 70歲的阿根廷前總統孟年於2001年5月26日娶36歲的智利佳人賽西裏亞為妻。賽西裏亞曾摘下“環球小姐”的桂冠。(《世界日報》2001年5月28日)
△ 活到96歲的國民黨原陸軍上將、四川大軍閥××,60多歲時,在重慶娶尚未成年的14歲的胡女為第十一妾,在××86歲時,她生下一女。××90歲時,娶17歲的張女為第十二妾,不到一年,她為××生下最後一女。由於××對妻妾的控製極其嚴厲與殘酷,一發現有“出牆”問題,便格殺勿論。他的第七妾曾女、第九妾蔡女,因在外求學與同學發生戀情而被××槍決。因此××86歲、90歲時各得一女,二妾都在××身邊,應該不是他人所為。這可以作為很老的年紀,男性還有生育力的例證。(《中華文摘》2000年5月號)
△ 長春市一位73歲的老教授,有一個做醫生的妻子,但他與一位29歲的“三陪女”一拍即合,每隔兩三天就和她約會一次。而且和“三陪女”頻頻約會的同時,又與另一位女人來往。因他未按原說的條件滿足“三陪女”,她發瘋似的拿刀對著他的頭部,連砍二十多刀。(摘自網文)
△ 已故著名書法家×××之子、某大學教授×××,70歲時與妻離婚,同29歲的舊相識結婚,次年得子,因違反計劃生育政策受到處分。(《國際日報》2000年5月30日)
以上案例說明:第一,老年男子喜歡找年輕女性為妻、妾或婚外情人。第二,健康的老年男子仍有相當活躍的性追求,而且還具有生育能力,當然這種生育能力,在老年男子中不具有普遍性。
二、絕經後的女子,仍有活躍的性生活,她們喜歡找青年或中年男子作為性伴侶。
△ 奧地利建築工人庇基勒,39歲,與81歲的愛妮絲結為伉儷。庇基勒說:“我們互相深愛對方,沒有任何障礙能夠分隔我們。”(《中華論壇報》1992年1月14日)
△ 美國著名影星瓊·考琳絲,2001年5月23日是她的68歲生日,和她同居的新男友舞台劇經紀人皮斯·吉勃遜,現年35歲,小她33歲。熟悉考琳絲的人說,雖然不是考琳絲引誘這位已婚的年輕男子,而是他愛考琳絲愛得發狂,拋棄發妻拜倒在考琳絲的石榴裙下,但是,美滿的性愛生活,使考琳絲滿麵春風,看起來至少年輕了20歲!瓊·考琳絲並不因此前結過四次婚,有三個子女,已是祖母級的“老婦”,而放棄她在“金色年華”應有的“陛福”,對世人來說這是一個極有意義的典範。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一定要找年輕的男伴。(《世界日報》2001年5月19日)
△ 一位24歲的男士在網上征求答案。他如此寫道:“我們讓她老公給抓住了,她正在離婚,她現在已經52歲了,比我大28歲。我很喜歡她,白白胖胖,豐豐滿滿的。我覺得比大部分二三十歲的女人都要有吸引力。她現在的欲望也挺旺盛的。而且,我從七八歲開始手淫,後來有過兩個女朋友,都沒有硬起來;她挺耐心的,幫我治好了。我想娶她,可我不知道女人保養得好的話,體貌能保持多久?將來她60歲之後,不知會成什麼樣?”(網文,2001年5月24日)
以上案例說明:第一,這些絕經後的女子,同樣樂意找年輕的男子為夫或性夥伴,因為年輕的男子更能滿足她們的快感的愉悅,就像瓊·考琳絲那樣因此“滿麵春風”,更具女人的豐韻。第二,她們仍是“性活躍”的女人,24歲的小夥子之所以迷上52歲的女人,吉勃遜(35歲)之所以發狂地愛上考琳絲(68歲),就因為她們仍保持著旺盛的性欲,仍保存著中年女性的魅力。可見50歲至80歲的老婦是如何不讓“徐娘”的。
根據阮芳賦《性的報告》一書援引的“美國退休人員協會”1999年10月的研究報告指出:
45歲至59歲的人每周至少有一次性生活,占80%。75歲以上的人每周至少有一次性生活,占25%。
45歲至59歲的人擁有性伴侶,占80%。75歲以上仍擁有性伴侶,男人占58%,女人占21%。
進入老年期後,人體各個器官機能減退,生育能力下降,性生理反應也因此發生一定程度的退行性變化。
但是,即使如此,老年人仍具有性的自然需求,性功能在高齡後仍未喪失。清代詩人袁枚寫過這樣的詩句:“若使風情老無份,夕陽不合照桃花。”說明老年人也有份去享受性愛風情。“婚姻滿足感可以幫助老年人加強對生活的信心。有親密婚姻關係的老年人,更容易排除很常見的抑鬱症”。據研究報告證實:“已婚者的死亡率,不論男女均低於未婚者;即使是疾病死亡率,前者也比後者低。”說明性生活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傳統觀念認為,人對性活動的興趣隨年齡增長而下降,直至最後消失。思想健全的成年人進入中年以後就會對性生活感到厭倦,而老年人就應該根除性欲”。但是,並非所有身心健康的老年人的性活動興趣必然下降,甚至於消失。有的學者對老年人作過研究觀察,“對象為60歲至94歲的老年人,發現有15%的人在60歲以後還經曆了一個長達數年的性活動增長階段”。據性學專家費弗1979年的統計,“大約有70%的男人在68歲時仍然有規律地進行性活動;甚至在78歲年齡組內,也還有25%的男人繼續保持性的活躍”。費弗說:“除了某些特殊的疾病之外,生理變化並不會強製性地在性行為四周降下帷幕。這一點無論對男性還是女性高齡者來說,都是一樣。”(以上引文均見阮芳賦《性的報告》)
三 婚外風景一瞥
愛情沒有定義,它隻是兩性交往的一段或長或短的過程。有過戀愛經曆的人都體驗過陶醉於愛情時的興奮和失去愛情時的苦惱。情場失意的戀者是世間最不幸的人,然而情場得意的戀者又能得意到幾時呢?
愛情是從友誼——同異性交朋友滋生的。保持朋友間的友誼不難,但要讓友誼發展與深化,愛情(尤其是性愛)就顯得很脆弱了。以“一見鍾情”得到的情感與性往往是很不牢靠的。
因為“一見鍾情”的夫妻關係缺乏感情的積澱,隻要一方感到性生活不和諧、不滿足的時候,他(她)不免會下意識地閃過“另找…背叛”一類的念頭,除非訴諸法律,否則僅僅從人的身體欲望來說,並沒有規定一輩子隻能在一個人身上尋求性愛;特別是當夫妻感情不和、性生活也不那麼諧調時,也不必非要死死地捆綁在一起。這是已經被高離婚率和高再婚率所證明了的。
許多人承認,幸福的愛情婚姻是與美滿和諧的性生活相關聯的。但是真正享有這種可意婚姻的夫妻是很少的。一對情侶“在結婚時,在發誓終生相守時,不會知道要讓愛情與性愛持續一生有多麼困難。隨著關係的發展,企圖控製對方的欲望開始出現,性與愛的結合開始變得脆弱,直至蕩然無存。愛一個想控製你並改變你的人,或受你控製的人很難。婚姻中的性生活也許會繼續,但已經成為一種控製手段。一方或雙方都用外界控製,婚姻中就不存在愛情了,隻有互相抱怨自己有多麼孤獨”。([美]威廉·格拉瑟,W. Glassr《選擇自由》)
遺憾的是,格拉瑟先生沒有就他提出的問題深究下去。也就是說,當甲方想控製和改變乙方(或乙方想控製和改變甲方),在性與愛已經“蕩然無存”而且男女雙方都感到“多麼孤獨”的情況下,能不能靠“外界控製”繼續維持夫妻關係呢?格拉瑟隻是說“婚姻中的性生活也許會繼續”,卻回避了問題的要害:在婚姻隻剩下控製與反控製的情況下,怎麼辦?出路在哪裏?其實,直截了當的回答,應該是——“我想漫步觀賞婚外的風景……”第一道風景:填補空白。
故事之一
我的妻子非常好,為人心地善良。盡管我們結婚的時候,我並沒有瘋狂地表示愛她。但我覺得娶她為妻是我的正確的選擇。婚後兩三年,我們過得很溫馨;不過自從有了孩子以後,她把愛幾乎都給了孩子,連做愛也是敷衍應付,像是履行公事。我內心深處從此總是一片空虛,性格也變得煩躁;我的情人恰恰在這時候出現,填補了這片空白。到現在,我們保持了近三年的性關係,她把我弄得神魂顛倒。她確實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女人。
故事之二
無論是戀愛階段還是婚後頭一年,我很愛我的妻子。她嬌小、美麗、溫柔、生動,那一雙會說話的眼睛,常常令我癡迷心醉。但是我們的性生活卻不那麼諧調,這是最大的缺憾。我不知她婚前是否受過傷害。我向她提過建議,采取過種種方法,試圖調動她的激情,都沒有用。我希望她在房事上表現得積極些、投入些,但她躺在床上簡直就像一條死魚。我希望夫妻的性愛能激發起快感,這個要求並不過分,但她不想作任何改變,還埋怨我在控製她。後來我遇到一位年齡、相貌與我妻子相仿的女子,我們春風一度,她使我得到了原欲宣泄的滿足。她的性經驗較豐富,她能夠做到我妻子不想做也做不到的一切。這種關係已經維持兩年了。我的不忠實使我感到負疚。以後該怎麼辦?我沒有想好。
故事之三
我不是一個好女人、好妻子。我的丈夫是一位事業心很強的人,對我也體貼入微。兒子快上小學了,聰明好學。我擁有一個令人欽羨的小家庭。正因為如此,我常常在夜闌人靜的時候懺悔,悔恨自己的沉淪。結婚以後,丈夫經常出差,一走就是兩三個月,有時甚至半年。這是婚後第三年的春天,我大概是耐不住孤獨和寂寞,竟和一位年齡、職業有較大差距的魁梧的男人交往。他對女人的溫存和嫻熟的技巧,常常把我帶進如夢似幻的仙境中,體驗著不曾有過的性愛樂趣。我欲罷不能,同他保持了近三年的關係,很像是“別館覺來雲雨夢,後門歸去蕙蘭叢”。(李商隱詩句)兒子快5周歲時,我才下決心斬斷這根葛藤。
我們從詢訪中得知,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問及他們的婚外性行為,雖然有的突出強調感情因素,但多數承認性欲的滿足占據重要的成分。“她使我感到生命充滿活力”,“她給我注入了青春的氣息”,“他使我的性夢得到了實現”……一類的話語,說明了婚外性事給他們身心帶來的愉悅。
大多數婚外戀者之所以具有極度興奮的特點,大概可以歸之於性欲旺盛、秘密約會引發的激情、夫妻經常分離造成的性苦悶以及品嚐禁臠所具有的亢奮等幾種因素的綜合作用。這種刺激意味著邊緣神經係統分泌出了足夠多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的協同作用,便增強了情欲的快感。因此,一旦有機會,大多數男人(和越來越多的女人)是不會輕易放過這類性快感享受的。(參見安東尼,華爾士《愛的科學》)
男女在第一次婚外接觸中,彼此都產生好感,願意成為朋友,這是一種感情紐帶,一種浮萍式的“戀情”。隨著他們婚外性愛的加多加濃,他們之間的感情因素,有的越來越深厚,以至於個個背離了原先的配偶而重新組建新的家庭。但有的感情趨於淡漠,甚至於消失。對於那些為了“填補空白”者來說,他們尋求婚外性伴侶,主要不是尋求感情,而是尋求肉身的刺激。所以他們可以同時和不止一個女人發生婚外性關係,對女人來說也是如此。如果把“婚外戀”改為“婚外性娛樂”或“婚外性遊戲”,也許更加符合這一類型男女婚外關係的本質。第二道風景:控製意念。
已婚男子為何要在婚外找女人,動機也許各種各樣,但多數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肉身欲望,以及由此引發的占有欲望。所謂“家花不如野花香”。他們不滿足於家裏的妻子,而要從那些浪漫女子身上去感受“野花”的香味。因此,他們從一開始就確信自己對於被采摘的“野花”擁有控製權,除了在性愛上自己占有主動地位,維係時間的長短也是自己說了算以外,而且還具有強烈的排他性,不準許他人也來拈花惹草。總之,權力控製在自己手中。
故事之一
我在婚前直到婚後,同他保持了近十年的婚外性關係,我知道這是很不正常的。這種不正常倒不全是法律的、道德的原因,而是不平等的、主從的關係。他是我的上級,我的命運捏在他手中,我必須絕對服從他的“領導”,性生活也常常要受他的控製,滿足他的釋放的需要(我是被動者,但他也能讓我體驗到快感,這是實話實說)。他有一句口頭禪:“該伺候伺候我了!”……四年前他把我提升為業務經理,算是對我的“恩賜”。去年,我離開公司到另一家外資企業任職,才徹底擺脫了他的控製,我們之間已是視若路人。
當女人需要借重她的婚外男人的地位、名聲、社會關係,或者需要依賴他的金錢時,男人在采摘“野花”時才擁有控製權。倘若女人的婚外性行為,僅僅是為了“娛樂”,為了“交朋友”,或為了排遣寂寞與尋求快感,在動機上絲毫沒有想從對方求得“名”、“利”的功利主義目的,這時,程序就要重新編排了。
也就是說,情形發生了逆轉。這時,男人為了嚐受“野花”的鮮味,開始感覺到自己對情人的肉身有所依賴,他就失去了控製權,反而被女人所控製。
這時,女人是否願意同他做愛,是否同時和另一個男人做愛——允許另一個男人參與采摘,女人擁有自主權與支配權。當女人和另一個男人做愛,被第一個婚外男人覺察時,女人會理直氣壯地說:“你管得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