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尊重醫護人員的義務 醫護人員在工作中出現失誤時,病人可以通過行政或法律等途徑反應或上訴,但絕不允許出現侵犯醫護人員人身安全的行為。
5.支持醫學科學發展的義務 病人有義務支持醫療護理工作的發展,如新藥、新技術的使用,臨床實驗觀察,死後捐獻遺體或器官等。
三、病人角色適應中的問題
病人角色不是與生俱來的,任何一個病人在患病前都有自己在社會中的各種角色,當其患病後能否盡快轉變為病人角色,會直接影響病人對角色的適應。許多社會心理因素可導致病人角色適應不良,常見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四種。
(一)病人角色行為衝突
病人角色行為衝突是指病人在角色適應過程中,與其原有社會角色之間由心理衝突而引發的行為矛盾。因患病前角色所形成的心理狀態、個性特征及病人的某些迫切需求等強烈地幹擾著病人對新角色的適應,故表現為意識到自己患病,但不能接受病人角色,且有焦慮、煩躁、茫然、憤怒或包括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
失望等情緒反應,這是一種視疾病為挫折的心理表現。一般男性、A型性格的人及在工作和生活中占主導地位的人易出現此角色適應問題。
(二)病人角色行為強化
病人角色行為強化是指當一個人由病人角色向常態角色轉變時,產生退縮和依賴心理,仍安於病人角色,表現為對承擔原有社會角色缺乏自信,依賴性增強,害怕離開醫護人員,過分尋求幫助等,是病人角色適應中的一種變態行為。
(三)病人角色行為缺如
病人角色行為缺如是指個體在患病後不願承認自己是病人,不能進入應有的角色,這是一種心理防禦的表現。常發生於初次被診斷為癌症、預後不良的疾病及精神病病人。
(四)病人角色行為消退
病人角色行為消退是指患病的個體適應了病人角色後,由於某種特殊原因,使其不得不重新承擔原有社會角色,並將其上升至主導位置,從而放棄了病人角色,病人角色行為也隨之消退。
綜上所述,病人在角色適應過程中,常出現各種各樣的適應不良,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或解決不好,將會對病人的健康造成威脅。因此,護士在護理活動中,應注意評估病人的角色適應情況,幫助病人盡快完成角色的轉變,以適應病人角色。
四、影響病人角色適應的因素
病人在角色轉變過程中所出現的不同情況主要與年齡、性別、性格、受教育程度、病情、環境等因素有關,如老年病人角色易強化,特別是退休後的老人,希望通過病人角色來引起別人重視;女性病人易引起角色行為衝突、強化或消退;個性較堅強的人對疾病的反應很平靜,有的人卻強烈地否認或拒絕;文化程度較低的人往往對病人角色相對淡漠些;疾病的性質、嚴重程度、病情進展和預後等都將影響病人的角色適應;病人的家庭、社會環境、人際關係、病室的氣氛、周圍人群對疾病的反應也會影響病人對角色的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