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孝敬他人之母 她養我小,我養她老
很多人佩服王廣芳,羨慕鮑慶英。王廣芳和她的愛人都是鮑慶英老人收養的孤兒,他們的孝舉感動了很多人。
王廣芳四歲那年,父母都死於饑餓和疾病,是善良的嬸嬸——鮑慶英老人收養了她。後來,嬸嬸又收養了兩個孤兒,其中一個就是她現在的愛人。在那個年代,養活自己都很困難,更別說是收養三個孩子了。鮑慶英老人省吃儉用,把自己的口糧省下來分給三個孩子吃,養大了他們。
三個孩子長大後都很孝順,她們幾十年如一日,精心照顧老人,從未讓老人受苦勞累,家裏的事情全攬下來。王廣芳時常對孩子們說:“你們一定要記得孝敬奶奶。沒有奶奶就沒有爸爸媽媽,做人一定要懂得感恩。”在她的影響下,她的三個孩子也是特別的孝順。放學一回家,總是搶著幫奶奶做事,平日裏有好吃的也總是讓爺爺奶奶先吃。
這年的夏天,鮑慶英老人摔了一跤,腳骨折了,一連幾個月都不能走路,有時還大小便失禁。王廣芳都一直守護在老人的床前,一口一口地喂老人,幫老人翻身擦背,從未說過一句怨言。
鮑慶英老人感動得哭了,在王廣芳的悉心照料下,鮑慶英老人慢慢可以走路了。後來鮑慶英老人不小心又摔了一跤,因為年紀大 ,不適合做手術,隻能選擇保守治療。為了很好地照顧好婆婆,王廣芳把所有的事情包攬下來,索性搬去和婆婆住。
每天早晨,她早早就把雞蛋牛奶端到老人床前,待老人吃飽,再把家裏的事情都處理好,然後下農田裏幹活。中午,她趕回家為老人洗菜煮飯。晚上,伺候好老人吃完晚飯後,她又忙著幫老人洗臉洗腳,陪老人聊天……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有人曾問她累不累,她笑著回答:“不累,她養我小,我養她老,應該的,人嘛總有老的時候。”
“她養我小,我養她老,應該的,人總有老的時候”。王廣芳的話說樸實而真摯,這是孝心的真摯體現。不管是生母還是養母,母親對兒女的奉獻都是一樣的,我們不僅要像父母對待我們那樣,去對待我們的父母,也要把這份感情代代相傳,讓家庭充滿溫暖,讓人間充滿溫情。
縣令私訪
鄭板橋任山東濰縣縣令時,經常微服私訪體察民情。一天,他走到城南一個村莊,見一民宅門上貼著一副新對聯:
家有萬金不算富; 命中五子還是孤。
鄭板橋百思不得其解,便決定向宅子主人詢問。宅子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老人熱情地邀請鄭板橋進屋喝杯水。老人的家很簡陋,家徒四壁。鄭板橋問:“老先生貴姓?何事貼了對聯?”
老者歎了口氣道:“敝姓王,今天是老夫的生辰,無事寫對聯自娛,讓先生見笑了。”鄭板橋想了想,隻說了幾句祝福的話,便告辭了。
鄭板橋回到縣衙後,便命差役將南村王老漢的10個女婿帶到衙門來。書童很納悶,便問道:“老爺隻跟王老漢說了幾句話,老漢也並沒提及兒女的事情,您怎知老漢有10個女婿?”
鄭板橋高深莫測地笑了笑,說:“是對聯告訴我的。”
書童不解,鄭板橋接著說:“女兒是千金,他‘家有萬金’就是10個女兒,俗話說一個女婿半個兒,他下聯‘命中五子’就是指10個女婿了。有10個女兒和女婿,卻沒有一人陪他過生辰,這太不應該了。”書童聽後,恍然大悟。
老漢的10個女婿到齊後,鄭板橋將他們教訓了一頓,並規定他們輪流侍奉嶽父,讓他安度晚年。如果做不到,就要治他們的罪。
從此,老漢得到十個女兒和女婿很好的照顧,安享了晚年。
孝敬老人,這本是身為子女者所不能推脫的責任和義務。為官一方,不僅要以身作則,帶頭敬老,更要像鄭板橋那樣,責行孝道。隻有人人都有了尊老的意識,養成孝敬老人的習慣,才不會有那麼多老人老無所依,我們的社會才更加和諧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