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拿著寶蓮燈直奔華山,他與寶蓮燈合力,劈開了華山,救出了被關押在黑雲洞16年的母親。經過整整16年的等待,三娘終於重見天日,她緊緊抱住兒子,淚流滿麵。
後來,他們一家三口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沉香也得到玉帝的認可,被封了仙職。這就是沉香救母的故事。
雖然這隻是個神話故事,但卻給我們傳達了很深刻的道理,孝心是使一個人變得強大的力量,可以轉化為一個人麵對挫折的勇氣。我們不僅要有孝心,更要以實際行動去孝敬我們的父母。
孝母讓弟
《孝經》記載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有個人叫虞舜,本姓姚,名重華。他的父親叫瞽瞍,性格頑固。母親叫握登,人很善良,可惜死得早。
母親死後,父親再娶,後母生了弟弟之後,他就成了家裏的空氣,父親不疼愛他,後母更是處處刁難他。
舜自小明理懂事,不僅把後母當初自己的母親孝順,還對自己的弟弟關愛有加。可是後母和弟弟都把他視為眼中釘,一旦有機會便責怪和辱罵他,但不管怎麼樣,舜都是畢恭畢敬,態度非常友好。他想,後母不高興,肯定是自己哪裏做得不好,要是自己的態度也不好,那就錯上加錯了。他一直堅信,隻要自己努力了,他們一家人還是能夠和睦相處的,他的後母和弟弟也會接受自己。
不僅如此,他也立誓做個榜樣,給弟弟做個好榜樣。為此他經常為自己惹母親和弟弟生氣而自責。有時候,他甚至跑到田間嚎啕大哭,責問自己哪裏都做得不好,人們見此,無不為之感動。
當時盛行舉薦做官,非常看重孝義,治理天下惟有德才兼備的人才能勝任,因此由百姓推薦當地孝順的人做官。舜正是因為淳樸寬厚、謙虛謹慎並且孝敬後母而被當地百姓舉薦。
舜得到了重用,堯帝還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不僅要考驗他的處事,也考驗他的人品。舜的妻子們更加孝敬後母了,對弟弟的照顧也是有增無減。娥皇和女英,都明理賢慧,侍奉公婆至孝,操持家務農事也井然有序,鄰居都誇舜的後母有福氣,有了這麼兩個孝順的兒媳。
後母為了家產,起了殺舜之心,舜知道後,並沒有責怪後母,反而更加小心對待,他識破後母的陰謀也不揭發,就當成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
後來,後母被舜和他的兩個妻子感化了,舜不僅成就了大業,還成了至孝的孝子,一家人和睦地生活在一起。
孝道,古往今來都被人重視,是我們民族的一大傳統美德。舜的寬容和大度,源自於他有一顆孝順的心。我們知道,有孝心不一定能夠成就一番大事,但是沒有孝心,卻是很難有所作為。相同的生活環境,有孝心的人,往往能夠過得比他人幸福,因為他懂得感恩,懂得報答。沒有感恩之心,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這樣的孩子,即使做出了多大的貢獻,也是不被人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