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避世高人授予兵學之道(3 / 3)

山上傳來一悠長的詠誦,在嘩啦啦的水流中若隱若現:“.........己反往,彼複來,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襲之、反之、複之,萬事不失其辭。聖人所愚智,事皆不疑......戲者,罅也。罅者,澗也。澗者,成大隙也。戲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卻,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謂抵巇之理也。......故伊尹五就湯,五就桀,而不能所明,然後合於湯。呂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後合於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歸之不疑也。......聖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陽德之者,有以陰賊之者,有以信誠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陽勵於一言,陰勵於二言,平素、樞機以用;四者微而施之。於事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

吳起聽得很入神,待詠誦聲剛聽,他情不自禁的破口而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聲音剛落,山腰傳來一陣哈哈大笑:“好!悟性之高,誌向欣然也!”

吳起連忙大手一拱高聲道:“衛國求學士子,吳起,在魯地得知先生大名,特來此地尋訪先生為師,目下已在此地風餐露宿已久,懇請先生收我為徒!”

“君子之於學也,入於耳,藏於心,行之以身。”

隨著長詠聲,山崖上茅草旁突兀站立一人,須發散亂,光頭禿頂額前有四顆肉痔,粗布麻衣,幾是一個隱居高士。

吳起拔草尋路,爬的一陣,眼前終於一片平地,茅屋青煙在林中飄散,那道潔白的瀑布卻掛在茅屋後麵的山腰。一條羊腸小道直入林中,隱隱可見茅屋前的圍欄與沉靜的小庭院。右邊是山崖險境,那位白發老者還站立在那,吳前上前深深一躬:“衛國士子,吳起,拜見鬼穀先生!”

“方才山下聽你回聲,必是讀過兵書。”

“晚輩讀過《孫子兵法》、《司馬法》但未能完全揣摩其中奧妙。”

“你怎可知老夫在此!”

“商旅之士告訴外父,外父特程前往魯國告知晚輩!”吳起虔誠的說道。

“你如何上來此地山腰!”

“晚輩方才在山下細細觀察,遠看陡峭不堪,細細觀之,雜草間有羊腸小道可上來。”

山崖人郎朗一笑:“好,小子聰慧敏捷,收入鬼門之下;但有一條你請記,昔日大成出山,不得報出為師之名,不得告知他人你拜誰為詩,切記切記。”

“學生謹記!”吳起拖著破舊不堪的衣服深深一的躬身。

接著又問:“捭闔、權勢、兵者、修身........你想學何道!”

“回老師,吳起之前拜師儒學,可學生細心想知,儒學終究不實際,隻能治學,不能用之;學生對兵學頗有天賦,想日後平定一方兵事,還望老師成全。”

“如此甚好!然老夫授學之道,皆可學,學成有識,在綜合考量,方可確定其門道!”

“學生謹記!”

“為師雲遊天下,避世常人,天下弟子眾多,教授弟子也從不固定在一地,授予一課,常會換一地點,但都會一兩季節前往考量,你的好生領悟。”

“學生謹記!”

就這樣,吳起風餐露宿過後,終於開始了他的兵道求學之路。