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即使我軍主力由於種種原因而不得不遠離敵人,仍然可以派先遣部隊到敵人附近進行偵察。

有人認為,派一個人數不多的偵察隊,或者派一支別動隊,也能很好地完成這種偵察任務。但這樣的偵察隊或別動隊是容易被敵人擊退的,而且同大部隊比較起來,它們的偵察手段也極有限,所以這種做法不可取。

(4)追擊敵人時,用配屬有絕大部分騎兵的前衛部隊比用整個軍隊進行追擊,行動要快,而且晚上可以遲一些宿營,早晨可以早一些出發。

(5)最後,在退卻時作後衛,可以用來防守險要的地區。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中央仍然是特別重要的部分。初看起來,好像這樣的後衛經常有翼側被迂回的危險。但即使敵人在後衛的側方前進了一定的距離,他要真正威脅我軍的中央部分,還必須經過通向中央的那一段路程,而中央的後衛總是可以進行較長時間的抵抗,並且在退卻時可以殿後。如果中央比兩翼退卻得快,情況就嚴重了,就會立刻造成被突破的印象,而這個印象本身就是很可怕的。人們在任何時候都沒有比在退卻時更強烈、更迫切地感到需要集中和聯合了。所以,兩翼的任務是在最後仍然回到中央,即使給養條件和道路狀況迫使它在相當寬的正麵上退卻,當退卻結束時,仍然要在中央形成集中的配置。由於敵人通常以主力向我軍中央推進並施加壓力,所以中央的後衛特別重要。

由此可見,在上述任何一種情況下,都應當派出一個專門的前衛軍。但是,如果中央的兵力並不比兩翼大,那麼就不必派出這種前衛了,例如,1813年麥克唐納在西裏西亞迎擊布呂歇爾,以及布呂歇爾向易北河進軍,都是如此。當時,二者的兵力都是三個軍,通常分成三個縱隊沿著不同的道路並列地向前推進,因此他們並沒有這樣的前衛。但這種把兵力分為三個同樣大的縱隊的做法是不值得推薦的,這種部署把一支軍隊分為三個部分,使整個軍隊很不靈活,這一點我們在第三篇第五章中已經講過了。

在把整體分為中央部分和獨立的兩翼的情況下(我們在前一章中曾經說過,隻要軍隊還沒有特殊任務,這是最自然的配置方式),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前衛軍配置在中央部分的前麵,因而也是在兩翼線的前麵。然而,既然側方部隊對翼側的意義實際上同前衛對正麵的意義是相似的,因此,側方部隊時常同前衛位於同一線上,而且,根據具體情況的需要,甚至還可以比前衛配置得更前些。

前衛的兵力一般由一個或幾個從整體區分出來的第一級單位編成,並加強一部分騎兵。如果一支軍隊區分為若幹個軍,那麼前衛就是一個軍,如果區分為若幹個師,那麼前衛就是一個或幾個師。整個軍隊區分的單位較多,對派遣前衛來說也是有利的。

前衛應該派出去多遠,完全根據情況來決定,它有時距離主力超過一日行程,有時就在主力的近前方。在大多數情況下,前衛同主力的距離為1-3普裏,這雖然不能成為一條必須遵循的規則,但是實踐證明這樣的距離最為常見。

前哨適用於駐紮的軍隊,前衛適用於運動的軍隊,那是為了追溯這兩個概念的起源而暫時把它們區分開來;但是,如果我們死板地按這句話來區別它們,那顯然是一種書呆子式的做法。

行軍的軍隊到了晚上要宿營,以便第二天早晨繼續前進,前衛當然也必須宿營,而且每次都要派出哨兵擔任自己的和整個軍隊的警戒,但它並不因此就變成了純粹的前哨。隻有當擔任前方警戒的部隊的主力分散成單獨的前哨,隻留下很小的一部分還保持集中狀態,或者已經完全不是集中的部隊時,也就是說,一條長長的前哨線的概念已經大於一支集中的部隊的概念時,才能把擔任前方警戒的部隊看做是前哨而不是前衛。

軍隊宿營的時間越短,就越不需要完善的掩護。在一夜之內,敵人根本沒有機會弄清我軍哪裏有掩護,哪裏沒有掩護。宿營的時間越長,對所有通道的偵察和掩護就必須越完善。因此,當停留的時間較長時,前衛將逐漸展開成前哨線。至於前衛是應該完全展開成前哨線,還是應該以集中的部隊的形式為主,這主要取決於兩方麵的情況:

第一,雙方軍隊接近的程度。如果敵我雙方軍隊之間的距離已經很近,那麼在敵我兩軍之間通常不能派大部隊作前衛,而隻能配置一些兵力不大的前哨來保障軍隊的安全。

一般說來,集中的部隊很少直接掩護接近地,所以要它發揮作用就需要較多的時間和較大的空間。在軍隊的正麵很寬的情況下(如舍營),要想用集中的固定的部隊掩護接近地,就必須同敵人保持相當遠的距離。因此,冬季舍營時軍隊大多用前哨線作掩護。

第二,地形特點。如果有大的地形障礙,就可以用少數兵力組成堅強的前哨線。

另外,冬季舍營時氣候嚴寒,前衛部隊可以展開成前哨線,這樣前衛部隊本身也便於舍營。

在1794-1795年冬季戰局中,英荷聯軍在荷蘭運用加強的前哨線達到了最完善的地步。當時的防線是由各兵種組成的許多旅以獨立防哨的方式形成的,並有一支預備隊可作支援。曾在英荷聯軍中服役的香霍斯特把這種方法帶回東普魯士,並於1807年在帕薩爾格河畔的普魯士軍隊中應用。在近期很少有人再使用過這樣的警戒方法,這主要是因為在戰爭中運動增多了。有時,即使有運用這種方法的機會,但是卻錯過了,例如莫拉在塔魯提諾會戰中就是這樣。當時,他如果把自己的防線拉長一些,恐怕不至於在前哨戰中就損失20多門火炮了。

第八章 先遣部隊的行動方法

前衛部隊和側方部隊對迫近的敵人所產生的影響對軍隊的安全具有決定性作用。但是這些部隊一旦同敵軍主力發生衝突時,它們的兵力總是很弱的。因此,需要對此專門探討一下,它們怎樣才能既完成自己的任務,又不必擔心由於兵力懸殊而遭到嚴重的損失。

先遣部隊的任務是偵察敵人和減緩敵人的推進。如果派一支小分隊,那麼連第一個任務也永遠完成不了,這一方麵是因為它比較容易被擊退,另一方麵是因為利用它的手段(即它的眼睛),是偵察不到很遠的。偵察部隊的作用應該更大一些,它應該迫使敵人在自己麵前展開其全部兵力,不僅更清楚地暴露它的兵力,而且暴露它的計劃。如果派一支大部隊作先遣部隊,那麼僅僅它的存在就可以發揮這種作用,它隻需要等到敵人作好擊退它的準備,然後退卻就可以了。

先遣部隊還有減緩敵人前進的任務,為此,就需要進行真正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